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为何多同居少结婚

来源 :凤凰资讯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y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要问老年人最怕的是什么?答曰:孤独。现在,上海的单身老人超过100万人,因而银发一族的交友、相亲活动十分热闹,《精彩老朋友》等节目收视率也不断走高,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的提高,黄昏恋已成寻常事。
  然而,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相当多的老人在找到“第二春”后,只同居不结婚。这是什么原因呢?这种同居现象存在就是合理的吗?老人为何再婚难?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精神需求:老来有伴派遣孤独 上海的单身老人有多少?市人大代表、沪上知名“新老娘舅”柏万青开办老年阳光单身沙龙十余年,现有会员数千名,深受老年人欢迎。柏万青曾做过调查,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因为丧偶、离异等原因,单身的大约占25-30%。以2014年上海60岁以上老人414万计,单身老人至少有100万。
  柏万青说,这些老人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一般儿子成家搬出去,女儿结婚嫁出去,子女忙自己家里的事,很少顾得上老的,老人就成了空巢老人;还有的子女出国,老人就成为留守老人。这些老人是十分孤独的,他们很渴望有个伴。
  单身老人有多孤独?有这样一位老人,夫妻俩感情深厚。几年前,他的妻子得了肺癌,医生说只能活4个月,但在他尽心尽力照顾下,妻子活了4年。最终妻子还是离去了,老人非常悲伤。尽管女儿对他也很好,但他每天最怕夜晚,因为睡不着。他每天晚上都要把电视机一直开着,不看也要开着,让房间里有点声音,直到进入梦乡,电视机还开着。
  几年前,宜家家居因为会员提供免费咖啡而成为老年人的“爱情角”,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实上,老人“蹭咖啡”的主要目的,是找人说说话排遣寂寞。有位年近七旬的单身女士倒出了心中的苦涩:“夜里12点听钟摆,1点听钟摆,2点听钟摆,4点听送牛奶的车声,5点听扫地阿姨的声音,6点起床,7点收拾收拾出门,吃好早饭,前往宜家。”“家就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钟的滴答声和电视机传出的嘈杂声音。”
  这位女士10年前丈夫去世,孩子已经成家,十年来一直独自居住。她没事的时候,就从虹口的家坐地铁来到宜家,晚上再回家,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财产矛盾:只愿同居不敢结婚 柏万青说,对孤寂的单身老人来说,如果有一段浪漫的黄昏恋,组织一个新家庭,无异于枯木逢春,对老人本身,对社会,对子女都有利。
  因此,有不少老人走进婚介所寻找“另一半”。巾帼园婚介是上海妇联下属的一家婚介所,在上海很有名气,巾帼园总经理周珏珉是上海市婚介协会会长。目前,巾帼园的全部会员约1万多人,以中青年人居多,不过60岁以上的老人也有3000人,而且在不断增长中。现在,巾帼园婚介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举办中老年人专场,每次都爆满。
  和以前相比,社会观念有了很大不同。现在,子女反对老人黄昏恋的已经不多了,甚至有子女来为父母“找朋友”的。有位中年人说,母亲刚去世时,他反对父亲再找对象。到了父亲年迈时,他忙于工作,父亲精神愈发孤寂,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现在,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照料父亲起居、陪他看病上,还要担心他走失。他后悔不已:“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要是父亲有个老伴,会好得多。”
  不过,不少找到合适对象的老人并没有再婚,而是选择同居。有位65岁的女士,离异后单身多年,来到巾帼园后,工作人员为她介绍了一位男士,比她大五岁,两人一下子看对了眼,牵手成功,至今已有5年。不过,他们一直没有领结婚证,而是在一起同居。两人各自都有房子,两边轮流住。他们的理由是:年纪大了,就找个伴,合则过,不合则散。女士说:“这样蛮好,我原来生病也没有人管,现在有人管了。他生病,我照顾他。”
  据巾帼园婚介负责人分析,经他们搭桥成功的老年人,几年来有好几百对,但领证的不多。有的老年人同居十几年,说分手也就分手了。
  黄昏恋为何“只开花不结果”?周珏珉分析,主要问题是在财产上。对原配夫妻来说,在经济上“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而对再婚夫妻或黄昏恋双方来说,“我的还是我的,你的还是你的”。另外,与继子女的相处中,他们也不会像亲生父母一样对待继子女,“每做一分,都要回报”;双方都会袒护自己的子女,造成心理隔阂。“这也是中国特色。”周珏珉说,“有的老人觉得,结婚证只是一张纸,对我没什么用,相反会带来麻烦。他们在一起看重的是:有话可以说,有事可以商量,有困难可以帮。”以前同居是隐秘的“地下党”,现在已经是公开的了。
