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高效导入方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一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但由于多种原因,课堂导入还存在效果不高、导入缺乏艺术等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以富于趣味性的教学导入为起点的英语教学无疑为当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课堂高效导入的方法很多,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高效导入方法的运用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兴趣导入法
  1.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以其新颖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能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富于创造性的多媒体教学导入方式为起点,英语教学会更容易收到满意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关于颜色词汇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以幻灯片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一系列关于彩虹的图片或者是视频片段,并在相应的颜色背景上标注white,red,yellow,blue,green等词汇,使学生自觉把词汇与颜色加以匹配。在学生逐渐熟悉这些关于颜色的词汇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Who can tell me the seven colors of rainbow?”加深学生对表示不同颜色词汇的分辨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能使这些词汇加以运用的问题,诸如,你认为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我们所在的教室你最多能发现几种颜色等,以此加强学生对所学词汇的应用能力。
  2.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就是以讲故事引入教学内容的方式,就像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在讲解历史典故的时候首先引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一样的道理。通过故事性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初步的认识,这不仅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开拓性思维,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引导,并展开防腐的联想和想象,这对于加强学生对英语的认同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主体导入法
  主体导入法就是契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使学生自觉融入英语实践应用中。这种教学导入方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把学生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因素,以学生的活动为课堂主要内容,教师主要负责为学生营造适宜的英语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在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中,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组织英语竞赛、小组竞答、英语演讲等活动导入教学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生活导入法
  1.口语交际导入法
  在以生活导入为切入点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全英语化的听说环境,让学生长期处于英语环境中,这在无形中会使学生的英语训练效果加强。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简单的交际用语引导学生说英语,形成用英语打招呼的习惯“Hello,everyone!”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What can I do for you?”谈论天气时“Nice weather today!”当有疑问时“Can I ask a question?”等,教师还能以具体的话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系统的联想,诸如“I lost my wallet yesterday,I fell very sad,do you have the exercise?”以“我昨天丢了钱包,感到很伤心,你有相同的经历吗?”为话题,引导学生开展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这不仅有助于开展本章节的英语教学活动,还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发散性思维。
  2.问题导入法
  由于生活环境的复杂多变,学生每天都能产生新的见闻和听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开展以“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为主题的写作教学,英语教学同样也可以广泛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抓住学生的见闻,以此为切入点拓展学生的英语视野,让学生以英语叙述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他认为有趣的小故事,以此加强学生自行组织英语结构、开展英语自学的能力。问题导入法可以以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也可以以学生的见闻为线索。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不做完整呈现故事梗概的要求,只求达到训练英语口语表达的目的即可,在此过程中,就要求教师适度把握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免问题难度过大,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正处于活跃构建期,在此时期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正确引导,对于使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教师创意性的课堂导入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这不仅能够改善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能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有效教学导入手段的运用对于构建高效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黄晓)
其他文献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的,是学生主动积极的知识建构过程,其中包含着观察、猜想、实践、合作、假设、验证等数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将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同伴共享,从中吸收别人的有效经验,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借助于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但对某类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和需要,而且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专门培养人才的学校来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变得愈发重要起来。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为此而努力,学校应在课堂教学中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教师也应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这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