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为保证突发自然灾害等事件中的伤员能够在后送途中得到有效的生命维持与救治,设计一种可跨平台使用的生命支持系统.方法:跨平台生命支持系统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护、呼吸
【机 构】
: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806402,2019YFF0302306,2019YFF0302304),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8ZXJMTG0006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保证突发自然灾害等事件中的伤员能够在后送途中得到有效的生命维持与救治,设计一种可跨平台使用的生命支持系统.方法:跨平台生命支持系统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护、呼吸、输液等功能模块.利用系统建模、结构仿真、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系统的整体结构、适配结构、电气系统进行设计;利用机器学习、涡轮增压、步进电动机闭环控制等技术,对各个功能模块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设计与实现.结果:该系统可实现呼吸通气支持、生命体征监护、液体精准输注等功能,能够与多种后送转运工具进行快速卡接.结论:该系统能够在后送途中为伤员提供必要的生命体征监护与维持,提高了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救治质量与效率,较适合在突发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现场急救、院外急救等情况下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微血管系统的差异,探究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门诊就诊的4~14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41例及正常视力儿童22例,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眼纳入为弱视眼组,非弱视眼纳入为对侧眼组,正常视力儿童的右眼为正常对照组。使用OCTA扫描三组入选眼的眼底黄斑部3 mm×3 mm的范围,经ImageJ处理后获得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CPVD)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
目的观察局限性脉络膜凹陷(FCE)患者的增强深部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的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首诊并经EDI-OCT检查确诊的47例47眼FCE患者纳入研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屈光度、logMAR最佳矫正视力及凹陷的数量、位置、类型、形态,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凹陷下脉络膜厚度、最大凹陷宽度和凹陷深度,观察FCE发生的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结果47例FCE患者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8.30±15.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