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线性沙丘形成环境及其动力过程研究

来源 :干旱区地理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ythao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腹地典型线性沙丘进行了三期定点监测,结合周边区域风况资料,从沙丘的形态特征、年摆动幅度及其监测断面的高程分布等对其形成环境及动力过程进行了研究。线性沙丘纵向年增高幅度达1.8 m,沙丘底部平均吹蚀深度达25 cm,脊线监测点高差可达1.13 m。沙丘底部风蚀现象比较严重,中上部位主要以积沙为主。该沙丘围绕主体走向向东摆动,沙丘脊线整体向东水平摆动距离达5.8 m。特别是沙丘顶部摆动幅度尤为明显,最大摆动幅度达到13.2 m。在沙丘K监测断面上,沙丘脊线西侧各控制点的高程呈减小趋势,沙
其他文献
利用新疆大风区7个气象站点自建站至2009年的沙尘暴日数资料,分析了新疆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及其周边地区沙尘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特别是典型大风区,系统
多年来,江西省的发展备受国家关注。江西省经济发展在近几年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各市经济发展水平仍旧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制定省市经济发展政策的过程中,对各地发展
利用开都河流域中段采集的雪岭云杉树芯样本,采用研究区域森林上下限2个采样点的树轮宽度年表,分析该地区两个树轮宽度年表的基本特征,建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探讨树轮宽度生长与北大西洋涛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森林上限树木生长的一致性要强于森林下限,并且上限树轮宽度年表可能含有更多的气候信息;(2)森林上、下限树轮宽度年表在全频域、高频域及低频域上均存在显著正相关;(3)森林上、下限树轮宽度年表的气
绿水的确定和有效利用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配置和生态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在"绿水"概念界定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水文理论的绿水资源消耗量定量模型,并以大柳树水利工程区为研究对象,对工程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绿水资源消耗量进行定量模拟,得到研究区绿水资源消耗量现状时空结构特征,进而得到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不同植被类型绿水资源消耗定额,确定生态修复措施下工程区的绿水资源消耗量。结果表明:(1)大柳树水利枢
本文拟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实务为基础,提出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根据高校风险管理的特点,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同时
制作三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通过河北省数据代表雄安新区,构建北京,雄安新区,全国其它地区的三区域间递归CGE一般均衡模型;以全国GDP最大增长率为优化目标,通过nlp优化模拟分析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近50 a较完整的沙尘暴资料序列,结合同期NCEP/NCAR全球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过程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重点揭示了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转型(过程发生频次由多到少及由少到多)的大尺度环流演变及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过程发生频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明显转型,减少趋势通过了0.01的信度检验,90年代末,沙尘暴频次明显增加,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考试的结果能否准确地反映考生的水平,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往往在开学、就业、升留级、奖惩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能否准确地反映,主要取决于试题的科学性。从我国
基于2010年3月28日天气过程在策勒地区实测风速数据,分析戈壁、绿洲农田、灌木林三种典型下垫面3 m高度水平风速的最大脉动风速、湍流强度、阵风因子等湍流特征,结果显示:(1)近地层湍流在时间序列上具有多尺度复杂性,湍流强度、阵风因子均随分析时距增大呈对数增长;(2)以10 min为分析时距获得的各项参数都显示绿洲植被显著降低了同等高度风速的水平分量,同时也引起了湍流强度和阵风因子的显著增强,并导
在对基础物理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对时间、空间、长度等概念弄得模糊不清,我怀疑基础物理的基础性,力、光和热等物理现象,都应该有其更基础的说明。牛顿经典力学、热力学、电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