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视域下的南宋《局方》续添方剂考述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yu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气象学视域下南宋两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续添与气候变化的联动关系。[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南宋续添方剂与《局方》的整体差异;通过史料考证,归纳两宋尤其是南宋气候变动的特点;基于以上文献及数据,探讨南宋《局方》续添方剂与气候变动的相关性。[结果]绍兴续添方、续添诸局经验秘方体现出与《局方》整体的显著差异,也表现出与气候变动的显著相关性。在时间上,两次续添分别发生在两次重大气候变动的中后期。在方剂选择上,绍兴续添方体现为对寒湿气候的响应,以寒湿为病因、病机、主治的续添方剂最为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针康法对慢性低灌注(CCH)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脑白质病变以及胼胝体内少突胶质细胞的变化,由此探讨该方法对于改善慢性低灌注所致认知障碍的机制。方法:取215~265 g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康组,每组6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制备CCH模型。各组大鼠分别按照实验计划进行相应治疗。4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HE染色检测大鼠脑白质变性程度;ELISA检测TNF
目的:应用针刀松解法治疗大兔髌骨半脱位,观察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对髌股关节软骨相关作用分子含量的影响,来验证针刀松解法对髌骨半脱位的治疗作用机制,为针刀治疗髌骨半脱位提
关于经络组织结构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常习惯于用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来解释经络。本研究意在以腧穴定位为切入点来阐述经络与肌筋膜之间的联系。据统计,人体共362个经穴,其中有177个穴位于骨骼、软骨、韧带与肌腱关节处。从这点可以看出,经络与肌筋膜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古人的针灸理论中也有对肌筋膜的运用。这并不是要否认神经系统在经络中的重要性,而是提示从肌筋膜的角度来认识经络,而且通过比较神经系统、体液系统和肌筋膜系统三者的不同,可以制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将肌
目的:探讨补肾健脑针法联合头针治疗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的疗效及对血清NSE和MB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肾不足型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头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脑针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FMFM评分、GMFM评分、MSA评分、ADL评分、Gesell发育评分及血清NSE和MBP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FM评分和GMFM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探讨氯乙烯爆燃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选择2019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例氯乙烯爆燃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前于当地医院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入院后皮肤烧伤创面给予常规换药及植皮手术等治疗,吸入性损伤给予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雾化吸痰,静脉输抗菌素预防肺部感染,伤后1~2周,3例患者均有较多大块气管内蜕膜组织脱落排出,予以加大雾化力度并较频繁气道灌洗,避免大块坏死组织堵塞气道,定期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加强小气道管理。伤后2~3周患者呼吸情况明显好转后拔除气管套管。给予
偏头痛以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为主要表现,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顽固难愈,重者常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被认为是参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一种重要神经肽。针灸作为临床治疗偏头痛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针对其作用机制研究日益增多。本研究总结针刺通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所介导的相关神经通路在偏头痛发作机制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明确针刺治疗偏头痛作用机制提供更完善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思路。
[目的]研究薄氏腹针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为该方法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针治疗组(A组)、传统针刺组(B组)和西药组(C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薄氏腹针疗法配合口服甲氨蝶呤治疗,B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口服甲氨蝶呤治疗,C组予以口服甲氨蝶呤治疗,治疗3个疗程(12周)后,观察各组中医症候评分(关节屈伸不利、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晨僵),及血清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类风湿因子(rhe
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治疗颅内肿瘤的重要原则,其对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大价值。术前能够精准预测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和空间位置对于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至关重要。精准神经影像学是精准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其衍生技术可对大脑重要的皮质功能区及相关的白质纤维束进行非侵入性立体成像,因此在术前规划和术中指导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对DTI及其衍生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本研究通过分析智能配穴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针灸文献中常见复杂网络构建方式,讨论“六度分离”中“度”在不同研究中的含义,借鉴其定量思想用于配穴数目定量研究。本团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中“平均路径长度”概念,针对《针灸甲乙经》《千金方》《针灸大成》《针灸治疗学》《新针灸学》《经络腧穴学》6部代表性针灸历代专著中关于穴位及其主治的文字叙述,构建包含30万条数据的穴-症网络,得到衔接不同穴位的配穴数目结果为2(1.87+0.2),即复杂网络意义上,通过症状相关性寻求治疗处方的基本穴位数目为4个。这一结论将用于智能配穴
目的:观察贺氏火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类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脑梗死后出现患侧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联合贺氏火针速刺治疗4周,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针刺治疗4周。分别于基线期(入组前)、治疗后(入组后4周)及随访期(入组后24周)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BI)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改善程度变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