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美育素材的发掘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zjh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要通过美感激发、陶冶和完善人的高尚感情,达到美与善的和谐统一。美感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是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提升审美情趣的最基本媒介。本文从品德美育素材和艺术美育素材两个维度阐述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中国古代史部分所蕴含的部分美育素材,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这些美育素材的价值,涵濡学生审美素养,提升学生审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统编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 品德美育 艺术美育
  美育,即美感教育。蔡元培先生在《美育与人生》中强调了美感教育的重要性,他谈到,美感教育可以激发和陶冶人的高尚情操,使人们向着善和美,最终达到善和美的和谐统一。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学校教育要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高中学生虽会因先天因素、文化修养、成长环境、个性特征等的不同而造成美感能力存在差异,但后天的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成为完美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是高中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最基本媒介,蕴含了大量美感教育素材,充分发掘利用这些美育素材,可涵濡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品性修养。中国古代历史原本就是一部美丽动人且具有深远意义的美学巨著,其中饱含有大量关于社会、人物、自然和艺术之美的要素,记载这些美的资料丰富多彩,是不可多得的美育素材。历史教科书中的美育素材形象直观、贴近生活,更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感受,更具教学价值。《中外历史纲要》教材中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品德美育素材和艺术美育素材最为典型。
  一、品德美育素材及其教学价值
  为了实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历史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融合了美育的思想,吸收了很多诸如家国认同、文化认同和传统道德、民族气节等方面的品德美育素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此类素材,可丰富学生的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
  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积厚流光,生生不息的发展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中国古代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是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美;礼乐教化、规范伦理道德是美;道家阴阳和合、墨家尚同天下大义是美;历朝历代君王治理国家、开拓创新是美;商鞅、王安石锐意变法,革除积弊是美;石窟、壁画、汉字、书法、戏曲藝术精湛、美轮美奂是美;各民族交融、文化互鉴,中华民族多元共生是美。
  课堂教学中发掘教材中品德美育素材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陶养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提升审美素养。如在教学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西周时期时,发掘周公制礼作乐的美育价值,利用材料展示礼乐文明中的制度美、遵守礼乐的规范美、礼的秩序美、乐的和同美,培养学生认同古代礼乐文化之美,增强国家认同意识和民族认同意识。教材第2课中写到,统治者要“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在课堂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孔子的思想,突出孔子提倡的“仁者爱人”等道德之美,并且强调“仁”不仅是孔子对统治者的要求,也是对世人的要求,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春秋列国纷争时,在帮助学生建构时代背景知识图谱时,教师可利用教材说明当时士人纷纷出谋献策,希望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秩序,体现了责任担当之美。
  两汉人民也同样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与文化,给后世留下很多灿烂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第24页学习拓展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去发现并感受: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豪情与志向;张骞出使西域的勇气与胆识,“凿空”之行的深远意义;苏武爱国忠贞的节操与精神;马援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胸怀与情怀;班超赍志报国、立功绝域的家国情怀与正气追求;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与担当。
  魏晋时期,士人不愿随波逐流,铸就独特的风骨与精神,高扬了传统文化的美德。唐太宗始终谨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将百姓铭记于心成为帝王德之美的典型代表人物。统编教材中人物之品行、使命感、责任感构成中华文明特有的美丽诗篇。
  历史统编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挖掘这些生动的品德之美素材,让学生发现古人的道德情操之美,参悟美之真谛,提升审美意识的同时,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提高道德情操,从而以美至善,最终达到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艺术美育素材及其教学价值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艺术品有其形象性和情感性高度统一的特点,因此艺术教育可以产生动人心魄的魔力和强大的感染力。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皆可用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其审美能力。
