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误入凡尘的仙女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ong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雍容、典雅的品格却不失你大气、恢弘之风范。走近你,我听得见战马嘶嚎、听得见盛世华章。秦砖汉瓦的城墙讲述着你千年的厚重;盛唐的钟声激荡起历史的尘埃。你沧桑的面容正如那描绘着我巍巍中华之崛起的历史画卷。
  ——题记
  网上看到这样一则笑话:两人讨论自己家乡时,A说:我们市建市100周年晚会上请了好多明星。你们西安建市100年时都请谁了?B说:100周年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600年时周幽王搞了个烽火戏诸侯,貌似挺好玩的。
  不错,如果把崛起之中国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西安则正是这棵大树的年轮。读懂西安,便读懂中国历史。西安的宏伟壮阔,骆宾王在其《京帝篇》中曾如此描述:“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风韵“怪”长安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长安的古朴与大气。长安城内的名胜您一定都不陌生:兵马俑的盛大恢弘、大雁塔的庄严古朴、大唐芙蓉园和华清池里的歌舞升平、以及那一对历经千年却只能隔街相望而不得牵手的恋人——钟楼、鼓楼。今天为您讲述的并不是这些您耳熟能详的“动人传说”,而是想带您绕过繁华的都市,走街串巷,品味别样长安。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西安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相信到过西安的朋友都对传说中的“关中十怪”略有耳闻。“关中十怪”可谓关中民间文化的代表。据说谁若能把这“十怪”了解透彻并融入自身生活之中,就可以算是一个比较地道的关中人了。
  这第一怪当属:“陕西的面条像腰带”。西安人喜欢吃面条,但西安的面条可与其它地方的面条截然不同。西安人吃的面是纯手工的“扯面”。正宗的西安扯面一根的长度都在一米以上,宽约二三寸,且一根面的量相对很大,所以厚度不均,最厚的地方接近一枚一元钱硬币的厚度,薄处则如蝉翼。但不论薄、厚,其口感都是令人叫绝的。
  关于西安扯面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传说。其实,西安扯面真正的名字是叫biáng biáng面。您可别误会,此处的拼音并不是不会写这个字,更不是小编的失误,而是所有的字典中根本没有这个字。这也正是今天笔者要向您讲述的biáng biáng面名字的由来。
  传说古时长安有一位怀才不遇的秀才,进京赶考,所带的盘缠花光了,但又饥肠辘辘,此时走过一家面馆门前,只听得里面biáng biáng之声。秀才便寻着声音走过去,看到那做面的师傅拿起一根和好的面块,在案板上摔打几下,顷刻间一根一米多长的面便下锅了。过了一会儿,师傅端起一个装有调料和一些蔬菜的大碗,盛起热气腾腾的面,再浇上一大勺油泼辣子。秀才看得直流口水。“店家,来碗面!”秀才边吃边称赞:好面!吃罢,秀才痛快地把碗放下,喊道:“小二,结账!”秀才一摸身上才想起自己身无分文,开始在心里抱怨世道不公。“小二,此面何名?”“名曰biáng biáng面,百年老字号。”“那你可知biáng字怎个写法?”小二这下愣了,这biáng biáng面本是因为面摔打在面板上发出的声音而得名,哪里有这个biáng字啊。秀才见小二答不上来,心中窃喜,“你与你家老板商议一下,我给你们写出这个字,这碗面就当是与我的酬劳了,可否?”小二问过老板,回来说:“成!”小二心想,世间本无此字,看你个穷秀才怎能写出!秀才心想,皇上可以造字,我秀才怎地就不可。我秀才十年寒窗,至今却未谋取一官半职,反而落得赖账田地,真是有辱斯文,唉!如今世间贪官当道,我秀才就是因为没钱行贿才落得屡试不中......想到此,秀才满心激愤:“小二笔墨伺候!”顷刻间,只见秀才提笔,龙飞凤舞,写了一个大大的biáng字。边写嘴里边念叨:“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走;八字大张口,言字朝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个车上咸阳。”(若用西安话念,会更有味儿。)写罢,满堂喝彩!
  品完这biáng biáng面,是否已经感受到了西安人民的豪迈和热情呢?如果您还意犹未尽,那就一起看看这接下来的几怪吧。“锅盔像锅盖”、“泡馍大碗卖”、“碗盆不分家”、“板凳不坐蹲起来”、“秦腔不唱吼起来”。怎么样,听着都带劲儿吧?
