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在辽宁省铁岭地区试验示范

来源 :大麦与谷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ONG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辽宁省铁岭市农业部门引进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并进行了相应的种植示范。示范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栽培技术适应铁岭地区的生态环境,比当地水田种植节约用水55.1%,测产产量为568.4 kg/667 m2。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在铁岭地区的成功示范有利于带动整个辽宁省节水农业的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解辽宁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其他文献
扬育粳2号是盐城市近年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产量表现突出,本文根据试验示范的结果,总结出扬育粳2号机插配套高产增效的栽培技术。
氟啶虫胺腈是一种作用于烟碱类乙酰胆碱受体的杀虫剂,作用机制独特,尚未发现与现有杀虫剂存在交互抗性。为明确其在水稻上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及最佳使用剂量,本研究采用田间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物候期、产量性状及抗性等的鉴定,筛选出适宜豫南地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为豫南地区玉米生产提供品种支持和技术支撑.
分析了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杂交籼稻茎蘖动态、穗粒结构、养分吸收及肥料效应的影响,探讨了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施肥指标,百公斤稻谷需N 1.83~1.98 kg,无氮基础产量百公斤稻谷需
为了筛选出符合本区域机插高产的最佳配置模式,为机插秧水稻夺取高产提供理论论据,2013年进行了水稻不同机插行距、不同栽插密度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栽插密度下,25
慈姑是盐都区重要的水生蔬菜作物,慈姑黑粉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慈姑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分析了慈姑黑粉病在本地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并从农业防控、化学防治两个方面提出了防控
机插水稻以基本苗9万/667 m2,纯氮肥用量23 kg/667 m2左右较为适宜,产量构成三要素较为协调,群体质量指标更趋合理,并且还易夺得较高产量。
根据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提出该地区空茬和油菜(麦子)后茬甜高粱高产栽培适用的品种,以及适宜播种期、密度、行距配置及定苗、补苗、去蘖、除草、
通过对引自黑龙江、四川和河南等地的13份大麦品种材料进行试种,观察这些大麦在黔中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和盆栽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农艺性状表现。结果显示,所有参试品种材
6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呋虫胺24 g/667 m^2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现较好;25%吡蚜酮(25 m L/667 m^2)持效性最好,但速效性不如25%呋虫胺;25%噻虫嗪16 g/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