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评价睾丸微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其量化分析技术评价睾丸缺血再灌注微血管损伤的方法。

方法

将24只成年健康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微血管轻、中、重度缺血损伤组(Ⅰ组,包括Ⅰ1、Ⅰ2、Ⅰ3组),每组6只。对照组暴露精索后穿线但不结扎,Ⅰ1、Ⅰ2、Ⅰ3组术侧睾丸分别完全缺血2 h、4 h、6 h后,复灌注2 h。术前、术后分别进行双侧睾丸超声造影,分析各组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P)、曲率(Slope)、平均渡越时间(MTT)、峰值减半时间(DT/2)和曲线下面积(Area)的变化。各组造影结束后,实验室检测血浆vWF、NO、ET-1含量。取术侧睾丸,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比观察各组病理变化。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术前各实验组、对照组间术侧睾丸超声造影各参数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Ⅰ1组造影参数PI、Slope显著升高,TP、MTT明显延长,Area显著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峰值明显升高、后移。Ⅰ2组造影参数PI、Slope进一步升高,DT/2显著延长,TP明显缩短,Area进一步增大,与对照组、Ⅰ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曲线明显升高、前移且下降缓慢。Ⅰ3组术侧睾丸实质始终未见显影,造影曲线近似一条直线。各实验组血浆vWF、NO、ET-1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以Ⅰ2组含量最高,较Ⅰ1、Ⅰ3组显著升高(P<0.05)。病理检查为各实验组随缺血程度加重,睾丸微血管扩张,红细胞淤积漏出、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增多,血管基底膜MMP-9表达逐渐增强。

结论

超声造影及其量化分析技术能够有效评价睾丸微血管损伤的程度。

其他文献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常规影像学方法在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预后判断、复发与坏死的鉴别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PET是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一种理想的非侵入性的功能显像方法,而PET/CT则实现了功能代谢图像与解剖形态图像的同机融合,为胶质瘤的诊断提供了功能代谢信息,弥补了常规影像的不足。目前已有多种分子影像途径及示踪剂用于脑胶质瘤的定位诊断及疗效监测。其中,11C-蛋氨酸
整合素αvβ3是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跨膜异二聚体糖蛋白,其高表达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肿瘤细胞表面,而在正常血管和组织表面不表达或低表达,其可通过介导细胞黏附来调控肿瘤血管新生,整合素αvβ3能够与体内外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的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用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标记,通过PET/CT、SPECT/CT、PET/MRI显像检测肿瘤整合素αvβ3受体的表达水平,在此研究基础上可将其作为
目的通过对肺部肿瘤进行呼吸门控PET/CT研究,给予肺部肿瘤放疗靶区勾画指导,最终使患者接受合理的照射靶区。方法对20个恶性结节进行呼吸门控PET/CT与常规PET/CT采集,比较肺部不同位置结节的平均四维PET体积与三维PET体积的差别,以及平均四维CT体积与三维CT体积的差别。以平均四维体积与三维体积的相对差值作为体积间的差异,分别从结节位置、运动幅度研究其对四维体积与三维体积的影响。结果用两
目的比较MRI与1997年版Partin表对前列腺癌病理特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51例前列腺癌患者并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统计资料具备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结果、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盆腔MRI资料以及术后病理报告。分别将术前MRI及Partin表对前列腺癌器官局限性癌、包膜侵犯、精囊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4种病理特征的预测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通过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以组织病理学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一站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结合心肌灌注成像(MPI)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方法7只健康小型猪,采用导管介入冠状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方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在造模前20 min、心肌梗死后即刻、心肌梗死后24 h行CAG及双能量模式CCTA和MPI。采用心肌17节段法评价心
目的探讨腭的标准切面在单纯腭裂产前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单纯腭裂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对孕龄分布在18~40周18 073例胎儿利用二维超声经口裂、经面颊部、经颈侧部扫查胎儿腭结构,获取腭标准的矢状切面、横切面、冠状切面诊断单纯腭裂,并与引产和分娩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8 073例胎儿中,发现单纯腭裂20例,产前超声检出19例,其中正确诊断18例,误诊1例,漏诊1例;产前超声检出的敏感性为95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左心室容积定量技术测量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左心室容积的变化,分析其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关系,评价PCI对IMR的影响。方法采集87例患者PCI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超声图像,根据二尖瓣反流容积(MRvol)的变化将患者分为IMR减轻组(Ⅰ组)和非减轻组(Ⅱ组)。分别测量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左心室同步性指标,包括16节段收缩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能量成像(3D-CPA)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断的34例植入型PPP的产前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2D-CDFI)及3D-CPA表现,并与产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总结二者对PP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产前检出率。结果2D-CDFI诊断植入型PPP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4%、66.7%,阳性预测值为81.5%;3D-CPA诊断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