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风擦亮的岁月(组诗)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15034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山小镇
  那个秋夜,月光抻开的记忆
  是星空馈赠我的缕缕薄凉
  丘陵在风中起伏,树丛用
  一生的梦,揣测
  陷入黑暗中的秘密
  远处,几声犬吠咬破了寂静
  山涧的水,总是
  冷漠地朝前奔涌
  几片落叶,在水中打转
  无奈,无助,把悲凉留给自己
  夜归的鸟翅,月光的剪影
  带来了荒野的气息
  此刻,山间小镇
  被瑟瑟的风擦亮
  岳麓书院
  照壁被千年岁月磨砺的神采
  今被四月的艳阳返照回来
  飘泊的云影之下
  一个个游历的学子
  仿佛在寻找当年的自己
  山门被晨光推开的瞬间
  青砖黛瓦、石柱石碑、碧池风荷
  处处闪烁着时光淬炼的文明
  “惟楚有才,於斯为盛”
  三米高的房柱楹联
  让人猜想当年的鼎盛景象
  “岳麓书院”,石碑上宋真宗的真迹
  彰显了一代帝王的儒雅
  战乱、灾难,一次次
  被焚毁,一次次重建
  历史又站立起来
  上堂、厢房、陪房
  一座座讲坛的谆谆教诲
  依然在山间回响
  “朱张会讲”,“学以经世”
  儒学的火炬,思想的闪电
  曾穿透禁锢的长夜
  使人想起从这走出的
  王夫之、魏源,不知那藏书楼里,是否留下他们济世的格言
  小站,远方
  一座废弃的五等火车小站
  一排快倒坍的站台老屋
  曾经多少次,我从这里
  出发,铁轨比眺望
  更了解远方
  那些知青岁月
  我把小站执著地
  看成起点,却找不到归宿
  每次成行前
  母亲把叮咛折叠成
  一张平安符
  那日日夜夜案头的牵挂
  依然拉不近远行的距离
  一次次列车临窗告别
  一份不能拔节的心情
  比远行的背囊更沉重
  远方,比远方的风景
  走得更远,孤单的身影
  在天涯海角里徘徊
  哦,小站,人生的驿站
  何时把远方还给它的起点
  江南古镇老街
  窄窄的老街
  一条快干枯的河床
  沉淀了难言的风霜
  沧桑的锋刃
  划在石雕的门楣
  青石板的路面,一刀刀
  刻下了岁月的厚重和苍凉
  铁匠铺、南货铺、典当铺
  都躲到哪里去了?
  陷入了繁体汉字的惆怅
  一抹夕辉,把青砖黛瓦
  最后的身影拉得瘦长、瘦长
  一丛苇草,从墙缝里
  探出头来,夏蝉在枝桠上
  不知疼痛地聒噪
  时间停摆,隐约间
  谁弹出几曲琵琶
  诉说未了的哀怨
  路名翻谱,门牌迷茫
  不经意,拐入了
  变幻的时空
  骡马声,吆喝声,叫卖声
  早已散去,老街的精灵
  一头埋入乌篷船里
  漂向远方
  迟暮,老宅
  父亲当年栽下的桔树还在
  光长枝叶,不结果
  被岁月痴呆的门环
  已发不出那熟悉的声响
  屋墙上张贴的画报
  還在留恋当年的时光
  窗棂里母亲的喜鹊剪纸
  还会飞出期盼的吉祥?
  院落,曾经的葡萄架
  已被枯藤压弯了腰
  风打扫着满地落叶
  扫不走深深的迟暮
  起起伏伏的瓦垄
  承载着太多陈年的叹息
  顺着它的沟沟坎坎
  幽冥从遥远的年代赶过来
  一些被拾起的记忆也在回家
  渐渐地点亮了黑暗中的灯
其他文献
晨 起  天星漸隐去,晨曦乍起迟。缓步向初日,乡路曲且直。葵花艳其色,垂柳静其丝。山菊羞掩树,野蔓怯攀枝。忽而蟋蟀叫,笑我竟无诗。我心似秋水,试问君可知?惯看红尘起,几许入愚痴?谁人傍庄老,大道自由之?轻风吹面起,豁然忘其值。阴山寂千古,敕勒润四时……  暮 归  恰是星稀月明,敕勒川上独行。千里阴山正迷蒙,几许华发迎风。人生再遇中秋,寸心淡然清悠。田野金黄一片,舍此更复何求……  望 月  夜深
期刊
一  我看见一丛草叶,星星般闪耀着一些紫色的野花,风呼啦啦地吹,她们一改平时的低语羞怯,肆意地歌唱,舞蹈,在这午后的静悄悄的时刻,这一刻,舞动的节律熠熠闪光,一切的沉默和矜持都显得多余。  卑微的草叶,小小的花朵,在世界的一角,明快而简洁,如此宽广的大地,如此高远的天空,此刻,她们忘记了尘世的繁琐与愁苦,尽情地跳,尽情地笑,此刻,世界是她们的世界,静悄悄的,只有风的呼号。  这凉凉的月色,远古的蝴
