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本土资源凸显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区域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培养探索意识。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单一、内容多以效仿为主,导致教学效果不够显著。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分析探讨如何利用本土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幼儿园区域活动。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儿教育;特色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这就要求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时,充分挖掘利用本土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将自然区域环境和幼儿教育紧密结合,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一、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特色区域环境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其指导精神要求我们利用本土特有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和区域环境。
  (一) 延伸活动空间,增加特色区角
  幼儿园的布局设置,除了教室和园内活动区域外,还可以增加区角,使教育环境多元化。区角的设置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已被广泛普及和应用,它打破了传统的格局,在走廊上、操场上甚至园区内各个地方的拐角处设置功能区,大大延伸拓展了幼儿的活动区域。如在操场等开阔的地方,设置“农家乐”,米面、五香是我们当地的特色小吃,利用园里种植的农作物进行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增加对当地本土资源的了解。在走廊拐角处开设“手工坊”,展示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作品,如做斗笠、编草席等。在教学楼后面开辟一块种植地,引导幼儿种植各种农作物。
  (二) 挖掘本土自然资源,充实区域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是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我们有山、有农田、有果园,为了改变区域材料单一的现象,这些资源可以运用到极致,也容易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农村种有很多的蔬菜、粮食,我们把这些农作物开展到园区的环境创设及有浓浓的乡土气息的区域活动中,用玉米、稻穗、丝瓜、花生、龙眼等农作物加以文字的介绍及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以绘画的形式等创设楼梯环境展示农村的特色,并在班级的文化角放置种植的相关物件;草坂村是“航空蔬菜”的种植基地,带幼儿到那里积极参观,还把“航空蔬菜”的种植技术请进了幼儿园,专门建设蔬菜棚,种植了番茄、辣椒、茄子等航空蔬菜,请种植专家进园为孩子们讲解指导种植要点,引导孩子观察蔬菜生长,蔬菜成熟后引导孩子进行采摘活动,在生活操作区中让幼儿冲洗蔬菜、切蔬菜进行蔬菜拼盘比赛;中班的“果蔬坊”,各种蔬菜瓜果的创意作品活泼可爱、形象生动,有娃娃、动物、玩具等;这些特色角的设立,既丰富了教育环境,又体现了自己的区域特色。
  我们在每个区域投入丰富多样的本土特色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每个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还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同一种材料在每个区角中创设不同的玩法。如中一班的特色材料是竹子,美术区中让幼儿进行竹筒绘画、竹筒编织;音乐区中家长用竹子制作各种打击乐器;益智区中用竹子制作迷宫让幼儿进行滚珠游戏;自然角中用竹筒种植蔬菜等。大班利用树枝、木头等材料创设“木头加工坊”,进行刨、钻、旋、切等技能的训练,用自己的方式大胆探索,以此形成园本化的特色内容。
  二、 积极收集本土资源,挖掘特色教育材料
  开展有特色的区域活动,需要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材料。这就要求在活动开展前,利用当地区域环境,就地取材,收集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资源。
  第一,鼓励幼儿收集。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在本土资源的收集中,也应该把幼儿作为主体,激发幼儿参与欲望和积极性。农村乡土资源丰富,在园内活动时,鼓励幼儿将地上的落叶、果实等捡回去,稍加處理做成教育材料。
  第二,引导家长收集。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向家长讲解收集材料对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体验收集的乐趣,并引导家长参与区域活动。
  第三,通过教师收集。区域活动的开展在我国已日渐成熟,但有些地区的普及度低,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知不足。只有教师亲身体验,才能理解区域活动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第四,通过社会收集。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收集的丰富的、生活的素材促进操作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 融入本土资源,活化园本课程,享受乡土气息
  一直以来,我园教师总以现成的文本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来源,我园虽地处农村,幼儿对“本土”特色知之甚少,大多数幼儿都不知道自己家乡的本土资源。我们郑店村是食用菌的产地,有很多的幼儿家里有种植菌菇,对幼儿深入了解食用菌的种类、种植和食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用它们来开展区域活动,条件便利,可操作性强,幼儿自由创造的空间很大。为了立足我园实际,开发园本课程,我们以自然资源的开发为主要素材构建园本课程,以某一内容为主题,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农村幼儿生活的教学活动,涵盖各科领域内容。
  我们以“菌菇种类、种植、食用”为主题,设计了以大班为主的各科教学活动,如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让幼儿了解菌菇的种类及生长过程。改变以往运用图片进行教学的方法,我们邀请家长走进课堂,通过图片、视频等向孩子们介绍菌菇的种类;带领孩子参观菌菇种植基地,来到菌菇棚,请家长给孩子讲解菌菇所需的原料及生长过程,还亲自示范了菌菇包的制作,菌菇生长所需的环境等,让孩子们知道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最后还让孩子观察农民伯伯采摘菌菇,一起参与劳动,请农民伯伯介绍菌菇的营养价值及多种食用,并进行拍摄。回来后,再让幼儿观看参观的相关录像,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提升、巩固幼儿的知识经验。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尝试制作菌菇画,让幼儿通过添画、拓印等方法进行作画;在数学区角中,引导幼儿对菌菇进行分类、统计等;在角色游戏中增添菌菇加工厂,引导幼儿对菌菇进行暴晒、包装,成立菌菇食品店;在自然角中引导幼儿种植菌菇,家长为我们提供了菌种和技术指导,并家园合作在家种植菌菇,与家长一起记录自己每天的发现;我们还利用菌菇进行分类、利用菌菇进行食物大比拼等,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开心,也使我们的主题活动显得更加丰满。
  孩子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丰富了对菌菇种类、种植、食用的认识,了解了当地农村的发展和变化,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提高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能力。
  四、 结语
  区域活动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它在幼儿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虽然区域活动早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但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有特色的区域活动才是我们当下应该重视和研究的问题。综上所述,打造特色的区域活动,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蕴藏着的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收集本土资源,把这些资源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不断提升区域活动的内涵,为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钱玉娟.挖掘本土自然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谈班级区域对芦苇资源的挖掘和利用[J].好家长,2017(65):130.
  [2]赵金花.挖掘本土资源,凸显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9):286.
  [3]许雅萍.利用社区本土资源,盘活幼儿园区域活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3):93.
  [4]李燕.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5):25.
  作者简介:张玉虾,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靖城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的身心發展特点要求幼儿园工作要做到保教结合。然而在幼儿园中却存在保教分离、教师对幼儿干预过多、忽视保育工作等现象。为了促进幼儿园的保教合一,教师和保育员要从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两个方面入手,为幼儿提供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幼儿园;保教结合;幼儿发展  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教师要将保育和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对二者都不能忽视。本文将从保育员的视角对幼儿园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平台。农村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只要对这些本土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将农村特定的区域环境转化为教育资源,就能满足幼儿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其成长。本文以挖掘农村本土资源为切入点,对如何利用这些资源盘活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课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活动;农村本土资源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展开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进而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创造新事物,发展创造能力;可以在户外活动中和大自然更亲密地接触;可以在家务活动中将人文思想渗透进去,提高幼儿的思维和情操。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幼儿从动手操作中获得收获,进而发展实践能力。  关键词: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幼儿教育  学者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有一双自由的手。在幼儿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健康Wistar大鼠20只,雌雄不限,无眼病,体重150~250g每只实验动物制成大鼠细菌性角膜炎模型,共40只眼。将每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