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金融消费与健康养老保险配置

来源 :保险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hu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最新公布的七普数据,对我国“十四五”期末的居民部门金融资产进行了示意性测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总规模将达286万亿(人均、户均金融资产总规模将达20.27万元/人、57.91万元/户),保险资产将以46.70万亿的总规模成为第二大居民金融资产,其中人身险资产达到32.99万亿(人均、户均人身保险资产规模为2.34万元/人、6.68万元/户).尽管如此,通过对居民部门人身保险保障(医疗健康+养老)缺口的测算分析显示:“十四五”期末,在已实现配置上述人身险资产前提下,我国居民部门的健康养老保险保障总缺口仍高达74.51万亿元(人均5.28万元/人,户均15.08万元/户),细分来看,医疗健康保障缺口值达72.17万亿元(人均5.11万元/人,户均14.61万元/户);养老保障缺口值约为2.34万亿元(人均0.17万元/人,户均0.47万元/户).研究发现:居民部门除保险外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金融资产减去既有的保险资产)的少量配置转移(低于20%),就能较好覆盖当前的健康养老保险保障缺口.为进一步满足我国居民健康保障及养老保障的缺口需求,需在杠杆保障和长期保底收益的基础上,持续提高商业人身保险资产配置的吸引力,大力引导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向商业人身保险流入,通过商业保险来弥补社会保险的不足.
其他文献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税制结构的优化过程尚未充分体现新时代的特征.在有关税制结构核心概念的理解上仍存在一定混淆,税制结构的研究和优化尚未摆脱传统经济学视角的束缚,税制结构所呈现出的现代化特征(高效、公平、以人为本和法治)并不显著.因此,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现代税制结构:一是夯实税收理论基础;二是重新审视税制结构问题的本质,深入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税制结构更深层次的决定性影响;三是落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强化税制的现代化特征.
全面营改增倒逼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管理提质增效.作为衡置企业税务管理能力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样亟须“迭代升级”.本文基于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管理的现实问题,从企业项目效益、资金成本、发票合规性三个维度,构建了增值税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建筑业企业规范增值税发票管理、防控税务风险等提供指引和借鉴.
智慧税务是数字经济业态下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有鉴于大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系统分析智慧税务背景下我国大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新形势下强化大企业税收征管,应立足智慧税务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立法,健全税收大数据管理的体制机制,运用“大数据”思维强化数据管理,强化大企业税收征管的专业化人才保障.
税收风险主要分为外部纳税人的纳税遵从风险和税务系统内部执法风险两部分.大数据、区块链等监管科技和手段在为实现“深化国家治理、加强依法治税”的税收风险管理目标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税收内外风险防控协作机制以税收大数据为支撑,以“数字驱动”为理念,能够有效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减轻基层负担、规范税收秩序.本文以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为样板,在探讨税收风险管理实现路径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机制改革、建设共享平台、强化全链条防控、自动识别预警、重视问责机制等思考与建议,尝试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税收内外风险防
增值税留抵税额的形成既有税收制度以及价格管制、国家储备等政策原因,也有企业经营的季节性、生产周期跨度较长、初创期较大规模的投入等客观原因,还有企业主观因素导致的虚假留抵税额.我国目前对留抵税额采取增量退税与结转抵扣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存在留抵税额规模过大、占用企业资金过多等问题.应借鉴国际成功做法,实施留抵退税的基本制度,并通过源头控制、退抵并行、财税联动、管控风险四条路径改进留抵税额的处理方式.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逐步深化以及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农村居民在社会化养老中的理性决策能力更加突出,而认知能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数据,在充分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分析认知能力对新农保参保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能力对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与率,以及参与程度(缴费金额)的影响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型”关系,并且在青年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认知能力对参保的边际效应会受到家庭风险态度的影响,由于认知能力将同时影响个人的收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