  或许您要问这“锅盔”是何物。“锅盔像锅盖”,据说锅盔在关中地区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关于这“锅盔”也有一个“动人”传说。民间相传,锅盔起源于唐高宗李治时。那时为高宗修陵墓的工匠人数较多,因此一日三餐要花费很久准备,耽误较多的工期,这样工匠们常受到惩罚。有天,一名士兵急中生智,把面团放在头盔里,然后把头盔丢进火中,待面团被烤熟之后近似于饼的形状,且酥脆爽口。今天锅盔的制作工艺虽依然简单,但绝不是用头盔来做了。关于制作,首先面要硬,制成饼状后放在大锅里慢烤而成。由于锅盔被烤得很干,所以即便放上一二十天也不会变味、变质。
  锅盔虽然酥脆爽口,但太干,多吃易上火。不妨来一碗香喷喷的泡馍吧。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馍,碗是能盛8两的白瓷青花大老碗。这种老碗的使用在当地农村较为普遍,现在西安市里已经很少使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流失。曾经几个人端着大老碗蹲在树下、院子门口边吃边聊的场景如今已渐渐远去。不过,现在西安卖牛羊肉泡馍的一些店家还保留着用这种老碗盛饭的传统。牛羊肉泡馍当属西安回坊的正宗。回坊位于西安古城西北一隅。陈忠实先生曾这样谈到回坊:“回民区基本还保存着老西安的风貌,那些小院、街道等基本没有变化,而回民的小吃味道最好。那里不仅是游客爱去,也是我们西安人喜欢的地方。”回坊人擅长小吃制作,他们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清真饮食风味,用料考究,制作精细,甜咸辣荤素搭配,品种众多。其中的牛羊肉泡馍堪称其中头牌。在长期的变迁中西安回坊的泡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味,比如:馍要自己掰,而且掰的块大了,师傅还不给煮。够牛气吧?这主要是因为,馍块大了不好入味,吃着不香。
  对了,西安人吃羊肉泡馍必不可少的就是油泼辣子了。说到辣椒,通常您可能会认为四川人、湖南人爱吃辣,但您却不了解西安人有多么爱吃辣。在四川,辣椒可能只是作为人们饭菜的调料;而在西安,油泼辣子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走进西安的任何一家餐馆,桌上都一定会有一个小盅,里面所盛放的正是这传说中的油泼辣子。油泼辣子闻着香、吃着更香,既能用来调在面条里,也可以用来夹馍。尤其是吃过之后的那一句感叹:“聊咋咧”(西安方言,意为:太棒了。)透露着西安人对辣椒浓浓的爱。   吃完美食,现在去溜个弯儿,消化消化,不如去听听秦腔吧?您看那边的戏迷们唱戏怎么那么激情啊?“秦腔不唱吼起来”。相信这一怪不用多加描述,您也能看得出,一个“吼”字,把西安人的豪爽刻画的淋漓尽致。高昂、激情是秦腔的一大特点。有时演员甚至要扯着嗓子“大声吼”,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挣破头”。外地人则对秦腔表演形象地提出“三个要”,即:一、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听起来很有意思吧?不过此种说法实属为您增加一味笑料,并非如此夸张。陈忠实先生之于秦腔,曾这样描述:“我喜欢秦腔,但我现在不能唱了,抽烟把嗓子弄坏了。大家说秦腔,第一反应是声嘶力竭的吼,这是误解,这是把秦腔简单理解为扯开嗓门吼。西安人喜欢秦腔,但他们更喜欢秦腔里面的青衣、旦角,喜欢秦腔里面的凄美爱情故事。秦腔里面花脸大声的吼,连我都受不了。这也说明,外界对西安的印象是模式化的,对这座城市相对还是比较陌生。”
  当然,关中十怪还包括“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等。
  文学耀长安
  西安自古多才子。不论秦汉、盛唐、现当代,西安都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才子佳人。李白、白居易、等诗人均在此留下过多篇杰作。现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等人对西安更是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爱。
  ★《长恨歌》:长恨留长爱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国古代三大诗人,人们尊杜甫为“诗圣”,尊李白为“诗仙”,对白居易称“诗魔”、“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而李白的“诗仙”是清代文人给予的称呼。对此,有唐宣宗的诗为证:“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诗仙挥笔洒长恨,留得真爱在人间。白居易一首婉转动人的《长恨歌》写尽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他们流下了惋惜的泪水。诗的开头便对杨玉环的美貌大加赞扬,这也为下文唐玄宗得杨贵妃后因爱情而荒废政事埋下伏笔。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千年长恨留得长爱在人间。白居易一首《长恨歌》可谓流传千古。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滞,如今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再也看不到了曾经的歌舞升平;华清池里再也没有了伊人的回眸一笑。长恨之人不可追,长恨缠绵尤可唱!战车的车轮碾碎了它本应有的盛世华章,历史的风尘带走了往日的歌舞升平。其间多少坎坷,我们不得而知。但透过《长恨歌》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那一幅幅历史的画卷,
