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团体”教学中焕发体育课的活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h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校体育教学,转变教学思想,深入课改教学之中。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在教学中,对“小团体”教学法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团体”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可男女混合),充分发挥小团体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合作地进行学习,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小团体”教学法的基本特征表现为:(1)规模小,人数少;(2)目标一致,整合性强;(3)团体成员面对面进行互动。
  “小团体”的学生个性相近,兴趣相同,目标一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客观。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交往中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研究对象、方法、形式
  
  1.研究对象:四年级两个班,四(1)班为对照班,四(2)班为实验班,每班50人。
  2.研究方法:实验法。
  3.形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强调集体统一;实验班采用“小团体”教学法,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
  
  三、实验操作
  
  1.自由组合,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需要,我将两个班级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于实验班的“小团体”组成,可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体能自由组合,人数在8-10人左右参与游戏,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照班则按教师指派的人数(10人)为一组进行游戏,每组6块小垫创编图形,再进行各种滚、跳、钻的练习。两个班均按一般的教学过程进行。
  实验证明,两个班的练习效果有很大的差异。对照班是按照教师示范的图形进行练习,形式单一、枯燥,没有发挥创造力,学生练习的兴趣不浓。而实验班除了按教师示范的图形进行练习外,还创造了几种新的图形进行练习,如山洞、小山、正方形、字母等,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学生练习的兴趣浓厚。通过比较发现,学生自由组合,相互交往,满足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师生评价,体验成功。
  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容忽视,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在投掷练习中,每组学生自觉分出优、中、差三个级别,按同级别进行比较的原则来进行技术评定。各组组长与教师一起打分,要求各级别的评分标准相同,分数最高组为优胜组。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为小组获胜而积极练习,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有利于展开与其他组的相互竞争。同时,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一定的进步,达到“小团体”教学的真正意图。
  “小团体”教学在课堂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对同伴的动作进行评价,并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对于体质差的学生来说,他们感受到同伴的帮助,分享团体的学习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大胆尝试就会获得成功,使其增强练习的自信心。对于成绩优异者来说,这种学习方式,给他创造了广阔的舞台,可以发挥其特长,充分展示自己的体育能力。
  
  四、结果与分析
  
  自两个班的内容、进度均相同,经过一阶段的实验后,两个班的成绩对照分析如下:  
  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小团体”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五、结论
  
  实践证明,“小团体”教学法受到学生的欢迎,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自绿色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同向发展,同时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环境保护需加强生物圈层间的联系,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实现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