  子女反对:迫于压力无奈之举 事实上,老年人再婚,的确不那么容易。
  一日,上海市某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来了一对老年人(为保护隐私,以A女士、B先生称呼)。B先生70多岁,A女士70岁不到。他们的样子很亲密,外表看上去很般配,精神状态也很好。他们是一对再婚夫妇,来民政局是要办理离婚。
  原来,这对老人的感情经历十分坎坷。年轻时他们是一对初恋情人,B先生家在外地,A女士是上海知青,去B先生家乡插队,他们在那里相识相恋。后来A女士读了大学回沪工作,两人因种种原因没有走到一起,而是分别组成了家庭。几十年后,A女士丧偶,B先生也离异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又联系上了,在得知对方都是单身的情况后,曾经的感情又回来了。两人十分感激命运的眷顾,两三年前,他们在上海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再婚后,两位老人相亲相爱,日子过得很平静。不料,最近起了一场风波。A女士很会理财,因去年底以来股市大涨,她的股票账户一下子多了600万元。A女士的孩子对此有了意见,账户原本是妈妈的,现在这些钱不成了夫妻共有财产了?这可不行!于是,迫于小辈的压力,两位老人只得协议离婚,财产各归各。然而,即便在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两位老人仍表示,离婚只是形式上的分手,他们还是和原来一样过日子,感情也不会有任何变化。
  初恋情人能够在人生的暮年再度牵手,这是何等幸运和幸福的事?然而,这对有情人到老来还是不能“终成眷属”,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上海市某中心城区婚姻登记中心也作过统计,近年来,老年人再婚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2004年,60岁以上的老人再婚248人,到2014年就达到906人。不过,工作人员估计黄昏恋同居的数量要超过结婚登记的人数。与此同时,再婚后离婚的也不断增加:2004年,60岁以上再婚老人离婚的为82人,2014年为606人。这也说明,老年人组织的新家庭也不那么牢固。
  专家提醒:一张婚书保障权益 不过,结婚证真的只是一张纸吗?请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案例。
  苏老先生出身老上海大户人家,家底殷实。他和前妻有一子一女,前妻过世后,他与陈老太再婚。十几年前,苏家原有的家族私房落实政策发还,苏老先生得到了产权。3年后,苏老先生留下遗嘱,他百年之后名下的房屋由儿子、女儿、孙子三人继承。2010年,苏老先生去世。年迈的陈老太和苏老先生的子女就遗产如何分配起了争议,来到静安区法院打了一场官司。
  苏老先生的子女认为,父亲已经留有遗嘱,明明白白写着房产是给他们和孙子的,陈老太凭什么要分一杯羹?静安区法院老年法庭法官在审理中查明,这处房产是私房发还性质,属于苏老先生的婚前个人财产,同时他也留下了遗嘱,应当说,这份遗嘱是他真实意愿的表达。不过,法官也认为,陈老太作为苏老先生的老年配偶,年事已高,虽然有固定的养老金,但难以满足她今后的生活和医疗支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遗产中应当为陈老太留有必要的份额,因此法院判决遗嘱继承人支付适当折价款给陈老太。
  静安区法院是全国第一个成立老年法庭的法院,近年来审理涉老民事案件不断增多。老年法庭副庭长孙亦玢说,现在再婚老人因一方去世而与继子女发生继承纠纷的案件比较多。即便在留有遗嘱的情况下,也存在老人将自己所有财产全部赠与子女的情况,导致再婚老年配偶“净身出户”,晚年生活可能无所保障,就像陈老太遇到的这种情况。对此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特别规定:“老年人以遗嘱处分财产,应当依法为老年配偶保留必要的份额。”
  为此,孙亦玢提醒,陈老太正因为是苏老先生的合法妻子,所以权益得到了保护,获得了一部分房产折价。如果她和苏老先生只是“同居”关系,那么,老先生去世后,她的权益都无从谈起。
  柏万青也指出,老年人同居不结婚,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婚姻是不自信的。“黄昏恋”尽管是为了“老来伴”,但法律意识还是要有的。如果担心财产问题,大家可以在婚前约法三章,把子女一起叫过来,对各自婚前财产进行约定,可以通过公证,也可以通过调解书来确认。?笪摘自《新民晚报》
其他文献
14岁的湖南女孩思思(化名)已经第三次怀孕了。在思思父亲的坚持下,她只能选择生下孩子。父亲的目的是,让思思生下孩子,通过亲子鉴定,找出孩子的爸爸。因为,谁都不敢肯定,思思肚子里的孩子到底是谁的,就连她自己也不清楚。  就在3年前,12岁的思思第一次怀孕——她被同村的74岁老人性侵,后来怀孕产下孩子。如今,思思把自己的孩子叫“妹妹”,她没有能力和意识照顾这个孩子。打开电视,思思最爱看的节目是动画片。
期刊