  中国古代的文学、雕塑、绘画、建筑、画像砖、瓷器釉下彩绘等艺术形式给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美妙的画卷。从《中外历史纲要》教材中可以发掘中国古代文学之美、铸造之美、雕塑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建筑之美,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让学生发现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一代文学有一代之美,教材中多处展现中国古代文学之美。如《诗经》,其美不胜言:质朴民风之美,情感充沛之美,自然纯粹之美,真情流露之美,社会风情之美,人文景观之美。再如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其中建安文学风格苍凉、生气勃勃之美,田园诗超脱自然、朴实恬淡之美,南朝骈文用典考究、对仗含蓄之美,南北朝民歌清丽直率、慷慨激昂之美,唐诗韵律哲思、情感意境之美。
  古代的青铜及雕塑不仅体现历史的厚重、古人技艺的精湛,更是美的深邃广博,是中国乃至人类的艺术瑰宝。商周的青铜器形制雄伟、工艺精湛,无论平雕还是浮雕都堪称一绝,装饰纹更是种类繁多,不同时期青铜器在展现青铜艺术之美的同时,也勾勒出不同时代风貌之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规模宏大,雕刻微妙而又一丝不苟,这种精雕细刻的美,从一根发丝到每个表情都能展现。云冈石窟雕像的异域之风、拙朴之美,龙门石窟中雕像修长的体态、温和的表情,敦煌莫高窟彩绘泥塑精巧逼真、鲜艳瑰丽,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品勾画出时代精微的变化,也展现不同时代人们精神的物象化。同时,中国古代艺术家的精神同样展现了美。从产生开始,中国文字与绘画在漫长的文明中一直相辅相成。原始的彩陶画中的图像、甲骨文中的会意表象,展现出中华民族最初的书画文化之美。魏晋时期形成的中國画体现独特的舍形悦影之美,到元明清时期以书入画进入巅峰,此时绘画表达的是文人的意志情感和气节。书法至魏晋成为自觉,书体兼备,从实用走向美学。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自由随性、即兴与自在,北碑的厚重与南帖的飘逸,行草的平正与狂草的险绝,唐楷的法度与庄严,宋书的意境与个性,清代书法的古朴与拙趣。不同书体,折射出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也展现书法家的风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掘这些艺术品的教学价值。如学习雕塑艺术时,可用中西对比的方式,突出中华艺术的独特风格的同时,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多元一体的特征。如石窟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民族文化交融的瑰宝。学生通过欣赏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品,感受艺术之美,同时体悟工匠的精神。
  教学古代书画时,教师可挖掘不同时代绘画所展示的作家精神、社会背景与风貌。如让学生从《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去感受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特征之外,可补充魏晋时代背景,说明顾恺之的绘画及绘画理论取得极高的成就的个人和时代因素。培养学生发现美、懂得美、珍惜美、维护美、创造美的情怀。关于 “书圣”王羲之,简介时代背景让学生知晓,这一艺术珍品是魏晋士人心性自由的产物,阐述自由与艺术的关系,从而达到美育的最高境界——追求人的思想和精神的自由。在教授第6课时,可用教材敦煌壁画《犁耕图》图片,引导学生领略生动逼真的耕作场景展现古代农民智慧勤劳的美;用教材唐三彩的图片分析唐三彩流动自然的美、用《职贡图》分析唐中外交往盛世的美。
  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用艺术品鉴的方式,如对唐诗的教学可采用经典诗歌诵读、诗歌鉴赏、发现诗歌中的历史等活动,增强学生感知美、品鉴美的能力,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如诵读 “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将进酒》感受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体会其夸张浪漫的想象与畅快淋漓的写作风格;发现杜甫、白居易诗中的唐朝的变迁。深入感受每首诗歌的美,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山川的热爱之美,关心民间疾苦之情。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些美育素材的发掘和利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从而产生传播、创新中华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诚如罗丹所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高中统编教材中,有大量的美育素材,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寻找历史与美育的完美契合,让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化作翩翩起舞的美的思绪。统编教材中富含大量有完善、高尚人格的历史人物,以其独特的精神特质和高尚行为而名留青史。他们刻苦拼搏、坚韧不拔、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人物的精神财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人类社会的美学瑰宝。教学中要充分发掘这些美的要素,给予学生美感的迸发和精神的愉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更好地发挥出历史的教育意义。教科书中的文学艺术作品被历史赋予了新的生命,体现了新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美育素材,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从而进一步温润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海鹏,徐蓝.中外历史纲要(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要:区域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能锻炼幼儿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促使幼儿积极融入群体,提高自我认知。但由于幼儿年龄小,要想维持区域游戏顺利进行,必定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支持。本文论述了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并就教师情感支持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游戏 教师 情感支持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指在幼儿园活动中,通过有计划地创设环境、准备材料,让幼儿在