  当代著名作家韩静霆曾专门为《2006?盛典西安》执笔写下了意境优美的《长爱歌》。他大名鼎鼎,曾写过《凯旋在子夜》、《战争让女人走开》等作品。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的词作者也是他。顺便说一下,那个唱《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雪村是他儿子。
  《长爱歌》写盛唐的美景,大明宫的巍峨以及唐玄宗、杨贵妃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白居易的千古名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这里被韩静霆演绎为俏皮的“天子也似午夜牛郎话不停,贵妃也似后街阿娇羞不言”。
  大明宫飞峙古长安
  一轮秋月挂楼檐
  皇家圣宴 四海宾朋 推杯送盏
  谁料想 君王悄然离席不成欢
  不成欢 空杯盏
  都只为 马嵬坡
  六军相逼 贵妃香魂散
  天子一只孤雁
  冷冷清清 孤孤单单 寻寻觅觅
  跌跌躞躞 太液池水边
  忽闻太液池上飘飘仙乐踏浪来
  接天莲叶 托起神仙府邸蓬莱山
  多情天子 唇焦舌躁狂喊山门开
  九华帐里 惊起梨花寂寞杨玉环
  急匆匆 涉过天上银河回凡俗
  飘了红衫袖 乱了青罗带 丢了翠玉簪
  情急孟浪 天子入水湿龙袍
  心旌摇荡 贵妃出山堕云鬟
  两情若是长久时 天上人间终相间
  相见欢 相见难 相见苦 相见甜
  ——韩静霆《长爱歌》节选
  其实,不论古今,西安人对于这座城市的爱就好比历经千年的爱情,刻骨铭心;也如同一杯香茶,沁人心脾、回味无穷。透过文字,清晰可见。
  ★贾平凹:遇见的第一个姑娘
  来到西安,你才会知道贾平凹在这片地界有多有名。铺的挂匾若出现那种质朴可爱的圆形字体,那后面的落款必是“平凹”二字。书院门的店铺里平凹的字永远被挂在最显眼的地方,他的照片下的第一行简介,总是——西安人。随便拉住一个路人,没有人不知道“贾平凹”三字。他像是这西安城里的一块金字招牌。
  当年,13岁的贾平凹第一次来到西安。他背了粗麻绳捆着的铺盖卷儿,戴着草帽,一看见钟楼就惊骇了,当即草帽掉下来,险些被呼啸而来的汽车碾着。他不曾想到,自己会跟这座城站得那么紧、连得这么深。
  20岁入西安城,贾平凹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几乎都在这座城里度过。哪怕后来到了上海、北京,他心系念念的仍是这座在他的印象中颇有些“灰头土脸”的城市。“西安是我遇见的第一个姑娘,别处的再漂亮,总是别处的,也就一眼、两眼的喜欢。”
  贾平凹这样感知西安:从城外走进来,脚上的泥还未擦干就走到了城市的最中心,倘若换了北京,城市太大,没走几步,泥就都掉了。贾平凹曾在他的《四十岁说》中写道:“我是一个山地人……那一种时时露出的村相,逼我无限悲凉。”他到现在还说一口浓重的秦腔,一开口就是“恶这个普通话,恶实在是么办法。”与其说“么办法”,不如说,他享受这种独特的乡音。   不写作的时候,贾平凹就登上城墙去听埙声。那沉重悲凉的调子,和着日薄西山景色,能勾起作家心中无限的情思。某个休息日,骑自行车去渭河岸独行,那里有许多的帝王陵墓,还有大大小小的文臣武将、皇后妃子的小墓堆。贾平凹曾在《老西安》一文中这样描述自身状态:“时近黄昏,夕阳在大平原的西边滚动,渭河上黄水汤汤,所有的陵墓被日光蚀得一片金色,我发狂似地蹬着自行车,最后倒在野草丛中哈哈大笑”。
  贾平凹是怀旧的,其屡屡在文中表达他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西安也是怀旧的,饱经沧桑的老西安有着千年的自豪,却在现代化的氛围中不得不调整节奏放下姿态。然而,正是这种独特的千年以来的贵族气质彰显了西安的文化实质,它是不可迈过的一座大山。
  ★陈忠实:土生土长西安人
  如果要在西安的文化名人中找出一位最能代表西安人形象的人,陈忠实或许能以高票当选。
  陈忠实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他这辈子没到别处去工作过,也不打算去别处了,这座古城的一切似乎都融入他的血液里精神中,他曾这样说道:“我生在西安长在西安,弄不清是白鹿原成就了陈忠实,还是陈忠实成就了白鹿原。”
  《白鹿原》是以一处实有的地名作为书名,关于这个白鹿原,陈忠实在《答李星问》中有如下说明:“西安东郊确有一道原叫白鹿原,这道原东西长约七八十华里,南北宽约四、五十华里,北面坡下有一道灞河,西部原坡下也有一条长河叫浐河,这两条水围绕着也滋润着这道古原,所以我写的《白鹿原》有一条滋水和润河。这道原南部便是秦岭。地理上的白鹿原在辛亥革命前分属蓝田、长安和咸宁三县分割辖管,其中蓝田辖管面积最大,现在仍分属蓝田、长安和灞桥二县(区),我在蓝田、长安和咸宁县志上都查到了这个原和那个神奇的关于白鹿的传说。蓝田县志记载:有白鹿游于西原。白鹿原在县城西边,所以称西原,时间在周。取于‘竹书纪年’史料。”(注:根据陈忠实小说《白鹿原》改编的同名电影,筹备9年、拍摄3年,将于9月13日在内地公映。)
