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免疫Balb/c小鼠方法的研究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F1Ag)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F1Ag免疫Balb/c小鼠的免疫剂量和方法,探索操作性强、用时短和免疫效果好的方法.方法 7~9周龄Balb/c小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150、100、50、25μg组(第1次接种为皮下多点注射,F1Ag分别为150、100、50、25μg,第2、3次接种分别为皮下多点注射和腹腔注射,F1Ag量均为100 μg)、皮下接种组(3次F1Ag接种均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每次100 μg)、腹腔接种组(3次F1Ag接种均采用腹腔注射,每次100 μg),每组8只.首次免疫接种F1Ag+等量弗氏完全佐剂(CFA)的乳化剂;3周后第2次接种F1Ag+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IFA)的乳化剂;1周后第3次接种F1Ag(不加佐剂);1周后取小鼠尾血,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gS-ELISA)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微量法检测F1抗体.结果 不同剂量(150、100、50、25μg)组小鼠血清F1抗体效价(DAgS--ELISA法:G=12 173.87、13 440.37、15 024.19、4466.72;IHA微量法:G=19 972.32、18 089.40、23 170.47、487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AgS-ELISA法:F=3.11,P<0.05;IHA微量法:F=4.11,P<0.05).150、100、50 μg组小鼠血清F1抗体效价明显高于25μg组(DAgS-ELISA法:t值分别为2.18、2.39、2.73,P<0.05;IHA法:t值分别为2.54、2.73、3.13,P<0.05).不同接种途径条件下,皮下注射组、腹腔接种组、100μg组小鼠血清F1抗体效价呈渐次增高趋势(DAgS-ELISA法:G=8933.44、9986.16、13 440.37:IHA微量法:G=13 777.25、16 384.00、18 089.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66、0.25,P>0.05).结论 F1Ag免疫小鼠首次皮下多点注射50μg,加强免疫(腹腔注射)100μg,可以缩短整个免疫周期,免疫效果良好,抗体水平较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理州高砷水分布和当地居民高砷暴露状况.方法 在大理州12个县(市),采取筛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抽取自然村,以村为单位采集居民饮水水样,半定量方法检测水砷;对水砷≥0.03 mg/L的水样.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或原子荧光光度法进行复检;统计大理州高砷暴露总人口和儿童人口数.结果 共对2639个自然村进行了水砷筛查,检测水样15 180份,检出水砷<0.01 mg/L的
期刊
鼠疫在历史上曾给中国造成过深重灾难.1910年11月,肺鼠疫从俄国侵入满洲里并迅速蔓延,波及中国的5省6市,死亡6万余人.迫于形势,清政府任命伍连德博士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1912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决定在哈尔滨设立东北防疫管理处,伍连德受命组建并任处长兼总医官,从此开始了中国鼠疫防治工作的先河.但真正从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鼠疫防治研究工作,还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野生啮齿动物寄生的蚤类、捕食或污染的土壤在啮齿动物和其他动物间传播,病原体为鼠疫菌,同时也可以感染人类,鼠疫不依赖人类及其活动而存在于自然疫源地中[1].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断发现新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疫情呈上升趋势.我国鼠疫的现状也同世界各地一样,新的鼠疫疫源地不断被发现.动物间和人间鼠疫疫情正在进一步扩大.现将世界人间鼠疫50年疫情态势和中国鼠疫疫情介绍如下。
期刊
期刊
同仁县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总面积为3275 km2,平均海拔3463.5 m,境内植被主要是高寒草甸草原,是喜玛拉雅旱獭的最适生活环境.1957年9月,由于在同仁县瓜什则乡加吾利吉滩发生一起人间鼠疫,被判定为鼠疫自然疫源县.根据青海省鼠疫监测工作方案,作者于2007年5-10月对同仁县瓜什则地区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传播媒介和疫情进行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