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创作的“意韵”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绘画创作来说不管是中国画还是其他画种,创作都是画家对自己生活感悟有意识无意识的释放,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总之释放的最终目的都是“走进艺术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中国画;创作
  中国画讲究一个天人合一,这是从古至今历代文人画士一直追寻痴迷的境界,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达到这样的造就。很多人都是以临摹古人的作品来提高自身的画技,但是临摹的再像也只是复制的机器,最终也没有属于自己真正的“风骨”。因为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一直印着“艺者,技也”的认知,他们没有将艺术的技艺与生活的技艺进行本质的划分,而这种混淆精神性创造活动与物质性创作活动的认识让他们得出自认为是真理的愚论。到最后,他们始终都在大师的领域之外徘徊。
  对于中国画创作的再创新性,除了中国画特有的工具材料———笔、墨、纸、颜及丰厚的历史遗物以外。其实“意境”与“人文素养”的结合更需要我们的注重。中国画的创作伴随人类社会活动的时代发展和对于绘画认知的不断演变,中国画更加强调对于作品创造性,作品认识的深刻性与表现内容观念性的注重。而这一切都是体现中国画意韵的真正意境。
  谈到中国画的“创造性”就不得不说说创作的本质。中国的文人画士大多数在生活与自然中追求一种“静与雅”,并以此来提炼创作的灵气内涵与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遇。而这一切都是创作思维最初的一种直觉,他们在这种直觉的影响下思维中开始出现一系列的表象或幻象,渐渐的行成一种构思。当他们心中的这种构思逐渐成形的时候他们就会拥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而创作就是对于内心欲望的表现。在表现欲望的推动下运用长期绘画实践的心理定势,将原来客观的自然或社会形象借助手中的笔墨来传达和表现自身的情感。让自己创作的构思意象与自身的情感形式在画面中磨合,用笔墨渲染的线条与墨色描绘心理的印象,同时用感性的符号语言牵引梦想的意境,最终赋予作品自然人文的神韵。
  清代画家虚谷就曾言:“石即是云也,云既是雨也。”中国画的创作不受机械性概念的束缚,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白即是黑、黑即是白、密则是静、静则是雅。以感性的表象润和理性的意象,在理性与感性的纠缠中寄予作品视觉的冲击与张力。一幅好的作品都是理性与感性混合而成的纠结集合体,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具有感染力、震撼力,才能感动人、鼓舞人、启迪人、并引导人们美的享受。
  唐继强先生曾说:“要走一条自己的路,哪怕它是一条羊肠小道,但是因为它是自己的选择,所以心中充满着愉悦。”记得在上里古镇写生的时候我们有二十多人,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喜欢聚在一起对着同一个景色“画画”。一幅画画完每个人的画面都显得很程式化作品都大同小异,画面统一基本拉不开什么距离。但是几天以后很多人都喜欢独来独往,每天都与别人在不一样景点选择不一样的元素在自己的画面之中展现自己对自然的感触与印象。这样的局势不到两天,几乎每个人的画面都出现了大浮动的变革,每个人的画面效果都风格迥异,呈现缤纷异彩的局势。因为大家都打破了自己心中最初的程式化的套路,都用自己感性的笔触勾勒着眼前的事物。有些人的画面磅礴大气、雄浑洒脱,有些人的画面清新秀雅、婉劲含蓄,更有一些动漫风味的写实清丽、厚重唯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画面感觉,而且每个人都显的很有成就感。因为那是他融入自己思想与情感的结晶,那种格调只属于他自己一个人。
  雅安写生之前老师曾对我们说:“写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创作。”其实我不完全认同她的说法,因为在我看来写生本身就是在创作。因为我们不是数码相机,不可能将眼前的景物一五一十的全都勾画在自己的画面当中,有些不必要的事物肯定是要经行筛减,但这并不是写生最大的“限度”。我们从“写生”的字面意思理解它是由“写”与“生”两个字组成的一个双重意境的词汇,它可做动词也可作形容词。咬文嚼字先说说“写”,在汉语字典中———“写”是对事物“真实描绘”的一种表现方式。而“生”在中国的语意中是活力与希望的代称。而想要让某一事物具有新的希望与活力我们就必须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能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呈现更加完美的丰姿吸引世人的眼球。中国画的写生同样是这样,我们要想让中国画有更好的发展与突破,我们就不能等待写生以后再整理创作,我们因该从写生落下的第一笔起就开始创作的思考。对中国画的写生因该更加强调写生的“生”而不是“写”。写生的过程中就好比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融合,而“写”恰好体现了这种理性的思维特点———在画面上“理性”抒写对自然对生活客观真实的情感。而“生”则体现了人类特有的感性思维,在画面中抒写自然生活客观情感的同时倾入更多个人主观情感的意象,这样夸大了写生对象原有的意欲让整个表现形式变得更加的丰满,更具有说服力与表现力。
  比如我们对着天空的云朵观望时,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只认为那是一朵云,我们因该抛开原有惯性的思维模式去想象那是一只兔子或是奔跑的骏马,亦或是成群相戏的白天鹅等等。只有这样多基点的去想象去思想,我们才能够提高对创作刻画的敏锐性。中国画的写生也一样,当我们看到一棵树的时候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思想———它是一只披着绿色植被的老者也可是一座造型奇异的房屋或是布满青苔的巨石等等大尺度的抽象思想。只要画面能够在我们的抽象想象中呈现美的意境我们就因该放开胆子去尝试。只有不断地尝试我们才能为中国画的创作开拓新的局面。我们用理性的思维也好感性的思维也罢,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在达到自然人文的神韵。只要画面需要我们就放开大胆的去调整去转换客观的事物,将客观的“自然‘意韵’”与感性的“人文‘意蕴’”大尺度的跨越穿插。这样,我们中国画的创作才能呈现新的景象,才能达到真正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展现出中国画特有的意蕴。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下的必然趋势,也是各高职院校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的新内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活
由于受心理与生理等各种原因的影响,高中女生较普遍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上课的积极性不高。目前,高中在校女生约占总人数的一半,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忽视女生体育教学,充其量只完成教学
武汉水生生物博物馆的前身是1 930年成立于南京的中央研究院自然博物馆.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蔡元培任院长.1929年7月,蔡元培聘李四光、秉志、钱崇澍、李济、王家楫和钱天
期刊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因此多数学校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很到位。但有的学校还是存在着一些漏洞,也就是说只强调说教,做一些表面上、形式上的工作,看似轰轰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当今这个大环境下,发展农村的文化,管理农村的文化,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农村设立相应的文化站也就顺理成章.但对于这个文化站的管理工作就相当重要,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本文通过对中职生职业困难问题的探讨引起热潮,在中职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职业生活规划教育发展趋势平缓,对于中职生的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加迫切需求,中职生需要加
对于群众文化事业而言,人才队伍是十分关键的,是推动群众文化发展与繁荣的主体.为此,群众文化服务机构应该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强化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所谓读赏式教学,就是品读一篇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经典片段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文学知识和课外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对语文或者是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久而久之,进一步
优秀的老师给学生的不是现成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自主探求,寻找解决问题最佳方式的方法,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中,掌握学习技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