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气田开发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yq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气田开发技术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本文就对子洲气田的开发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价。子洲气田正式投入生产时间为2007年8月,其主力气藏为山,对于这一气田来说,它有五项特点,主要表现为储层物性相对较差、非均质性强、气井产能低、局部产地层水以及存在着较大的开发管理难度。
  关键词:生产动态 地层压力 动储量 水体分布
  一、子洲气田地质特征简介
  从区域地质的角度来看,子洲地区构造为一个宽缓的西倾斜坡,一般情况下,其斜降在3~10m/km的范围之内,同时,在单斜背景之上,还有鼻隆发育,这一鼻隆为东北走向,形势较为低缓,幅度一般在10~20m左右,而其宽度则在3~6km的范围之内。从砂体展布的情况来看,山段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在砂体的展布形状上,呈现为鸟足状。一般情况下,很少会见到厚度较大的单个砂体,但就其总体的角度来看,规模相对较大,符合砂体的厚度一般在5~25m左右的范围之内,宽度则一般在5~15km之间。从储层特征的角度来看,子洲气田山段主要为中粗粒石英砂岩以及岩屑石英砂岩,而其孔隙则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粒间孔、溶孔以及晶间孔,其平均孔隙度达到了5.6%。
  二、地层压力评价
  1.气井的分类
  在依据气井储层特征的基础之上,并对生产动态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我们对子洲气田的气井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类,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标注为Ⅰ、Ⅱ、Ⅲ,分类标准主要见表1所示:
  2.地层压力评价
  在结合当前状况下的地层压力实测资料的基础之上,并对气藏关井时机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压力外推与折算,获取了全气藏不同类型气井的压力资料,并运用专业工具,得到了气田气井当前的地层压力值。对地层压力值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子洲气田的平均地层压力为20.96MPa,历年降压2.75MPa,当年降压为1.53MPa。在关井之后,压力的恢复程度相对较高,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气田的整体压降较小。同时,从气井类型来看,Ⅰ、Ⅱ型地层压力较高,压降幅度小;而对于Ⅲ类井来说,其压力相比于Ⅰ、Ⅱ型井就较低,对应的其压降幅度也较大。
  三、动储量初步落实评价
  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压降法、修正压降法以及产量不稳定法。基于目前状况下子洲气田投产时间相对较短、踩出程度低的实际情况,采用压降法对储量准备度进行计算缺乏相应的准确性,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对累计产量较高、具有较为准确的目前地层压力的井进行单井控制储量计算。而对于修正压降法来说,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气藏渗流达到或者接近拟稳态,同时还需要保证在生产过程之中,产量以及压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产量不稳定法则主要指的是对单井生产动态的历史数据进行有效的利用,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物质平衡分析,进而有效的获得单井控制动储量。我们将上述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对比分析,在综合比较之下,得出结论:32口气井的动储量,结果分布在0.28~8.73×108m3,单井平均动储量为1.52×108m3。
  四、水平井开发效果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洲平两口不同的井,其产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这2口水平井开展不稳定试井,并在此基础之上得到相应的储层参数。根据这一储层参数,并对两口井的生产动态特征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得出结论:①两口井的有效渗透率都相对较差,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程度上的差距,正是这一特征,对气井的产能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使其产能较低;②两口井的表皮系数都小于0,从这一点来看,水平井储层改造效果较为明显;③两口水平井不同程度受储层低渗透特征以及不渗透边界影响较大,这样一来,在生产的过程中,其压力下降相对较快,进而导致关井压力恢复较为缓慢,恢复程度相对较低。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子洲气田开发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价。首先,简要的介绍了子洲气田的地质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分别分析并评价了地层压力、动储量初步落实以及水平井开发。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厚福等编.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 .
  [2]王涛编著.中国深盆气田[M].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 .
  [3]魏文杰,郭青华,习丽英,乐露. 确定气井地层压力的几种方法[J]. 石油化工应用. 2009(09) .
其他文献
实践得出泥浆中固相含量的多少以及这些固体的性质和类型对于钻井速度和井下安全是一个要害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泥浆中固相含量对钻井的影响展开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在钻井过程中对
目前,国外已经基本推广普及了使用极化电位判定阴极保护效果的理念,并且有一些专用的极化探头产品得到了使用。在我国,极化电位的概念刚刚写入国标,在实际应用中,极少有管道输送管
摘 要:介绍了黄山岭铅锌矿根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11)的建设要求,与北京凯瑟新起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井下六大避险系统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满足了建设规范要求,使该矿本质安全更进一步。  关键词:视频监控 系统功能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进一步提高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前人通过对古生物组合对比,地球物理相应特征、岩电特征分析与砂岩百分含量、砂岩粒度特征、沉积构造等方面资料的综合应用。再结合相关区域地质背景,证实了在一些地区存在除大
摘 要:本文是浙江油田页岩气钻探过程发生的井漏的基本情况和堵漏施工情况,它基本代表了灰岩地层漏失的特征,漏失地层不定,难以预测;漏失不是一点,基本都是一段;漏失量大(###井漏失泥浆1929m3,清水11992m3);地层压力低等。  关键词:渗漏 裂缝性漏失 熔洞性漏失  一、概述  浙江油田在云南、四川页岩气井的钻探中,均不同程度的发生井下漏失,漏失地层不一,但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漏失段长,基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