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的贫困》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改造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继承方面,蒲鲁东没有真正理解辩证法中伟大而有生命力的东西,经过他庸俗化了的辩证法,只能导致辩证运动的终结。这就使得马克思必须要对他的伪辩证法加以揭穿。这同时也是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改造。
  关键词:哲学的贫困;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92-01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批判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并阐发新的历史观和经济观的重要著作。该著作的重要意义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为了给力求阐明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扫清道路,必须断然同意识形态的经济学决裂,这种经济学的最新体现者,就是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蒲鲁东。” ①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针对蒲鲁东的思辨唯心论和矛盾调和论这两个方面进行批判。
  其一,批判蒲鲁东的思辨唯心论,阐明了辩证范畴的客观性。蒲鲁东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那里拿来一堆范畴,然后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应用于这些范畴,就得到了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他宣称,“经济理论有它自己的逻辑顺序和理性系列。我高兴的是,这种顺序和系列已经被我所发现。”②马克思批判蒲鲁东这种创造“体系”的做法,他指出“黑格尔为宗教、法等做过的事情,蒲鲁东先生也想在政治经济学上如法炮制。”③这种绝对方法就是运动的抽象。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上面,就会得出政治经济学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也就是把人们都知道的经济范畴翻译成人们不大知道的语言。这样就使得不知情的人以为这些范畴像是刚从纯粹理性的头脑中产生,这些范畴仅仅由于辩证运动的作用才互相产生、互相联系、互相交织。蒲鲁东在政治经济学上想借用黑格尔的“绝对方法”,企图从一个范畴引出另一个范畴。蒲鲁东只从黑格尔那里学到了术语, 而把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丢掉了。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的这种思辨唯心论, 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经济范畴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进一步揭示了辩证范畴的客观性。他指出, “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④社会关系同麻布、亚麻一样,也是人们生产出来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人们按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正是看到了商品的本质是隐藏在物的外表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们在建立他们的社会关系的同时, 也产生出同这种关系相适应的观念与范畴。由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关系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所以, 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 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⑥这里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其二,批判蒲鲁东的矛盾调和论,第一次揭示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蒲鲁东机械地搬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构造他的经济学体系, 然而他却放弃了黑格尔关于矛盾运动这一辩证法的精髓, 宣扬了自己的矛盾调和论。他认为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坏两个方面, 好象这两个方面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矛盾的解决就是保存好的方面, 消除坏的方面。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这些形而上学观点时,深入研究了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相互制约性, 矛盾的双方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从而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在对蒲鲁东主义分析、批判的基础上, 马克思指出: “ 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 就是辩证运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问题, 就是立即切断了辩证运动。”⑦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世界观过程中,一直注意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唯物主义的改造,不断对唯物辩证法进行新的补充和概括。1843年,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谈到唯物辩证法时,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处处从各种规定的对立去认识社会。而批判了黑格尔对矛盾采取调和态度。马克思强调矛盾双方在本质上的互相对立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赞扬了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的积极意义。马克思在手稿中详细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研究了矛盾对立面的统一和对立,揭示了对立面双方的作用以及矛盾的发展和解决机制。在《神圣家族》中, 马克思又进一步阐述了矛盾双方对立的本质和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实际上已经将辩证法作为考察历史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则加以运用。总之,紧紧抓住对立面的矛盾学说,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批判和改造,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的世界观的全过程。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得出了这样一个重要结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问题,就是立即切断了辩证运动。”⑧可以说,这时的马克思已经基本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改造工作,比以前更加全面、更加完整地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而且特别注重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自身, 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更加成熟和完善。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 马克思清算了蒲鲁东的唯心史观, 论述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使科学社会主义得以创立的第一块基石更加牢固。可以说,这时的马克思已经基本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改造工作。
  注解: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2版,第425—426 页
  ②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余叔通、王雪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版,第156页
  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第220页
  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第222页
  ⑤同上
  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第222页
  ⑦同上
  ⑧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第225页
  作者简介:杨国娇(1992.6—)女,汉,云南大理人,硕士在读,单位: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實践。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在进行小学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科学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让学生从小接触科学,了解科学的魅力,不但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为学生以后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进行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提高自身素养,從而把科学知识渗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小学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2006年10月15日,我公司某35kV变电所值班人员在将316手车式断路器(ZN12—35/40.5—1600)推至运行位置时,断路器发生短路放电,造成停电事故。316手车式断路器安装在JBC-40.5开关柜的第
数学学习在学生中始终是难以叩开的大门,多少学子未能取得满意的成果。其实并非他们学不懂,而是因数学学习感到吃力,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产生畏惧感、厌学的心理。究其原因,他们都
行为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的先锋性和实验性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中国的行为艺术发展不断成熟,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行为
1故障现象SMP水电站1号5MW水轮发电机,定子额定电流为344A,定子绕组为Y形连接。纵差保护采用许继WFB-821微机发电机保护装置。差动保护用电流互感器(TA):机端为LZZB6-10型10P级TA;
现如今,90后学生已成为各大学校的主力军。90后职业中专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他们的出生年代、生活背景、思想特点的特殊性,社会上给予了90后极大的关注。90后职业中专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