期刊
摘要:数学共同体的建立使得教师的组织形式发生改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从个人化的努力转向学习者的共同体。新媒体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唯有与时俱进,数学教育事业才能继续蓬勃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共同体的构建刻不容缓。本文重点论述数学共同体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构建策略,以及在此构建策略下的成效。  关键词:数学共同体 信息技术 构建 策略 成效    引言  合肥市桂花园学校西区数学
期刊
摘要:“学会表达”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目标,绘画与写作都是表达的方式。本文结合具体课例谈一谈如何将绘画融入写作教学之中,指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完成绘画和写作,让学生体会到乐趣。  关键词:观察 想象 绘画 写作    “学会表达”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目标。绘画与写作都是表达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绘画或写作将自己的观察、发现、感受等,或是用线条、颜色,或是用文字来体现。可是两者在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儿童哲学课题探究,是以英文绘本为载体,通过创设一个富有哲理的话题,组织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思辨,发表独特的个人观点与看法,从而启迪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关爱思维,提高儿童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和充分认识自我的能力,激励儿童在思考中对话,在对话中引发更多的思考。本文以丽声绘本第五级Little Dragon为依托,通过讲、演、辩等形式进行绘本导入、探究、操练,
期刊
摘要:重视家庭教育、养成良好家风是小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前提,而小学生的学校教育影响其个体的性格、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实施,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人际交往    一、家庭与学校双重教育对小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五元家教法”。从“五元家教法”的具体内涵可以得出,家庭环境和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跳短绳”教学事件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剖析并阐述了任何技能掌握都需要经历“等待”的过程,在实践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启发和等待学生进步,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善于“等待”是体育教学中“量”与“质”互变的基础。  关键词:等待 改变 跳短绳   一、案例背景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耐心等待后进的学生,让他们顺应内心需要,自觉自愿地进步。教师等
期刊
摘要: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经验的反思及自身的素质完善。加强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自我革新,以求胜任研究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角色,最终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服务。  关键词:一线教师 专业成长 综合素质    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更需要具有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且能行之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人来说都十分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不仅仅看重学生的成绩情况,更为注重的是立德树人。人类历史发展和前进的历程离不开“文明”和“道德”。教育作为一门塑造人心灵和灵魂的艺术,在绿色教育思想下积极开展关于德育的校园文化活动尤为重要。本文就绿色教育思想背景下的德育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绿色教育德育实践教育思想  绿色教育这一概念对于人们来说并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应用微课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从“对接已有经验,奠定自主学习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唤醒自主学习欲望;突破认知难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应用目标引领,强化自主学习导向;实现课后延伸,拓宽自主学习渠道”等方面,谈谈笔者自身的实践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微课 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居于首位,足见其重要性。如果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期刊
摘要:近二十年,人们对现代散文的特性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把握,认识到散文的核心特点是运用自由的笔法表达作者个人独特的思想或情感,散文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散文教学要求教师对散文的丰富样态和多种形式进行关注,尤其对一篇具体散文文本个性特征加以重视,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个性化的感受和表达”。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散文时,要帮助学生在“篇章格局”的阅读经验基础上建立文本阅读的“情境模型”,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