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毡靴

来源 :阅读(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清楚地记得米赫伊爷爷的毡靴穿了十多年。而在我记事之前还穿过多少年,那我就说不上了。他常常看着自己的脚,说:“毡靴又穿透了,该换靴底啦。”
  他从集市上买回一块毡子,剪下一双靴底,绱在毡靴上。毡靴又能穿了,和新的一样。
  就这样过了许多年。我想,世界上一切都有终结,一切都会灭亡,只有爷爷的一双毡靴是永存的。 不料,后来爷爷的腿疼得厉害起来。爷爷从没生过病,这时,他喊叫着疼,请来了医生。
  “你的腿疼是因为在冷水里泡得时间太长,”医生说,“你不要再捕鱼啦。”
  “我是靠捕鱼生活的呀,”爷爷说,“我的腿不能不泡在水里。”
  “不能不泡,”医生听了爷爷的话后建议说,“那你就穿着毡靴下水吧。”
  这个建议对爷爷很有益:腿果然不疼了。但是,爷爷从此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即便是过条小河,他也要穿毡靴。水底的卵石毫不留情地磨损着毡靴。
  时间一长,毡靴变形了,不仅是靴底,而且在靴面上、在靴底的弯曲处,都出现了裂缝。
  “看来这是真理,”我想,“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终结,毡靴也不可能永无止境地为爷爷服务,毡靴的末日到啦。”
  人们指着爷爷的毡靴说: “爷爷,你的毡靴该扔啦,把它们送给乌鸦做窠去吧。”
  那可不行!米赫伊爷爷为了不让雪钻入裂缝,他先把毡靴浸入水中,然后放在屋外去冻。严寒中,水在毡靴的裂缝中结成冰,冰把裂缝填满了。接着,爷爷再把毡靴浸入水中,这样,整个毡靴的表面都结上了一层冰。毡靴变得既保温又结实了。就连我在冬天也会穿着爷爷的毡靴满不在乎地走过那些不结冰的沼泽地。
  于是,我又有了原来的想法:大概爷爷的毡靴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的爷爷病了。那时由于家贫,他不得不出去捕鱼。他出去时在前室穿上毡靴,回来后,忘了把它们脱在寒冷的前室里。他穿着结冰的毡靴爬上了热炉子。
  当然,说不幸不光是说水从毡靴中流在炉子上,又从炉子上渗入装着牛奶的木桶里——这算什么!不幸在于这一下使“永生”的毡靴就这样报废了!没有办法挽救了。要知道,即便是将水倒入玻璃瓶子,放到严寒中,水结成冰,冰膨胀后,也会炸裂瓶子的。正是这个道理,冰在毡靴的裂缝里受热后,毡毛就松散、撕裂,冰化完了,毡子也就变成豆腐渣了。
  我们固执的爷爷刚刚恢复健康,就试图将毡靴再冰冻一次,甚至还穿了一些时候。但春天很快到来,毡靴完全破碎了。
  “看来这是正确的,”爷爷愤愤地说,“它该到乌鸦窠里去休息了!”
  他怒气冲冲地将一只毡靴从高高的河岸上扔到龙芽草地里,这是我那时候经常捉金翅雀和各种小鸟的地方。
  “为什么只把毡靴给乌鸦呢?”我说,“所有的鸟在春天都往窠里叼毛纱和禾草的呀。”
  我对爷爷说这些话时,正好是他刚刚扬起第二只毡靴的时候。“给所有的鸟,”爷爷同意了,“窠里需要绒毛——甚至一切野兽,耗子,松鼠,都需要这个,这对所有的鸟都是有用的。”
  这时,爷爷想起了我们这儿的一位猎人。很早的时候,这位猎人就对爷爷说过:希望把毡靴送给他,用来制作猎枪子弹的填弹塞。于是,第二只毡靴没有扔, 爷爷让我给猎人送去。
  这时,鸟语花香的季节来到了。鸟儿向龙芽草飞去,当它们一点儿一点儿啄着龙芽草时,发现了一只毡靴。筑窠的日子到了,它们从早到晚一小块一小块地哄抢爷爷的毡靴。过了一个星期,整只毡靴被鸟儿一块一块地撕光,筑了窠。筑好窠后,它们开始孵小鸟,小鸟一孵出来,雄鸟就唱起歌儿来了。
  在温暖的有毡靴碎片的窠里,小鸟慢慢地长大了。当天气变冷的时候,它们便遮天盖地地飞到温暖的地方去了。春天,它们又飞回来。 许多鸟在树穴和旧窠里重新寻找爷爷的毡靴的残迹。那些筑在地面上和灌木丛中的窠被耗子们发现后,便陆续把毡靴的残渣搬到它们地下的窠里。
  我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森林中度过的,当碰到带有毡垫子的鸟窠时,我就会像小时候那样想:“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终结,一切都会灭亡,只有爷爷的毡靴是永存的。”
  (本文有删减)
其他文献
为什么人类的家庭越来越难得到一个热切盼望的宝宝?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来吧,让你的脑子和华纳动画的主创人员一起疯狂地转起来吧!这次电影《逗鸟外传》把如此科学、如此现代的问题,交给了欧洲古老传说中的鹳鸟,他们挥动翅膀翩翩飞来,长嘴巴衔着一个个沉重的包裹,把小生命们送到那些父母手中!  这群长腿的鹳鸟,也被叫做“送子鸟”,他们历尽艰辛,不辞劳苦,把人类宝宝平安送到各自的家里。这份“快递”工作真不容易!一
