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装饰你的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是一树的繁花,每个花苞都蕴含着睿智的灵动,同学们渴望能用自己的笔墨观察独到的视角,记录各自的见解,抒写别样的感动。但却不知如何为文、怎样写作,近年来我一直尝试采用“落实解决几个什么的问题”进行作文教学,效果挺不错的,把它整理出来和大家共享。作为老师我愿用适宜的作文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写作,用我的知识储备教给学生写作的本领,让我去装饰你的梦!
  1 细审题、辨题意,明确写什么
  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可以说是语文教师最迷惑、最为头痛的教学“雾区”,难在学生心理上畏惧,怕写作文,怕写不好作文;难在学生感觉没有写的内容,因为很多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的体验也较少,因此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所以在选题上要先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抒。这里我以“真想表扬我自己”为例来呈现这种构思方式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
  看到作文题目,有的同学为了抢时间赶速度,对题目匆匆一瞥,粗略一想,马上动笔写作,结果文章很难出现新意。因此动笔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写什么”。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明确这次作文写作的对象范围是“我”,写作的内容范围是自己的优点或特长,“真想”是一种急切的愿望,迫切的心理感受,想通过一种方式来肯定自我的一种过程。这也是对作文题目的含义进行分析、审查、研究从而正确把握题意,明确写作范围的关键一步,从而明确了本次写作的目的是写自己的长处、优点、或引以为傲的个性品质带给自己的感动。
  2 识文眼、精选材,解决怎么写
  所谓“文眼”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含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的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题目中的文眼“表扬”后,就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根据自我的爱好选择熟悉的材料,我班的李云阳同学一个月前上楼梯发生意外,导致小腿骨折,在病床上躺了半个多月,对于知识的渴求让他天天拄双拐坚持坐在教室听课,一坐一天,无法起立,我都心疼孩子,可他却说,他喜欢和老师一起畅游《三峡》感受壮美山河的那份欣喜,他喜欢在数学的王国里破译一个个难解的习题……他说,他想表扬自己爱学习了,他更想表扬自己变得越来越坚强了。所以精选材就是审读自己的生活储存,选择能够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怎样做到精选材料,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2.1 选择感人的镜头,以“情”取胜。在你记忆的长河里,肯定有不少精彩的瞬间、动人的镜头、感人的场面曾深深的震颤过你、感动过你,岁月可以风蚀人的记忆,然而这些东西却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长久的留在你记忆的长河里,并不时冲击着你的心扉。假如那些曾震撼过你、感动过你的精彩片段或瞬间能在考场上流入你的笔端,相信这些真情同样会感染读者,打动读者。
  2.2 选择熟悉的“风景”,以“活”取胜。作文选材上有一条避俗性原则,要求在选材上要尽量避开众人都可能选上的素材,另劈蹊徑,选择新颖的素材。要记住的是,记叙文选材,既要避俗就新,也要避生就熟,两者缺一不可。
  2.3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小”取胜。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构思时都要善于“大题小作”、“择其一点,不及其余”,还要善于“以小见大”,选择那些能充分表现时代旋律的典型的小事件、小人物、小场景来表现重大的主题。只有从小处入手,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写得感人。
  3 定文体、巧立意,落实为什么写
  意是一篇作品的文意、主题,是写作的主题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具体的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的多,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查阅资料并结合教学实际得出立意的基本要求:①要正确、鲜明;②要集中、单纯;③要深刻、新颖;④要乐观、向上。
  一篇文章最终要解决的是:你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也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的看法是给自己的文章定一个主题,要求深刻又积极向上,既有独到的见解,又能充分张显个性思想,更好的弘扬时代主旋律。我觉得我们班级的赵仁玉同学的作文这一点就做的很不错,爸爸妈妈有事临时外出了,让她看着没烧开的水壶,她却从看书太投入了,忘了烧水的事,结果水壶烧没了不说,险些酿成火灾,她认识到错了,从而得出以后做事一定要专心,不可一心二用的道理,她想表扬自己知错就改的好品质。通过这篇作文我觉得也给学生这样一种导向,要表扬的不一定都是自己的好的品质,也可以反弹琵琶唱新调。
  写作是一项工程,是工程就不能一蹴而就;写作是一项艺术,是艺术就不能靠机械加工而成,平时教师要与学生一同细观察,勤思考,多读书,常练笔。有了读书的滋养,思想的沉积,理性的见解,感性的升华,再用丝丝细雨吹拂心灵的律动;用片片云霞托起东升的旭日;用朵朵落红点缀青春的芳草,从而用一树的繁花装饰学生七彩的梦!
其他文献
【摘 要】 21世纪,在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各个民族国家纷纷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经典是文化之母,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阅读是人类学习、工作、生活中所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对于学校教育来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构建更多地还要依靠阅读来完成。  【关键词】 初
期刊
【摘 要】 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英语的能力是现代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互动式英语教学可以达到这个要求。本文在剖析互动式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和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关于互动教学模式必须注意的几个关注点。  【关键词】 小学英语 互动 教学 特点 现实意义    “互动”,最初指的是两个人在互相交流思想感情、互相传递信息,并对对方都产生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英语教学,指的
期刊
有人说:“语文教育应给孩子以梦。”确实,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孩子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对这个五彩的世界,他们有着太多太多梦幻般的期待。而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放飞孩子们的多彩梦而存在的。在那儿,花会与他们共舞,白云会与他们说话,小音乐家扬科希望和他们共享幸福……许多字连缀在一起,仿佛起了魔力,叫人奇思,让人遐想。孩子们在追“梦”中,原有的灵性得以迸发,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与此同时,
期刊
高三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高考大背景下,在家长的期待目光中,在社会金榜题名光环的渲染中,他们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学生心理压力产生,其原因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年来家长和社会一直都在共同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学校也是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作为中学的必修课——体育课当
期刊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来帮助教学人员进行教学的功能,简称多媒体教学。当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趋势,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正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本文就如何发挥科学技术的威力,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发挥得更加出色,實现数学课堂教学最佳效果,谈谈笔者一些认识和想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
期刊
物理知识及其发展的本身有着诸多的德育教育因素,但在教学时却又要通过教师的思想、观点、方法和品德所取舍。中学时期正是从少年走向青年的时期,也是成长的重要时期。作为物理教师,通过物理教学,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研究问题,培养坚毅、顽强、钻研、创造、渴望求知、滿腔热情和实事求是等优良品质,应该成为他的一项基本教学任务。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
期刊
在新世纪里,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有大批高素质创新能力的人,而这些人的培养就必须从小学开始,所谓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我就以创新思维能力来说吧,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
期刊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结合工作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1 拓展教学空间,让学习有兴趣参与课堂  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实际相比,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难免会有滞后性。因此,教师就不能将教材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而
期刊
关于“工作就是游戏”的观点是当代文学作家郑渊洁提出的,他是一位改革开放时期新观念、新思潮影响最大的杰出的童话作家,以乐观主义的心态对待工作。很多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工作和游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是责任和使命,游戏是消遣和娱乐;工作重结果,游戏重过程;工作带来利益,游戏带来快乐;工作是必须的,游戏是可有可无的。  看淡结果、享受过程的“游戏心态”才是工作者应该拥有的,在快乐的状态下,才会有更好的工
期刊
回顾我们当前的教育,是不是还残留着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子?是不是受到了太多的社会影响而让教育的效率低下?是不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是不是教师难于接受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由此,我们应该总结一下自己的教育,也应该比较一下自己周围的教育,进而更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我觉得,我们需要走近学生,接受学生,让师生心灵走的更近。  1 走近学生,接受学生,选择尊重  曾经在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