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墨西哥艺术的最亮点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nhu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弗丽达·卡洛在墨西哥艺术中可能要算是个最耀眼的亮点,拉丁美洲20世纪最为重要的女性画家了。在女权主义运动中她几乎成为一个偶像。其个人经历十分动人,虽多遭不幸、终生致残,感情生活曲折,但能凭借自身坚强的意志、毅力与智慧,战胜了诸多恶运,包括精神与肉体上的痛苦,傲然挺立。在与病痛作斗争中创造出无数风格特异的油画作品,记录着自己痛苦而又不平凡的生活和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
  卡洛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她曾为自己国家1910年革命的胜利而欢呼,热情歌颂,甚至把自己的实际生日1907年更改为1910年,表示自己与革命同生。她创办过学校,帮助过数以百计的墨西哥革命志士从西班牙返回祖国。她还是个共产党员,热爱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才使她在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中获取自救的力量,创造奇迹。所有这些都在她的艺术中有鲜明的反映,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毕加索看过她的画后曾对墨西哥壁画大师里维拉说:“无论德兰,无论是你,无论是我自己都画不出像弗丽达·卡洛这样的肖像画来”。可是艺术家生前未能被人理解、受到重视。其作品被贴上“妇人之作”、“自传性的东西”等武断性的标签,再加上一个“非主流艺术”的偏见,使卡洛长期处于尴尬的境地,无人青睐。直到1980年,也就是那些女权主义者们开始对妇女进行冷静分析的年代里,人们对卡洛的兴趣才突然高涨起来,其身价不断高升,一幅画创出1500万美元的高价。这在拉丁美洲的艺术家中实属罕见。从前没见过她作品的人现在听说了她,从前没听说过她的人现在认识了这个两条眉毛紧连在一起的人物。好莱坞也不甘落后,于2002年把她的经历与艺术拍摄成故事片《弗丽达》,描写她与墨西哥壁画大师里维拉的感情生活和技艺成长。这对艺术家来说是个少有的殊荣,使她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但是,卡洛的艺术是与她的生活不可分割的,要读懂她的艺术,必须先了解她的生活。因为拿她的话来说,就是“我画自己的现实”。
  1907年,卡洛出生在墨西哥城的一个摄影师家庭里。当时的摄影技术和条件还很落后,洗出来的照片常常需要修整,有时还要着色,甚至在背景上增添一点什么。因此从小随父长大的卡洛,在绘画方面多少受到一些感染。
  1910年的墨西哥革命,给卡洛一生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使一向被人歧视的妇女有了更多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作为幸运儿之一的卡洛(2000多学生中的35个女生之一)进入了国立预科学校学习医术。在她的眼前呈现出一片光明的远景。正是在这个学校里,她初识了前来校礼堂作壁画的墨西哥壁画大师迭埃戈·里维拉。真诚的爱慕使这位少女公开向同学们敞露自己的心扉,声称自己“愿为里维拉生养孩子”,真是出语惊人。但这对她今后的生活和艺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所谓“福无双至”,谁知一场无端的横祸正悄悄地向她袭来。
  1925年9月的一天,卡洛在从墨西哥市中心乘公共汽车回家的路上,与一迎面而来的无轨电车相撞,一节折断的钢铁扶手恰好刺进她的背部,通过骨盆从阴道里穿透出来,她当即昏死过去。车祸毁了她的前程,留下的是终生致残,且不能生育。但总算捡回了一条性命。出院后她需长期卧床休息,只有在身上套着冷冰冰的钢铁支架时才能勉强坐起身来。其度日如年之苦,在她1944年的《断裂的脊柱》里可见一斑。画中人物外露的脊柱已被折成数段,全靠铁架支撑。浑身上下又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犹如无数铁钉扎在身上,万箭穿心。这种透过皮肤可以看到人体骨络、内脏和胎儿的手法虽非现实,但在卡洛的作品中却十分常见。不要忘了,卡洛原本是医科院校的学生。画中人失神的两眼暗淡无光,脸上的泪珠,道出了内心的痛苦。但作为一个坚强的女性,灾难只能摧毁她的肉体,摧毁不了她寻求自救的决心。这时,幼年在父亲的工作室里初步接触过的绘画拯救了她,改变了她今后的一切。
