巧用心理效应,助力班级管理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ma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管理者、组织者,在基础教育阶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老师如果能够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运用扇贝效应、瓦拉赫效应、责任分散效应以及亨利效应对班级进行管理,常常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心理效应;优化;潜能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管理者、组织者,在基础教育阶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提高班级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班风,使学生身心得到个面发展,除了要努力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外,掌握和使用管理班级的智慧与技巧至关重要。作为一个长期在一线“作战”的小学班主任,我越来越觉得学习并有效运用恰当的心理学效应对班级进行管理常常会事半功倍。
  一、扇贝效应——奖励优化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奖励是教师尤其小学教师常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但我们无法恰当把握奖励的频率和方式,常常导致奖励效果不佳,对学生逐渐麻木的状态颇感困惑。我在实际操作中借用了心理学中的“扇贝效应”,通过奖励的“合理强化”切实提升奖励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白鼠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20 秒对白鼠进行喂食,在反复喂食后,白鼠的反应会先停顿,直到下次喂食前一两秒才达到高峰,变得激动起来,其行为趋势如扇贝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扇贝效应”。“扇贝效应”传递给我们的秘语是:固定时间的奖励不能维持新行为,没有奖励时,学生会热情尽失,继而“罢工”,放弃努力;得到奖励后,学生就丧失了作出良好行为的驱动力,直到下一个奖励的到来。
  怎样充分利用这把钥匙,使奖励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我采用“间隔性强化” 提升奖励的有效性。虽然持续应用连续、固定的强化会导致扇贝效应中的懈怠反应,但在新知识、新行为、新习惯的初始学习阶段,连续、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它能让学生容易完成任务,尽快得到奖励;当学生的学习或行为达到了熟练的程度时, 就要不断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撤销强化。
  例如,学生小雯经常在课上走神,不能专心听讲。我和她约定,如果能够坚持一节课都不走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上问题,我就对她进行奖励,在她做到后履行对她的奖励,当然是小奖励。继而坚持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奖励的物品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而变化,但不是每次都进行奖励。我把奖励他的间隔时间逐步拉长,直至他养成长期专心听课的好习惯,就不再奖励了。
  在给与学生物质奖励的同时,我更注重对他们的“精神奖励”, 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充分关注,恰如其分地进行赞扬与肯定, 就能更容易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潜能。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瓦拉赫效应——发现亮点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就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弱点和强点,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像那位化学老师那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开花”的显着成效。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关心每个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指出个体的闪光点,让学生充满自信,为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潜能和特长搭建舞台。
  比如:我在班级管理中鼓励每个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的闪光点,全班交流。使每个学生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为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克服自卑,帮学生在自信中树立新的目标和理想。根据本班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曾先后组织和指导学生举行过《我爱你,中国》演讲、《校园是我家,爱护靠大家》《集体力量大》等主题鲜明的班队会、展示各种才艺的庆“六一”和元旦联欢会、书画展、朗读者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展示特长和个性提供场所,能讲的讲,能写的写,能画的的画,能动手的动手……
  没有一种草儿不开花,没有一个孩子不完美。每一个人都是一张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这张画卷并非缺少值得欣赏的东西,真正缺少的倒是欣赏的目光。但愿我们的老师面对一张张生命的画卷,不是一味地去挑剔、埋怨、责备,而是要更多地去发现,去欣赏,以欣赏的心态体会学生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使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三、责任分散效应——唤醒自我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调查发现:在不同场合下,人们对责任的意识导致他的行为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面对任务时,他会清醒认识到他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而如果有许多人面对的话,责任就由大家分担,造成责任分散,产生一种“我不去做,由别人去做”的心理或“看别人会不会做”的观望心理。
  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切忌事事包办,而要大胆放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使学生在自我约制、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改善的目的,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
  例如:我们在班干部的使用方面打破班干部任用终身制,采用班干部轮换制,聘用一日班长和一日班主任的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增强每个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避免“責任分散效应”产生的后果,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明责任,个个担风险。除此之外,在开展集体活动时,我还引导学生采用一人为主,多人协作的专项任务承包制,做到分工协作、责任上肩和风险共担。   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存在于教育的世界中,并让教育世界成为人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世界”。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应改变用抽象的、无生命的规章、教条教育学生的方式,让学生主体从形式上的参与变为实质上的参与,使他们“获得”、“反思”、“设计”,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与自我生成,锻炼他们自辨是非善恶、自主正确选择价值和行为的能力;在生活里学会自我修养,在思想道德上不断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和创新自我,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
  四、亨利效应——暗示期望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所以一直自卑,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特征,与你毫不相差!”“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凶狠才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高贵和威严。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的孙子这一“美丽的谎言”,30年后,他竟然成了议价大公司的总裁。后来,他请人查证了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含而不露的期望具有无穷的教育力量。它是一种含蓄的期待,是一种信念的点燃,是一种“自我诱导”。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暗示性,而且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真正的道德教育,不是把社会现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一个个“美德的集合体”,而是启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良心,使学生树立道德理想,领悟人生真义。而“启发”和“唤醒”的方法就是暗示期待。教师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能够有效诱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教师期望的目标相符合,这正是“亨利效应”的神奇之处。
  比如:教师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爱护环境卫生、对人有礼貌、乐于助人、不怕困难等)进行表扬,就对其他同学起到了良好的暗示作用;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学习不认真、不讲文明、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等等,都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当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它便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们内心世界的美好;当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是丑陋的,它便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们内心的阴暗。”相信“亨利效应”就会产生更多的惊奇!
