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读文”教学浅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nshaob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读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数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自读文与讲读文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讲读文是语文训练的重要材料,需要教师启发点拨揭示规律,重点处要做必要的讲解,目的在于给学生新鲜准确的知识。而自读文则是讲读知识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使单元知识得到练习。由此观之,自读文能使讲读文的学习信息得以反馈,因此,探索改革自读文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教会“自读文”学习方法
  1、“速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自读文在一般情况下,安排的课时少,通常是一节课或不安排课时,要想在短时间内捕捉所学信息,必须加强速读能力的训练。速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只摄取主要信息,对次要信息有所忽视。只要能抓住揭示主题的文字与段落,快速了解文章全貌,如主要事件、人物、观点等,学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速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精读,精读时需要理清文章层次,弄清重点段落,紧扣重点段进行分析和揣摩。运用讲读课得到的学习方法去体会文章重点,概括知识点,揣摩阅读规律,注意理解关键句子和词语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写作上的独到之点。这样速读与精读结合,不但能快速完成自读任务,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2、梳理归纳法。完成自读文教学任务,必须要有讲读的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他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应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性。如在讲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语文课本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不同的文学样式反映客观事物这一规律,之后又让学生基本了解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方式有:记叙、说明、论说。
  3、比较阅读法。在学生梳理归纳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相似课文作详细的解剖分析、比较。如《蜘蛛》、《春蚕到死丝方尽》、《巍巍中山陵》、《海光》都同属第三册第二单元,其相同点都是抓住事物特征来说明事物道理的,都用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方法,但说明顺序不同。《蜘蛛》是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特征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是按蚕生长过程说明的,这两课都是对生物习性的说明,而《巍巍中山陵》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的,是对静态建筑物的说明。《海光》是对动态事物并以小标题形式按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在梳理归纳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就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4、边读边思法。很多学生读书只“读”不“思”,不会边读边思,多读多思。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自己的思维、好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自读文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以课后练习为思读线索,在边思边读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读文”导读设计的几点思考
  1、导读的设计要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自读文导读的前提,训练的关键在于把握课文的知识点。要依据大纲和教材特点设计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可思性、可辨性、可学性、可考性,是全文的精要处。
  2、导读设计力求“因势利导”。有经验的教师,驾驭教材能力强的教师很善于因势利导的设计问题。例如《怎样写读书笔记》一文可让学生以读带练,以练带读,读练结合,既完成阅读任务,又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3、导读的设计力求提出引起争议性的问题。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出能引起争议性的问题,或在无疑之处提出疑问,或对传统观念进行批判,这无异于向一潭死水投一石子,必激起学生参与欲望,掀起课堂的波澜。
  如:《干将莫邪》一文,在学生充分阅读原文基础上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干将之妻莫邪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为何莫邪的名字要与干将并列?一般学生对课文理解限于表面,认为莫邪在情节上起过渡作用,是引起以后人物和情节的联结点,她的名字与干将并列只能起到陪衬作用,没有分析必要。但通过争议,从故事里人物关系的分析中,学生会得出很有深度有质量的见解。莫邪虽在故事中没有惊人之语和惊人之举,但她嘱儿实现父亲遗愿,命儿报杀父之仇,显然儿从母命后凶多吉少。莫邪已经痛失丈夫十几年,又要舍出含辛茹苦养大相依为命的儿子,面临抉择,她忍痛割爱,宁忍今后孤寂无依之苦,也要报杀夫之仇,忍离子之痛也要铲除暴君。干将之妻莫邪铲除暴君的决心和牺牲精神,不也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吗!不能不说莫邪也不失作者笔下的一除暴巾帼。她的名字与干将并列是当之无愧的,决不是人物陪衬而是作者匠心所在,是表现中心不可缺少的部分。
  4、导读的设计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有经验的作家一向强调作品的含蓄性,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给读者留下一些艺术空白,“意不浅露,语不穷尽”,以便给读者以想象和再创造的机会。
  要想达到“自读文”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能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为教学出发点,之后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充分了解自读文课型特点、“自读文”与“讲读文”关系的同时,去搞好“自读文”导读设计,传授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法,这可说是一条提高“自读文”教学水平的可行途径。但问题远不能到此就宣告解决,它的深广复杂性也可说是留给语文教师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研究课题。
其他文献
说话能力对于语文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和语文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整体功能大于各局部功能的总和。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结构而成,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我国语文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虽有注意,但做得还
期刊
随着理综高考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生物学科在学生心中地位逐年提高.作为高三生物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针对如何帮助高三学生进行高效的生物学科复习,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1、首先理科学生,竞争压力大,学生往往把大多时间花费在英语、数学及物理几科上.所以要让学生学会算好自己这笔帐,生物学科的80分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不能在任何一科上增加80分,(即使你学的顶好,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  一、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  “知其然,应该知其所以然”。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 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
期刊
内容摘要: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给学生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要求学生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边听讲边展开联想,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呢?其中的一个关键在于教师的开课导言即导入语。导入语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那么怎样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语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想谈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探索,过分追求“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等迎合应试教育的做法将逐步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探究性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需要、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素材,留给学生足
期刊
一、“交流互动”基本模式结构  1、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在进行SEFC 1A Lesson50 Abraham Linco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实现德育功能?本文拟结合我们曾开展的一些活动,谈谈实现德育功能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教材内容的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教材对林祥谦英勇就义的描写,“敌人用刀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他视死如归。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林祥谦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
期刊
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活动的中介。是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历史课程学习目标的工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从复杂纷繁的历史过程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环节,透过典型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一般趋势和本质,需要每一位历史教师准确理解历史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紧紧把握历史教材特点,创造性的组织处理教材,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选择、取舍、加工、重组,努力通过对教材的优化处理,使学生获得最有效的学习。  一、
期刊
内容摘要: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方式;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主导与主体的统一;三是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是提高趣味性,融入哲理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 探究 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
期刊
“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上得来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日愈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