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11种黄耆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来源 :西北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11种黄耆属植物进行了细胞学研究,其中9种作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杯萼黄耆(Astragalus cupulicalycinus)为六倍体(2n=48),酒泉黄耆(A.jiuquanensis)具有2种细胞型:2n=32的四倍体和2n=48的六倍体,其余种类均为二倍体(2n=16).9个种的核型公式分别为:木黄耆(A.arbuscula),2n=16=14m+2sm,"1A"核型;胀萼黄耆(A.ellipsoideus),2n=16=10m+6sm,"2A"核型;粗毛黄耆(A.scabrisetus),2n=16=14m+2sm,"1A"核型;秦岭黄耆(A.henryi),2n=16=8m+8sm (2SAT),"2A"核型;哈巴河黄耆(A.habaheensis),2n=16=10m+6sm (2SAT),"2A"核型;变异黄耆(A.variabilis),2n=16=4m+10sm(2SAT)+2t,"2A"核型;喜沙黄耆(A.ammodytes),2n=16=6m+10sm (2SAT),"2A"核型;密花黄耆(A.densiflorus),2n=16=6m(2SAT)+10sm,"2A"核型;茧荚黄耆(A.lehmannianus),2n=16=14m(2SAT)+2st,"2A"核型.所有研究种中,仅变异黄耆的染色体数目有过报道,其余种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其他文献
采用PCR检测方法从饲料的主要原料豆粕、玉米蛋白粉中成功地检出启动子35S (35S-promoter,originated from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终止子NOS (nopaline synthase-termi
Notch1最早在含有染色体异位的人类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中被鉴定出来.研究发现Notch1作为一条信号转导途径,不仅对正常组织、细胞的分化、发育起重要作用,而且和一些肿瘤的发生
期刊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泥蚶精子的形态结构.泥蚶的成熟精子由头部与尾部组成, 尾部可明显地分为中段和末段两部分.头部由乳头状顶体与圆柱状细胞核构成,顶体内容物丰富,细胞核物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了探索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萌发及吸器形成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不同萌发期种子内源自由态激素GA3、ABA、IAA、iPAS和ZRS进行了定量测定,并与不同萌发期莜麦种子内源
报道了木兰科植物中国云南新记录1亚种1变种,泰国新记录2种和越南新记录1种,引证标本均保存于中国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与繁育实验室标本馆(YCP).
记述了采自我国福建省漳州市的齿肿腿蜂属Odontepyris Kieffer, 1904一新种:福建齿肿腿蜂O. fujianus sp. nov.,并编制了中国齿肿腿蜂属分种检索表.在目前已知的齿肿腿蜂属26
鸊鷉是一类善于潜水的游禽,大量捡食羽毛的习性占据生活周期中相当长时间[1].本文按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理论解剖了3种鸊鷉的消化系统,亦和其它一些水鸟的消化系统进行了比较.
使用装有液氦冷却的冷冻样品支架的300kV场发射冷冻电子显微镜拍摄了细胞质多角体病毒(CPV),对这些电镜照片的频谱分析显示图像分辨率优于0 6 nm.我们的三维重构结果使用了最
新近发现的p53家族成员--p73基因,其结构和功能均与p53有相似之处.p73蛋白可与多种病毒、胞内信号分子、p53蛋白及其他调节蛋白作用,参与粒细胞分化及T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