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梅:我对得起病人和良心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362222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归国的医学女博士,87岁高龄仍然坚持工作,在传染病防治一线扎根63年
  
  一提到传染病,你会想到什么?会不会敬而远之?
  “传染病不可怕。”她坚定的微笑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让人平和。她慈祥的面容,柔和的话语,让患者忍不住去亲近她,寻求帮助和鼓励。
  她是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归国的医学女博士,87岁高龄仍然坚持工作,在传染病防治一线扎根63年,准确诊断并成功救治了近60种感染性疾病患者达数十万人。
  她是新中国传染病防治领域的拓荒者之一,中国最早发现五味子降酶作用并应用到临床的第一人,首创成功救治乙型脑炎后遗症患者的“鞘内注射法”,独创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和方法被纳入传染病诊治规范,先后领衔研制十余种肝病治疗新药,创造了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由85%以上降至38%的惊人奇迹。
  她为病人而科研,临床永远是她的课题来源。为了安心工作,她摘除扁桃体,割掉阑尾,拔光了所有牙齿。她不接“红包”,不谋私利,把病人当作亲人,为病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以病人快乐为快乐,以病人幸福为幸福。
  她,就是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解放军第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
  
  “我离不开病人”
  2011年11月的一天,自动叫号系统悦耳的女声已经响过多遍,无人应答。护士长走进诊室:“陈教授,叫了好几遍也不见个人影,要不把这个号作废了吧!”陈菊梅想了想:“等等吧,先看下一个。”
  上午11:30分,送走了今天预约的最后一位病人,护士长进来准备关电脑,劝道:“病人还是联系不上,今天估计不能来了,您下班回去吧!”陈菊梅摇了摇头:“再等等,患者挂一次专家号不容易,可能有什么事耽误了,我再多等一会儿。”
  中午12:40分,一位满头大汗的小伙子跌跌闯闯地跑进了五诊室,气喘吁吁地说:“谢天谢地,陈教授,您还没下班……”原来,他刚出门车就坏在了路上,手机也没电了。面对一脸愧疚的病人,陈菊梅轻声安慰他:“不着急,先擦擦汗,坐下歇歇。以后来复诊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一定等你。”
  面对患者,陈菊梅总是态度和蔼,细致耐心。
  每一个周四的7:40分,87岁高龄的陈菊梅都会准时坐在302医院五号专家诊室,等待迎接第一位患者。提前20分钟,是为了事先做好准备,不耽误患者就诊时间。
  当老病号们来院复诊时看到陈菊梅还在,心里除了踏实还有疑惑:陈教授怎么还没退休?特别是2009年陈菊梅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后,望着曾经步伐矫健的她一步步挪进诊室坚持出诊时,患者和同事们心里是又心酸又感动。
  陈菊梅的回答很简单:“我离不开病人。”302医院院长吕吉云感慨地说:陈菊梅教授在传染病防治一线工作了63年,可以说把生命和青春都献给了传染病防治事业。如果让她离开病人,她心里会一定“憋得慌”。
  陈菊梅的门诊一天定量是十个号,但往往会变成十七八个。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患者太多了,她只好尽可能多加几个。因为怕上洗手间耽误患者就诊时间,陈菊梅一上午通常不喝一口水,也不离开诊室一步。但毕竟出诊时间有限,尤其近些年因为身体原因,陈菊梅不得将一些患者委托给其他医生诊治。
  涉及到患者的事情,陈菊梅的态度永远认真。302医院军人肝病诊疗中心主任张文瑾就收到过这样一张纸条,上面工整的字体写着:张文瑾主任,将这位病人移交给你诊治,请妥善安排,陈菊梅。看着老教授的字迹,张文瑾觉得,手里这张轻轻的纸条不只是前辈的一句嘱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别看83了,我也是一名战士”
  陈菊梅是一名军医,是医生,也是战士。无论前方是什么情况,只要人民有需要,战士永远冲锋在前,从不退缩,陈菊梅亦是如此。
  解放军第302医院是全国最大的传染病医院,也是全军唯一一所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每次突逢重大灾难,随着救援部队奔赴前线的总有这支特殊队伍。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302医院遵照军委、总部的统一部署,先后抽组1个医疗队和6个防治队奔赴一线,面向灾区群众和救灾部队执行疫病防治任务。当时83岁高龄的陈菊梅主动请缨,要求亲自到灾区了解情况。院领导劝她不要去,她却说:“我同传染病打了一辈子交道,有经验。”
  震后的城镇满面疮痍,在废墟上的一个满头银发的身影特别显眼。战士们看着陈菊梅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瓦砾堆上忙碌,便找来一根木棍给她。她拍了拍身上的军装,笑着说:“看到了吗,小伙子,就算我83岁,也是战士!用不着拐棍!”