期刊
南山苍松  春天里,马尾松更绿了。  这可能是一种错觉,在冬天,它也这么绿,但春天里,广阔无边的绿,把它衬得更绿了。  想起几年前,去水磨坑游玩,你折下一尾松针,高高扬起当马鞭,跨上一匹风之马,得儿得儿跑远了。  那时,你还躲在我的腋下,如今,已高过我的肩膀了。  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老家,白天上山折松明,晚上在松明灯下写作业。一灯如豆,全家围坐,充满温馨。  小伙伴们偶尔举着它,在夜色里,在星光下
期刊
一篱秋风扁豆花  竹篱短墙上还遗留着扁豆的枝藤,枯如老墨,遒劲静穆。寂寥的暮晚,想起它独对秋风的样子。  扁豆花很美,美在落木萧萧之际。一篱扁豆,开出秋的况味。清逸。疏朗。静远。  看那风中的花儿,密密匝匝地开着,或紫或白,浮在团团苍绿之上,翩然如蝶,落落有闲。  豫南乡下,扁豆有个入乡随俗的名字:眉豆。似一个人的乳名,活在节令的村落里——  谷雨点豆,梅天发秧,七月里开枝散叶,历经伏日炎风,辗转
期刊
在潞江坝,你必须永远保持俯仰的姿态。  热谷之上,自然万物皆被收容进这块褶皱状的谷地,以绿色的姿态舒展开来。褶皱状的落差,从海拔三千多米的高黎贡山一直延伸到仅有几百米的怒江畔,置身其间,你唯能俯仰。这种落差恒久地保持了潞江大地原本的姿态,如同一面坚不可摧的保护墙,拒绝开阔地人为的程式化,庇护着万物生灵,按各自的生命轨迹自然轮回、生生不息。  沿着蜿蜒的杭瑞高速一路下行,俯仰间宛若悬空而来,除了惊叹
期刊
石头帖  在敦煌,在云冈,在龙门,在麦积山  它们有另外一个身份  带它们来这里的人早已作古  朝代失踪多年,春天换了一茬又一茬  只有它们还活着  在这里,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名字  它们并不说话,只管参禅  患妄想症的人会来朝拜,为它们延续香火  络绎不绝的人群里  它们认得每一个受苦的人  看着他们走丢,看着他们下落不明  却无动于衷  流水远去,失踪的人还未回来  又有人匍匐下去,青石阶上
期刊
雪  雪从铅灰色的梯子上下来  走下暗灰的滑湿的小心的台阶  雪一直想下来  我看见的雪  提着裙摆有些热闹有些拥挤  有些喧哗  走到半山腰  她们停下来  迟疑着  要不要继续走下去  对一盒烟的喜爱  我不抽不打開  不点燃  不让它变成烟和灰  变成烟蒂  变空半空  我不会与人分享  炫示  不会寂寞时放在嘴边  嗅来嗅去  我只是存着天安门  华表和  日期
期刊
关于瓦,我始终在叙述。  一片瓦,从泥土中淬炼而来,带着大地的温度,却安于高处。  高处的风景,在于雨,在于风,在于鸟声的润泽,在于一片旋舞而落的叶子的问候。  仰望瓦当,目光里蓄满水意。  水意的目光,幻化出多彩的瓦当,春的迷离,夏的热烈,秋的绚烂,冬的旖旎,在一滴滴水里,在水声润泽的瓦楞间,在瓦楞间悄无声息葳蕤而生的苔藓里  ——也在目光的撞击与交换里。  其实,一片瓦,说出的是风雨  ——说
期刊
天造地设,北邙山巨蟒伏卧,迤逦向东。伊洛洗前襟,黄河涤后胸。壮阔百里,滥觞华夏文明。万落千村,高冈土岭,沟壑纵横,绿树葱葱,人家窑洞中。  吾窑洞诞生,窑洞长我成童。七分欢乐,三分苦情。采春天野花,避夏日雷霆,摘八月柿枣,看冬雪鹅绒,听高空雁声。破床旧被,小窗木棂。读书趁油灯,上学听鸡鸣。慈母纺花声是催眠曲,严父归来日带快和风。  房无片瓦,地无半垄。喝黄菜汤,吃柿糠饼,穿粗布衣,受强者凌。同好玩
期刊
漂泊者与故人曰  四十八年后,我們有幸谈到落日  山冈。野草。农舍。泥沙俱下。谈到  慈悲之心。枯木逢春。阳光。海浪。帆船  说到白云上那匹飞奔的骏马  渐行渐远的河东河西。还谈及  曾经幻想过的上天入地之事  梦回唐朝,同李白狂饮  再描几行歪诗,送给  与己无关热闹的江山。你说  那些虚无实在可笑。你还是  一辈子喜欢坛坛罐罐  油盐酱醋和茶。说有道坎,迈不过,  有扇门推不开。最后  你说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