  教育是作用于人的工作,是作用于心的工作。班主任在和学生的接触中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恰当地将心理效应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工作的开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献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是在团体指导者的引领、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团体成员作为主角、配角和观察员积极参与并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使团体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使情绪得以表现、释放、并且提升自己的洞察力,获得对问题和自身的更深的理解,进而发展出健康、积极、富有建设性的新行为。校园心理剧是一种特殊的、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是多途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校园心理剧具有治疗功能,主
期刊
摘要:最近,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实现梦想是德育教育的一大亮点,除了在平时的教育中不断渗透,还应该寻找一个契机帮助学生表达出这种情感。通过活动,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梦想,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而奋斗。本次活动,将利用励志视频还有故事作为媒介,渲染气氛,借此激发学生心中的梦想,追求梦想,立志做一个有理想、懂实现的人。  关键词:播种希望;放飞
期刊
摘要:重组班级,师生间、生生间都是陌生的,孩子们依恋原班级和班主任,原班级的几人极易形成小团体,排斥新的集体,导致班级凝聚力弱,如何让带着原来班级烙印的学生融入新班级?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的策略是通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建立师生、生生间的熟悉感,营造良好班级家氛围,形成和谐班集体,从而促进班级融合。  关键词:重组班级;利用活动;陌生期;熟悉期;平稳期;促进班级融合  我有一个孩子,她四
期刊
摘要:我区从三个方面优化生涯教育:一、建立生涯支持系统,学生学会选择、自我规划:1.小系统——校内生涯支持系统2.大系统——校外生涯支持系统。二、整合生涯教育资源,学生实践体验、自我发展:1.生涯教材整合2.学科教学整合3.社会资源整合。三、反思生涯教育实践,知不足而改进、探索前行。  关键词:生涯;支持系统;合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探索、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如何选择课程
期刊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我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也送走了一届学生。这里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班主任管理也无定法。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  案例  事情要从抓学生早上迟到说起。高三的学生很多因熬夜学习而导致睡眠不够,早上上学迟到每天都有发生。我
期刊
摘要:只要有学生在,就有“问题学生”的出现,这类“问题学生”主要的问题是对学习的默然与冷淡,对学习没有丝毫兴趣,而且行为习惯也不好,但他们对游戏尤为热衷,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难度,面对这样的现实,抱怨毫无意义。只有积极面对,针对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才有助于学生的改变,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能量;释放通道;因素;辅导策略;效果  一、案例描述  小阳(化名),男,学习基础
期刊
摘要:游戏治疗是指治疗者以游戏为手段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团体游戏治疗能让儿童快速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物,并建立联系的机会。在游戏中要注意场面的控制,游戏难度不要设置过高,游戏中出现指责与攻击时要加以制止。  主题词:游戏心理;儿童;心理辅导  游戏治疗是指治疗者以游戏为手段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团体游戏治疗是指儿童与治疗师之间的一种动力性人际关系,游戏治疗师能提供精心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促进教学质量的总体提升,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我们教师要用博大的胸怀精心呵护他们,用爱去感化、去帮助那些迟开的花朵。让我们摒弃对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的偏见,多给他们以赏识激励,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案例特点;成因分析;转化措施;效果及反思 
期刊
摘要:怀柔区琉璃庙小学地处北部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当地大部分农民历来就有外出打工的习惯。而较差的住房条件、贫困的生活环境、工作不稳定无法照顾孩子等问题,打工农民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长辈或其他人照看,最终形成了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孩子两地分隔的局面,大量留守儿童由此而产生。  关键词: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怀柔区琉璃庙小学处于北部山区,班上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均外出打工
期刊
摘要:在小学开展朋辈心理辅导能够充分利用学生间的积极心理资源,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更好地实现助人自助,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本文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多方面探索了小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朋辈心理辅导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