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的实践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输液定义:建立静脉通路.通过静脉实施给药、输血、血液动力监测等手段。
  静脉输液所致的并发症主要有:静脉炎、渗漏、坏死、血栓,化学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刺激性和毒性药物,pH值和渗透压超过正常值、稀釋不充分、微粒和导管尖端位置所致。
  无菌药液经输液管路输入到静脉内应具备的条件是:①液体瓶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即需要有一定的水柱压。②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相通,使液面受大气压的作用,当大气压强大于静脉压时,液体向压力低的方向流动。③输液管道通畅,不扭曲、不受压,针头不阻塞,并确保在静脉血管内。静脉输液路径:①外周静脉: 上肢静脉包括:a.指端静脉。b.手背静脉。c.贵要静脉。d.正中静脉。e.前臂正中静脉、下肢静脉、头皮静脉。 ②中心静脉a.锁骨下静脉。 b.颈静脉。c.股静脉。
  选择血管的原则:适合中心静脉置管的范畴:①渗透压>600mmH2O/L的药物,如:甘露醇。②pH<4.1的药物:如万古霉素、多巴胺等。③pH>9的药物:如5-Fu等。④输液疗程长、外周血管条件差的病人。颈外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工具选择中等长度导管和帮套管针。刺激性弱的药物,pH值6.0~8.0的药物;渗透压小于500mmol/L的药物.有刺激性中药制剂。
  选择外周小血管:如指间静脉对刺激性药物,工具采用24G套管针或5号头皮针,在输液目的能达到的前提下,以最细.最短的针头为佳。
  血管区别:①浅静脉特点:官腔小,流速馒,血液回流不能满足药物稀释的要求,慢慢地该溶液会带走细胞内的水分,细胞因缺水而降低防御能力.内腰易受损,导致静脉炎、渗漏、血栓。②深静脉特点:管壁厚、流速快、管腔大,药物很快被稀释,快速离开局部,血管内膜损害小,高渗溶液中心静脉输入会比较安全。
  静脉输液的注意点:①脉输液时,刺激性强的药物和刺激性弱的药物交替使用。 ②常用的输液工具有:精密输液器、螺旋输液器.避光输液嚣、套管针、正压接头、安全注射器、肝素帽等。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④长期输液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⑤输液前应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药液滴尽前要按需及时更换溶液瓶或拔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⑥需24小时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嚣。若要更新完善静脉输液的方法,必须用整体的思维方式。目前,住院的病人95%有静脉输液,输液所带来的疼痛、静脉炎、渗漏、坏死及血栓等问题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难点。因此在输液之前必须清楚选择哪条血管,选择哪样穿刺工具能保护病人血管,不给病人增添新的
  疾病,从静脉穿刺第1针起就应该想到第100针时怎样穿刺,从入院起就开始对血管进行整体评估、计划,至出院和出院后的血管应用。
  小结:总之,静脉输液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面对多元理论和整体性进行综台护理的专业技术。培养高素质的静脉输液护理人才,也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科技含金量的关键。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寻找出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方法以及出现浅前房后的处理原则及方法。方法:通过同一病人由同一术者将二眼行同一术式,一眼术中用阿托品已充分散瞳,一眼术中未散瞳,术后观察前房形成情况。结论:小梁切除术中缓慢放房水,不使前房消失,术中用阿托品使瞳孔充分散大是预防浅前房的最有效方法。发生浅前房后首先要充分散瞳,而不是急于压迫滤枕及前房成形。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预防 处理
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异构、分散的数据信息,信息间关联性不易确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针对该现状,结合当前主流异构数据源集成技术,提出基于军事应用的异
金相图像处理是进行定量分析的前提,将金相图像中的目标物正确的提取出来对定量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同态滤波器对亮度不均匀的铸铁金相图像进行滤波,校正因反射光强引起的亮度不均匀现象。基于数学形态学梯度算子提出新算法,利用预先定义的结构元素对图像中石墨边缘进行提取,之后经过后处理再进行填充。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石墨边缘的同时可以抑制噪声,能够有效提取出石墨的边界。
蜜蜂是高度社会化昆虫,其行为非常复杂,而其在飞行、觅食、迁飞等过程中对位置的确定,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行为方式。其定向定位机制包括有太阳罗盘定向、磁场定向、地面标志
1 说教学理念1.1 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结合“探究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和“做中学”的教学策略,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以6-酮基雌二醇二乙酯为原料,经过取代、还原、缩合、水解4步反应,合成了氟维司群的一个关键中间体(70,17b)-7-19-f(4,4,5,5,5-五氟戊基)硫]壬基]雌甾-1,3,5(10)-三烯-3,17-二醇的一种改进制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