  决心习画以后,卡洛把她养伤的卧室变成画室。就在床顶上增装一面镜子,半躺在床上时可以借助镜中的虚像描绘自己。开始只画素描,后来进入色彩,用的是父亲使用过的颜料,试图从中排除自己的失落,找回自信。按照卡洛的说法,就是“画画使我日子丰富”,“我画自画像,因为我经常是孤独的,因为我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能坐起身来时,她又在床头的对面挂上一面镜子,摆上一些静物,或者请亲友当模特儿,这样画起来就更为丰富和舒适一些。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在卡洛卧室的墙上,除了自己的画还挂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马恩列斯毛的肖像,特别是毛泽东的肖像。这既表明房主人的信仰和立场,也表明了当时的许多墨西哥知识分子,在寻求解放的道路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事实。它对卡洛的一生起着重大的作用。
  卡洛在创造新的自我的同时,也不忘为之欢欣鼓舞的1910年革命,于1927年接连完成两幅歌颂革命的油画。一幅名为《安德里搭》,取材于当时一首流行的歌曲,描写主人公安德里塔送别情人出征,依依不舍的情景。另一幅名为《潘乔·比利亚》,表现士兵们在农民出身的革命领袖潘乔·比利亚的领导下,挤坐在火车顶上,即将开赴前线的一刻。背景上是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暗示着革命爆发的无比威力。就在这一年,卡洛加入了墨西哥共产主义联盟,成为一个共产党员。
  1929年,为了提高绘画技巧,或许出于某种感情的目的,卡洛聘请里维拉作为自己的指导。他们在信仰上都是共产党员,在业务上互相赞美对方的天赋。里维拉是世界知名的壁画大师,卡洛更是众所周知的美女。他们一拍即合,随即于当年成婚。但个人爱情观的差异,又导致他们婚后近十年的不和,分居和离异。且幸最终还是破镜重圆。
  卡洛曾经说过:“我生命中遭遇过两次最大的灾难。一次是车祸,一次是我的丈夫。”原来两人在爱情观上都十分开放。里维拉之前不仅有过三次婚姻,而且还有不少情人。他认为这是生理上的需求。”而卡洛却是个同性恋者,早已与演员多洛勒斯·戴尔·里奥有过这样的关系,而且还在1939年的油画《荆棘丛中的两个裸女》里,表现过她纯洁(用裸体表示)而不被人理解的爱,犹如处在一个陌生的蛮荒世界,荆棘丛生,倍感凄凉。
  婚后的前三年,里维拉应邀到美国作画,卡洛陪同前往,照顾丈夫生活,堪称合格的“全职太太”。这种幸福生活,在她的许多画,如1933年的《弗丽达和狄埃戈·里维拉》里多有表现。画中里维拉身材高大,性格憨厚,被描绘成一个巨人。相反卡洛则身材娇小、弱不禁风、信赖地把头偏向丈夫,既表现生活的甜蜜与满足,又在二人之间留有明显的距离,借以体现自己对丈夫的尊重和与伟大的差距。那两只握在一起的手恰好处于画面的中心,暗示爱情的位置和不可分离。那条红色的披巾掩盖着卡洛身躯的一大半,散发着妻子对丈夫热爱的激情,也展示着作者在构思上的用心良苦。
  意想不到的是1933年,卡洛竟在无意中发现丈夫与自己的妹妹存在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如果说车祸带来的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那么丈夫的不忠的确是一次沉重的精神打击。这在卡洛的代表作之一《带猴子的自画像》中充分表现出来。
  在阿兹特克艺术中,爱神兼诗歌、舞蹈之神霍切比利的形象就如同一只猴子,使人联想到我国神话中的孙悟空。卡洛不仅喜欢猴子,而且还养有一只猴子。那是里维拉从墨西哥南部给她带回的礼物,也是爱情的象征。
  画中的卡洛孤身独处在蛮荒的树丛里,使人联想到她的处境危艰。身旁是一只圆眼大睁、形同骷髅的猴子,暗示着死去的爱情。它正把一只毛茸茸的巨爪搭在卡洛的颈边,似乎随时都有把她掐死的可能。一条红色的丝带在高高的黑发上盘旋数圈,然后再垂吊下来,在卡洛的颈上死死地缠绕着。那是一种不祥之兆,寓意着爱情使她痛不欲生、苦闷和窒息。拿卡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里维拉的离去,就像有人卡住并撕裂我的喉头一样,让我窒息得快要死去。”
  心灵与肉体上的双重创伤,迫使卡洛不得不从酗酒与大量抽烟中寻求暂时的解脱。
  毕竟卡洛不是一般的女人。她进而以自己的激进方式,反抗当时以男性为主的家长制社会的不公。她先是与著名摄影家尼科拉斯·慕雷依有染,后又与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导人托洛茨基发生暧昧关系。托氏是因党内斗争而被斥为反党分子、帝国主义奸邪、于1926年被逐出前苏联国土,1937年来墨西哥避难,暂时居住里维拉家,与卡洛相识的。二人从敬慕发展到跨越雷池,导致原已汲汲可危的婚姻彻底破裂。但卡洛与里维拉毕竟是君子之交,而托洛茨基也只是暂时的过客。离婚后的第13个月,他们又重归于好。