  吴宓论说过陕西人的性格特征,曾经用四个字来形容西安人——“倔、犟、硬、碰”。在陈忠实看来,那些对西安人的形容都有点夸张,虽然表面上并没有恶意,其实本质上还是在嘲笑西安人。“以前有人用四个字来形容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人或者秦人——‘秦人不党’,我倒是挺赞同这个形容。‘秦人不党’的‘秦人’指的就是以西安人为代表的关中人,‘不党’是指不搞小圈子不玩阴的,这个形容就是说西安人不爱结党营私,都比较正派,喜欢光明正大做事。当然这么做事情,有时候难免会吃点亏,所以也可能被人嘲笑。但我认为西安的这种性格已经渗透到西安人的基因中。我不敢说自己就是典型的西安人,但要是别人这么说,我愿意把这当成恭维。我就是喜欢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永远也不会离开,因为在这里心里感觉最踏实、自在。”
  或许就是如此,陈忠实是离不开西安了,“若是离开了西安,到哪儿去找这秦风秦韵秦馔大秦腔。”
  西安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它有着粗放的民间文化,但也不乏细腻的才子佳作。她好比一位误落凡尘的仙女,既有着世间的情绪,也彰显着脱俗的仙骨,集大俗大雅之美于一身。
其他文献
销售过亿,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销量和利润本身的突破,而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战略,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道“坎”。销售不过亿,在行业内就没有地位,没有影响力和话语权;跨过亿
新课程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这较以前的教学目标有了很大的区别.原来的教学目标多强调对物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新课程则更加关注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使我们教师面临更新更高的挑战,如何把握好教与学的尺度,是推行新课改,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农村初级中学的物理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教学体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教与学的行为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条件下,我国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精心培育打造自主品牌已蔚然成风,但在进一步加强商标权、专利权保护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核心竞
主持人:盘点今年各地高考作文,会发现社会热点越来越多地被融入到高考作文题中。关注时代、关注生活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如何让《时事》杂志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好帮手?新
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从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入
一般来说,学困生就是指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很多教师一提到学困生就头疼,老实一点的学困生还好说,调皮捣蛋的就更让他们无可奈何,甚至对这样的学生有点害怕的感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基础智力、学习方法、努力程度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每个班级都存在着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普遍关注,而又感觉棘手的问题.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与经验,现在对此谈一点个人拙见.  首先,谈一下学困
直拳横踢、抱腿顶摔,擒敌拳动作稳、准、狠、快,一招制敌,是中国武术与西方搏击的完美结合;公交车站人头涌涌,一名群众突遭抢劫,此时“走鬼档档主”、“过路学生”、“买影碟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Ussingusky, an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