期刊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着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們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聪明的小读者,其实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
期刊
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地方,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另外两座圣城分别是耶路撒冷和麦加)。它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fù),是圣人孔子及其子孙生活的地方。曲阜最负盛名的要数孔庙、孔府和孔林,统称“三孔”。 “三孔”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三孔”,去感受那里丰厚的文化积淀吧。  孔庙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
期刊
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  幽静的公园里,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为有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更显出湖光水色的迷人魅力。  大都會的闹市区,巍峨雄伟的立交桥,更给整个城市平添了一份浩然坦荡的现代化气势……  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世界上还有一种最值得珍视的桥,那就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筑起来的无形的桥。  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期刊
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之中有许多是人类的朋友。植物共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许多写植物的文章都免不了要一一描述一番。因而,在阅读这类描写植物的文章时,我们可以随文而“画”, 入文而“思”,在品读中欣赏植物之美。  随文而“画”,就是一边读,一邊用笔按照所描绘的语句画一画,让文字活化成具体的形象。这样,你可以跟随作者亲临现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赏。  植物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期刊
我們都知道1+1=2,什么时候1+1=1呢?两只小狗,中间套上一个滚轮长桶,摇身一变,嘿,一条加长的狗“诞生”了!这就是生活里的创意与趣味呀!
期刊
,生于1987年。儿童文学新生代作家,童书编辑。2007年开始发表小说,已出版小说集《我中了一枪》。曾荣获第14届台湾国语日报儿童文学牧笛奖首奖、第四届信谊图画书奖佳作奖、首届《儿童文学》金近奖等多种奖项。  在我小时候,我们那个小县城里流行做两门生意,一个是“跑书”,一个是“跑印刷”。我反正不懂,只从大人们的言谈中隐约知道,“跑书”大概是把一些昂贵的精装书卖给有钱的老板。我小姨父就是“跑书”的。
期刊
周末,艾琳、丽诗和美娜為自己选购了一件心爱的礼物。她们分别到A、B和C商场购买了香水、戒指和长裙。已知:艾琳没到C商场去购买长裙;丽诗没有购买A商场的任何商品;购买香水的那个姑娘没有到B商场去;购买长裙的并非丽诗。  究竟是谁在哪个商场购买了香水?名侦探出马,你知道真相了吗?
期刊
这是什么?一把吉他?迷你型号的?不,不,这也是一种乐器,它有个可爱的名字:尤克里里。  “尤克里里”(Ukulele)在夏威夷语中的意思是“到来的礼物”——uku(礼物),lele(到来)。十九世纪时,葡萄牙移民把它带到了夏威夷,立刻广受欢迎,连国王和王后都对它爱不释手。那欢快的节奏、悠扬的旋律,让人仿佛看到了椰林在清新的海风吹拂下摇曳。如今,它是夏威夷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尤克里里常见的外形有两
期刊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布达拉宫兴建于公元七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而建的,是西藏佛教历代行政中心。宫殿华美绚丽的装饰与高原天然美景完美融合,使其增添了更多的美丽风采。大昭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红山之上,海拔大约3700米,是西藏现存最大的宮堡式建筑群,集中体现了西藏建筑、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