  车祸和继后的30多次手术给卡洛的身体带来致命的伤害,大量地酗酒造成酒精中毒,再加上药物反应,使这位年仅40多岁的画家身体每况愈下、痛苦不堪,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在床上度过。这时丈夫的浪漫行为虽还不见明显的收敛,卡洛也只好表示宽容,不加过问,以求保持较为和谐的家庭生活,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创作。纽约展出的成功,使她大受鼓舞。在更多的杜冷丁等麻醉药的支持下,卡洛又于1953年在墨西哥市举行她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个人画展。这时她的行动更加困难,只好在服足麻醉药后,再坐上救护车到展厅和观众见面。
  卡洛生命的最后几年,病魔给她带来日亦难以忍受的痛苦。她曾多次想到自杀,又因托洛茨基事件而夫妻双双受到党内审查。但她仍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和始终不移的信念。1954年完成的《马克思主义会给患者以健康》虽然不是她的代表作品,有些图式化,无疑是她内心真诚的表达。
  图中手拿红宝书的卡洛已在两只巨手的扶持下站起身来,丢掉双拐,昂首挺胸,大有从此摆脱病魔,走向健康之势。巨手上长有一只大睁着的眼睛。那无疑是一只智慧的巨眼,能分清是非善恶,判明方向,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指路明灯。两只巨手是由画面的右上方伸来。那里有个须眉皆白的马克思肖像。他像天神一样注视着人间世界,惩恶扬善。他的右边似乎还有一只巨手死死地掐住山姆大叔的脖子,那是美国的象征。寓意着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画面的左上方还有一只白色的和平鸽。她正从地球上前苏联的国土起飞,暗示着苏联才是和平的爱好者和保卫者。言简意赅,有力地体现了上世纪50年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强大力量。
其他文献
坏小子  那时,王卬在校长室的黑名单上,不是榜眼也是探花,穿拉丝的裤子,一脸坏掉的钢筋水泥的感觉,颓得有力量。老有别班女孩来找他,学校有一多半人是他认识的。  而我,心里有许多规矩,对事物心存敬畏,没有怨怼,读书像唱诗班的修女,虔诚端正,穿长长的碎花裙,手里握着白绢,书包放一只坠着流苏的香囊。  高二分班,我成了王卬的同桌,他带着异国的气息来到我身边。相对于我的怯懦和试图搞好关系,王卬似乎格外不情
期刊
中午睡得朦朦胧胧的,听见客厅里闹铃嗡嗡响,我满脑子迷糊的时候听见你蹬蹬地从房间里跑出来,按掉闹钟。我慵懒地翻个身,等你叫我。你果然敲响了我的房门: “李璇,起来了啊!”  你从来不进我房间,当然拖地除外。我知道你不好意思,闺房嘛!就像你从来不叫我小名。  没关系的爸爸,我知道你爱我。  我昨天在学校,下楼梯的时候闻到一股古龙香水味从一个男生身上飘来,就突然想起你来了,小老头还喷香水,我总拿这个笑话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供应商管理库存作为一种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已经在实际中被广泛采用。VMI管理使得供应商对运输策略的选择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此供应商可以选择不同的配送策略,在提
本体具有良好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对逻辑推理的支持,因而在信息检索,特别是在知识检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本体的检索,其基本思想是使用本体作为所要搜索资源的信息集合,以达到
当年马克·吐温先生曾预测说,传统的课本将彻底消失。这在当时还被认为是夸夸其谈。但现在看来,他的预测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詹森·托吉昂是美国东北大学大四学生。他刚入学时,学校要求他花160美元买一本新的物理课本。他感到这样做十分不值,于是便在网上与别人在线共享课本和学习资料,结果那个学期他所有课程的书籍费才花了35美元,而如果按课本书单的价格算则需要500美元。2005年1月,托吉昂创办了一个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