  五月的蜀地气候潮湿而闷热,稍一活动,汗水就让厚实的迷彩服箍在了身上。“陈教授,您别累着,换件衣服再走吧”,怕老教授中暑,同行的302医院政治部主任杨清仁建议道。陈菊梅摇摇头,她不搞特殊化。伙食只有面条,简单的一碗,没有任何调味。她吃的很快,一会儿还要继续深入重灾区做实地调查呢。
  “不到一线看一看,我就不放心,就没有发言权。”她与几位将军一道,走遍了北川、什邡、绵竹等重灾区,到了北川县城、老北川中学、擂鼓镇、汉旺镇等废墟现场,查看部队营区、灾民安置点和消杀作业现场,对卫生防疫机制和环境消毒等进行了全面评估。陈菊梅运用一辈子积累的传染病防治经验,对灾后可能发生的疫病进行科学预测和客观分析,提出了“完善监测体系、突出防疫重点、实施科学防疫”三项重要的防控建议,主持编写了《地震灾区医院院内感染预防指南》、《地震灾后传染病防治手册》等书籍,下发到灾区医疗队、救灾官兵和受灾群众手中,为灾区医院预防院内感染,确保灾区不暴发传染病提供了科学指导。
  302医院政委邢振湖说,“陈菊梅教授不单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在平时也敢于担当。”她经常提醒身边医务人员:“有一些危重病人,病情发展、变化速度很快,必须严密观察,当机立断,果断处置。怕担风险,当断不断,就有可能耽误时机,酿成严重后果。作为医生,首先想到的是病人的安危,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倍的努力。”
  上世纪60年代初,一个两岁麻疹患儿急诊住院,当时患儿呼吸困难,以往都是外请喉科医生来切开气管救人,但多耽误1秒,患儿就有可能一口气憋死。陈菊梅当机立断,自己动手,立即切开气管救人。
  “出了事怎么办,算谁的?”有人质问。“出了事,我负责!”病人是第一位的,只要对病人有利,陈菊梅不怕扛责任。1996年,一位肝硬化腹水患者,经过陈菊梅的缜密分析,最终确诊为:被乙型、丙型和庚型肝炎病毒“三重感染”,并且还是慢性重型肝炎晚期。这类患者的病死率高达90%以上。怎么治?用什么药?陈菊梅拿出最佳个性化治疗方案,运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方法,破例给予服用大剂量活血化瘀中药,并加用扶正、补脾、补肾等方法……决战217天,这位病人最终起死回生、康复出院。
  
  藏在抽屉里的获奖证书
  几十年来,不论是当临床医生、科主任,还是当专家组成员、组长,凡是上级交给的任务,陈菊梅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但到了工作总结和评功评奖的时候,她总是见荣誉就让,见名利就躲。
  陈菊梅是我国首先发现并应用五味子成功降低转氨酶的第一人。1973年,她发表这项研究成果,却是用“302医院二科”署的名。论文发表后,军内外同行纷纷前来向陈菊梅请教,她都毫不保留地作介绍。不久,根据陈菊梅的研究成果,某药物研究所与某药厂生产出了一种新的降酶药物,获得了国际金奖。看到陈菊梅的研究成果被别人拿去报了奖、赚了钱,很多人为她鸣不平。陈菊梅却淡然说道:“我研究药的目的是治病救人,不管是谁生产出来的,只要对病人有好处,得不得奖、谁得奖,这些都不重要!”
  发表学术论文或申报科研成果奖,她常把年轻人放在前面,有时她干脆就不署名。302医院青少年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朱世殊在老师陈菊梅的指导下进行儿童肝脏衰竭病例课题研究。从选题、思路到研究、总结,陈菊梅亲自把关定向,从收集临床病例到协调研究机构,她亲力亲为。在申报医疗成果奖时,朱世殊理所当然将老师定为第一作者,却陈菊梅自己划掉了,并反复叮嘱:“绝不要署我的名字!”没办法,朱世殊只能在上交材料时悄悄将名字填上,再把获奖证书锁在自己的抽屉里……
  2002年春天,302医院党委考虑用老专家的名字对新病区的4个园林命名。可在征求陈菊梅意见时,她婉言谢绝了:“我只是做了些自己应该做的工作,都是些凡人小事,根本不值得张扬。活着,能为病人服务就很快乐;死了,也不希望为自己留什么名。
  陈菊梅面对病人的各种“表示”,也是这样“固执”而又“婉转”。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医生就是给病人看病的,治好病是应该的。只要你们的病治好了,满意了,我们这些当医生的也就放心了,满足了。
  302医院老院长吕占秀说,如果医生都像陈菊梅这样把病人当作亲人,社会上的医患关系怎么会紧张?在302医院老政委倪衡金的眼中,陈菊梅是“编外政委”,从组建学科到吸引人才,对302医院的发展壮大功不可没;在老伴儿陈国仕眼中,陈菊梅是好妻子,是孩子的好母亲,他外出工作十余年,陈菊梅一人将儿女抚育成才;在学生们的眼中,陈菊梅是好导师,从工作到生活都提供无私的指导和帮助……
  采访的最后,我问陈菊梅行医至今有没有什么遗憾或后悔?她毫不沉吟地回答:“我最满意的是能工作到87岁,我没有什么遗憾,对所有病人都尽心了,我对得起病人,对得起良心。”
  责任编辑 张向永
其他文献
一个秋日午后,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西城区广安门桥深圳大厦的“永丰源国瓷博物馆”。走进馆内,特别设计的“观澜窑源”和“历史长廊”,颇具深厚的文化韵味,让人从中了解深圳观澜窑的历史轨迹和发展历程。穿过长廊来到展厅,五光十色的瓷器琳琅满目。此时一阵带有南粤风情的音乐响起,在展厅中间的一副壁画应着音乐变得流光溢彩,好似水晶点缀,熠熠生辉。  “这可是我们馆的镇馆之宝呢,是真正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创新的杰
期刊