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隆林各族自治县群山环绕、民风淳朴。8月13日一则报道打破了这座偏远县城的平静:“百色助学网”创始人王杰披着公益外衣,性侵多名中小学生的事件被曝光。曾被媒体誉为“大山里的天使”的王杰,露出其“魔鬼”真容。当晚,王杰在隆林县文化体育广场江那小区出租屋内被警方带走。  在王杰个人创办的“百色助学网”上,不仅有山里的孩子们渴望求学的眼神,还不停滚动着“捐资助学,造福桑梓,用爱播
期刊
你还不完全了解的太阳光补品 太阳光是生命的补品,这已经成为常识。因为人们早就知道,阳光照射可以促进人体皮肤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最重要的是,晒太阳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3,借此促进钙质的吸收和骨骼的生长。但仅仅知道这些,还是比较肤浅的。  近年来,科学家又先后发现了太阳光对生命健康的诸多益处,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太阳光补品内涵的理解。如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人
期刊
8月25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合作与国际合作——第5届印度洋-南海海洋生态环境遥感与台风科学国际研讨会上,新书《台风灾害评估与应急管理》发布,从台风灾害的分布和影响、台风灾害的损失评估及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记者从该书中了解到,从全球台风的分布来看,每年平均发生的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共86个左右,主要发生于北半球和东半球,而西北太平洋为全球生成热带气旋最多的海域,占全球热带气旋生成
期刊
近日记者从公安部经侦局获悉,某国有银行深圳一支行行长沈海生涉嫌诈骗逃匿,牵出一起涉案金额超过120亿元的特大地下钱庄案。警方抓获涉案人员30余名,捣毁地下钱庄窝点6个,查获银行卡300余张。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侦查中。  地下钱庄在中国的情况 据公安部经侦局反洗钱处处长李明照介绍,地下钱庄的特点是不受政府监管,协助客户进行跨境汇款,不问客户身份,不需要客户提供证明性文件,比较隐蔽,掩饰汇款人的身份
期刊
你是否有过宿醉后头痛欲裂、恶心没胃口的经历?不少人选择吃东西或大量饮水来缓解宿醉症状。不过,荷兰和加拿大研究人员的调查发现,这些做法没有显著效果,少饮酒依然是避免宿醉的上上策。  喝水不管用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这项研究成果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一场会议上对外发布。  来自荷兰和加拿大的国际研究团队首先对荷兰学生的饮酒习惯进行了调查。  在参与调查的826名荷兰学生中,54%的人表示会在饮酒后摄取
期刊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日前发表了题为《五项险些摧毁世界的“可怕”试验》的报道,编译如下:  在YouTube浏览热播科技视频时,记者发现了一个播放高达1000万次的宝贵视频,名为《五项可以摧毁世界的试验》。  人们仍存活在世这一事实意味着这些试验并没有摧毁世界。但是这个视频的意义却十分明确:人们常常把一知半解的事物当做儿戏——而这样的后果会引发灾难。我们担心,人类在探索超控力量时并没有相关的知识
期刊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五起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起为性侵男童案件。说起性侵害未成年人,性侵女童案更为媒体关注,人们也常常下意识地认为女童是性侵行为的主要受害者。实际上,性侵男童也非常普遍,一些研究甚至表明,男童被性侵的可能性更高。  刑法对男童的“另类歧视”也在变相“激励”性侵男童者 性侵女童者面临着较为完整的刑罚体系:以猥亵方式性侵不满14周岁女童的,以猥亵儿童罪论处,以猥亵方式性
期刊
吃喝拉撒是人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既然如此,还没有出生的胎儿是不是也要拉屎撒尿呢?  胎儿也要便便,这是肯定的。胎儿从2个多月大就会尿尿,接下来的7个月,他们都要尿尿。他们的尿直接排到羊水中。羊水是充斥在胎儿周围的水状液体,作用是提供浮力,衬垫胎儿,并为胎儿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胎儿的尿液直接排到羊水中,这是否意味着人在出生前7个月都会喝自己的尿液呢?是的。  胎儿的尿液是无菌的,即使喝到嘴里,除了
期刊
在19世纪,如果得了肺结核,那就意味着你离死亡不远了。可想而知,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疾病。即使到了近代,虽然可以通过一些药物进行预防和控制,但依旧无法很好地消除它。然而,你知道吗,就是这么一个让人听之色变的疾病,却改变了人类的很多生活习惯。  短裙 在细菌被发现以前,人们总是随地吐痰,而妇女的裙子又多是拖地长裙,所以很容易把痰里的结核细菌带回家里。如果小孩和其他家人不小心感染了结核细菌,那么面临的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