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茭白叶栽培大球盖菇的配方筛选与菌株比较试验初报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ook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发展大球盖菇生产,合理利用茭白叶这一农业废弃物资源,解决茭白叶随处堆放造成的污染问题,本试验以纯稻草配方为对照,添加不同比例茭白叶的7个配方栽培大球盖菇3个不同菌株,进行配方和菌株双因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个供试菌株中菌株 A1菌丝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最好,其次是 A2,A3;添加茭白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球盖菇的生长,特别是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不利.但是,添加茭白叶不超过60%,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在 P 〈0.01和 P〈0.05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利用茭白叶栽培大球盖菇最好选择 A1菌株,
其他文献
为评价毒死蜱施用后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将农田土壤用终质量分数5mg/kg毒死蜱处理,同时以不施用毒死蜱为对照,定期采集土样进行毒死蜱残留测定并提取土壤DNA,采用基于
沈阳农业大学承担的子课题“基于低空遥感的东北水稻营养诊断与变量追肥管理模型”,搭建完成了无人机农田信息遥感平台、试验设计等基础研究工作与硬件平台,并开展了东北粳稻
BIO ORGANS(BIO)是百脉根中调控器官形态及大小的基因.首先改良了矮牵牛愈伤诱导和再生体系,并进一步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定向将BIO及其突变基因bio导入矮牵牛中进行功能研究.结
以99份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基因型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比较它们对低钾耐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显示,供试的野生大麦基因型在低钾耐性上差异显著,其中,XZ107、XZ153和 XZ159表现
为明确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的生活史及在植物根部的繁殖情况,以2龄幼虫接种大豆幼苗,定期取样,通过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方法系统观察肾形肾状线虫在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