在媒体的诸多报道中,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多呈现出雷厉风行的兵家气象。脾气暴烈,颇具事功。关乎前者,直指其造城力度之大之猛,也有当场痛骂未尽职官员为佐证,甚至曾在工地动手,抓住施工人员胸口,将质量不合格的水泥摔将过去。关乎后者,也不容置疑,自2008年起履新大同市长,三年间城墙起,城门开,城市兴,大量的图片数据证明,大同容貌大变。  百姓的评判有云泥之别,从“耿菩萨”“耿青天”到“耿疯子”“耿指倒”等诸
期刊
2011年阳春三月,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年创业奖”在北京隆重颁奖,36岁的温州小伙子王贤俊,成为浙江省唯一一个获奖者。此时,距他辞去某事业单位高管职位选择独立创业不过8年。  对于王贤俊来说,这8年,是他真正意义上放飞青春理想的8年,用他的话说,也是“痛苦并快乐着”的8年!在鲜花与掌声的簇拥下,王贤俊笑而坦言,其实创业并不难,难的是你认准了就必须坚持到底永不变
期刊
刚步入36岁,张建功迎来人生的华彩乐章——由共青团中央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评选的第六届“中国青年创业奖”,他荣膺其中,成为十名获奖者之一。  熟悉他的朋友说,以他自少年时代就开始的大大小小的创业经历和不俗业绩,他早就可以得这个奖了,何需等到今年?刚认识他的人则一致认为,张建功得这奖是实至名归,真正实打实的,谁让他用不过三年时间,就一举在山西大同建起了一座融合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全中国首屈
期刊
谁能不说教育?  素质教育呼唤多年,形成的却是父母怨教师、教师怨学校、学校怨政府、政府怨父母的怪圈。在越减负、负越重的困局中,人人皆可对教育口诛笔伐。只是,坐而论道者众,起而行之者寡。  越是环环紧扣的怪圈,倘若能破解一环,则怪圈不复存在。“新教育实验”,就是破解这一怪圈的武器一种。  2002年6月18日,后来被誉为“中国教师的精神家园”、“中国最大的网络师范学院”的“教育在线”网站成立。同年秋
期刊
小时候,我们总是念叨: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我们在老师的哺育下茁壮成长。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当所有人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还是顽皮孩童的时刻,极度叛逆的青春岁月,偶有波折的青年时光,中间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直到今天,依旧如此。  23岁的重庆巫山县乡村女教师曹瑾,为了几十个留守儿童,带病坚持工作,最终倒在岗位上。  32岁的贵州毕节
期刊
2011年9月1日,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 )在长春市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正式落成。  建筑面积5640平方米的“博物馆”,收藏了坦桑尼亚、马拉维和赞比亚等非洲东南部国家的艺术品一万二千件,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展品最为齐全、以马孔德雕塑艺术为馆内藏品主体的非洲艺术馆;这也是中国第一代对非洲工作者李松山、韩蓉夫妇倾尽毕生血汗、精力和财力而打造的非洲艺术专题博物馆。  当马孔
期刊
一个社会,无论怎样,都得给人留点盼头,不能什么事情,都按潜规则来,把所有的事情都弄成乌烟瘴气,一地鸡毛。这样的话,人心就彻底散了,社会就乱了    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个坑,当然是跟萝卜配套的。所以,人们把某些为特定人物量身制作的招聘,称为萝卜招聘。近年来,机关和事业单位用人,需要公开招聘了,要笔试和面试,以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  从道理上讲,这样的公开招聘,比起过去的黑箱操作,人们连知道都
期刊
陈海阳在一线巡警岗位上工作至今已15年,从一名普通巡警到厦门市公安局巡逻特警支队思明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责任一直没有变    从松柏大厦出发,经由嘉禾路,到莲坂外图书城,向右拐进湖明路,经过槟榔路酒吧一条街,回到起点。这条路,陈海阳闭着眼都不会走错,长青片区的每条小巷、每个岔道都绘在他的心里。6公里的巡逻线路,他在岗的每小时要走上两到三趟。车子开不进去的地方,就用双脚“丈量”。“哪家小店倒闭,哪里
期刊
吴娜: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得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大赛金奖,中央电视台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金奖。     没有演出任务时,吴娜大多不施粉黛,山泉水一般的干净透亮,好像素来不知晓人世间有忧愁。十四年前考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时候,她就是这样的表情,既明亮阳光,又本真率直。入军籍,生平第一次穿上军装,她就迫不及待地在“军艺”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