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预算变迁的间断均衡度测算

来源 :统计与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策过程视角下,公共预算具有间断均衡的变迁特点。文章使用1995—2017年中国省级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数据,通过构建峰度系数的第四阶线性矩,测量各省份预算间断均衡程度的差异与变化,并通过统计图形直观展示了我国省级预算间断存在的证据。研究发现:(1)我国省级预算支出呈现间断均衡的变迁模式,即长期稳定中夹杂着短期间断性变化;(2)预算间断程度存在省际差异;(3)省级预算间断呈现年度动态变化。
其他文献
小说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体,只有诗词文不能展现一个城市完整的文化风貌,小说的兴起表明了近代天津文学的完善与城市文化的繁荣.小说的转型也预示着整个城市文学向现代
随着数据收集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发展,数据呈现出连续、动态的函数曲线特征。作为一种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理想分析工具,文章借助函数型回归模型,考虑到2013年前后国家统计局城乡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相关调查在调查范围、调查方法和指标口径方面的差异,从城镇和农村两个维度分别研究2002—2012年和2013—2018年中国消费函数动态变化情况。
目前言及近代文学与新文学史研究,多以胡适撰写于1922年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为开端之作;实际上,这一“开端”可再上溯至1920年罗家伦《近代中国文学思想的变迁》一文.至
由粗放型发展过渡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转型期的主要任务,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情况尤其值得重视.文章从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
明朝在各级文庙中设名宦祠,以祭祀对应政区的官员.清初,王朝政府为强化对基层社会的统治,以政绩卓著的高级官员为吏治样板,引导基层的州县名宦祠入祀高官,于是地方士民跟风请
台湾文学杂志《现代文学》刊载的小说,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他们身负中国文化烙印,并执着于中国文化形式.作为一种源自现实生活的文学形象,他们
文章对股票价格泡沫的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在传统泡沫检验法的基础上,基于中度偏离单位根检验思想,提出了联合上确界单位根检验法(USADF)。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分析发现,相比传统泡沫检验方法,USADF检验法能更精确地检验出股票价格序列中的泡沫过程。实证结果表明,USADF有效地检验出上证综指中存在的多个泡沫过程,可及时、全面地预警泡沫风险。
类哲学是高清海先生最富独创性的哲学思想,而这一思想创造应从人性逻辑加以解读.从人性逻辑的视角看,类哲学体现了生命自身的辩证性,展现了作为个人生命发展、社会形态发展的人性逻辑与反映生命本性的理性逻辑,从而构成了类哲学的核心内容.类哲学的人性逻辑作为面向人类未来而确立的新时期的人性逻辑,将引导人类从"个体本位"走向"自觉类本位".因此,人性逻辑是合乎类哲学自身的解释方法.
马克思的感性观有四个基本维度:一是作为"现实的世界"的感性,这里的感性本质上是一种对象化活动;二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占有",意味着呈现人的感性的全部丰富性,;三是作为一种"生命权利"的感性,即将感性作为人的生命权利的一种形态,将个体作为感性个体;四是作为一种"乌托邦生产"的感性,即将感性作为资本逻辑下乌托邦建构的一个重要路径,马克思的感性观为我们重现感性的现实、重建感性个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辩证法"自否定"是对事物存在"根据"的肯定,它超越了知性思维"外否定"的认识局限性,将人类的认识提升到了把握事物自身"内涵逻辑"的辩证思维理论高度,马克思将其作为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运用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之中."类哲学"内含着马克思辩证法"自否定"原则,并将它运用到个体的生命本性之中,在破除知性思维观念、辩证法据以存在的根据以及人与世界的"否定统一"关系等三个方面完成了其"中国化"的当代推进."类哲学"用辩证法"自否定"原则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启了建构具有"中国风格"当代哲学理论形态的理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