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病保健话拔罐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_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拔罐,亦称拔火罐、拔罐子、吸筒等,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它与针灸一样,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中医认为,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而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远古时代,医家们大多采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故在古代典籍中称之为“角法”。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二斗米顷,而张角”。这里的“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据医史专家考证,《五十二病方》是现知中国最古的汉族传统医学方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就表明中国医家至少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出现了拔罐这一治疗方法。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其所撰的《肘后备急方》中,也提到用角法治疗脱肿,所用的角为“牛角”。鉴于当时此法盛行,应用不当易造成事故,所以葛洪特别告诫要慎重地选择适应症候,强调“痈疽、瘤、石痈、结筋、瘰疬,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
  到了隋唐时期,拔罐的工具有了突破性的改进,开始用经过削制加工的竹罐来代替兽角,因而当时又称为“拔筒”。竹罐取材广泛,价廉易得,大大有助于这一疗法的遍及和推广。同时竹罐质地轻巧,吸拔力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效果。著名医家王焘在其所撰的《外台秘要》中对竹罐吸拔进行了详细描述:“遂依角法,以意用竹做作小角,留一节长三、四寸,孔经四、五分。若指上,可取细竹作之。才冷搭得螯处,指用大角角之,气漏不嗍,故角不厌大,大即朔急差。速作五、四枚,铛内熟煮,取之角螫处,冷即换”。文中明确指出使用时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取用不同大小的竹罐。王焘在书中还对这一方法的使用做了具体介绍,说是要先在拔罐的部位上,“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吸拔工具和吸拔方法的改进,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自宋代之后,竹罐完全代替了兽角。在操作上,也以药物水煮来替代单纯的水煮了。即先将竹罐在按一定处方配制的药物中煮过备用,需要时,再将此罐置于沸水中煮后,乘热拔在穴位上,以发挥吸拔和药物外治的双重作用。元代医家萨谦斋所撰的《瑞竹堂经验方》对此有着明确记述:“吸筒,以慈竹为之削去青。五倍子、白矾二味和筒煮了收起。用时,再于沸汤煮令热,以筋箕筒,乘热安于患处。”到了明代,拔罐法已经成为中医外科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当时一些主要外科著作几乎都列有此法。主要用于吸拔脓血,治疗痈肿。在吸拔方法上,较之前代,又有所改进。用得较多的是将竹罐直接在多味中药煎熬后的汁液中,煮沸直接吸拔。所以,竹罐又被称之为药筒。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在其《外科正宗》中曾记述有一则煮拔筒方,并详述了方法:“羌活、独活、紫苏、艾叶、鲜菖蒲、甘草、白芷各五钱,连须葱二两。预用径一寸二、三分新鲜嫩竹一段,长七寸,一头留节,用力划去外青,留内白一半,约厚一分许,靠节钻一小孔,以栅木条塞紧。将前药放入筒内,筒口用葱塞之。将筒横放锅内以物压,勿得浮起。用清水十大碗筒煮数滚,约内药浓熟为度候用。再用披针于疮顶上一寸内品字放开三孔,深入浅寸,约筒圈内,将药筒连汤用大磁钵盛贮患者榻前,将筒药倒出,急用筒口乘热对疮合上,以手捺紧其筒,自然吸住。约待片时,药筒已温,拔去塞孔木条,其筒自脱。”除了煮拔筒法,当时还有不少更为简便的拔罐法,如明代医家申斗垣所著的《外科启玄》中,就载有竹筒拔脓法:“疮脓已溃已破,因脓塞阻之不通……如此当用竹筒吸法,自吸其脓,乃泄其毒也”。
  时至清代,拔罐法获得了更大的发展。首先是拔罐工具的又一次革新。竹罐尽管价廉易得,但吸力较差,且久置干燥后,易产生燥裂漏气。为补此不足,清代出现了陶土烧制成的陶罐,并正式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火罐”一词。对此,清代医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叙述颇详:“火罐,江右及闽中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人大指,腹大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表明陶罐已作为商品买卖,广为流行了。其次是拔罐方法也有较大进步,“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如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或颠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舍于内,即卒不可脱,须得其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此类拔罐法即目前仍颇为常用的投火法。同时,一改以往以病灶区作为拔罐部位,采用吸拔穴位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拔罐疗法的治疗范围也突破了历代以吸拔脓血疮毒为主的界限,开始应用于多种病症,“拔罐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可使“风寒尽出,不必服药”。
  而今,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不仅罐的质料和拔罐的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而且治疗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外科、内科等都有它的适应症,并经常和针刺配合使用。
  拔罐作为放血疗法的一种,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如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腰背痛、痛经、头痛等均可应用,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晕等脏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症。
  不过,拔罐也不是人人都适用。严重肺气肿患者的背部及胸部、孕妇的腰骶及腹部和皮肤的溃疡破裂处、面部疖肿等不宜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急性关节扭伤且韧带已发生断裂者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及断裂处的对位及愈合;有出血倾向的病人、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皮肤过敏者也不可拔罐;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更不宜用拔罐方法治疗相关的疾病,以防发生意外。
其他文献
8 月 15 日,全球益生菌专家Culturelle?( 康 萃 乐 ?) 与 育学园在北京举行签约仪式,由此开始,康萃乐 ? 成为第一个上架育学园线上商城的益生菌品牌.此次签约仪式引来众多媒
期刊
目的 探讨真菌球型鼻窦炎的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病理及CT影像资料.结果 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主要CT表现为:均累及单侧鼻窦,单侧单
晨起喝一杯水对健康大有益处:一个晚上人体流失的水分约有450毫升,晨起喝水可以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清晨起床后饮水还能刺激胃肠的蠕动,湿润肠道,软化大便,促进大便的排泄;早上起床后胃肠已经排空,这时喝水可以洗涤清洁肠胃,冲淡胃酸,减轻胃的刺激,使肠胃保持最佳的状态;起床后喝的水会很快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可有效地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稠度,促进血液循环,让大脑迅速恢复清醒状态;起床后为身
期刊
目的 探讨IgG4相关眼病的影像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诊断的19例IgG4相关眼病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 19例患者CT/MRI表现为眼眶组织受累,19例均累及泪
酒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的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文化渗透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
期刊
别把过敏性鼻炎和感冒混淆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不适症状,赵先生被折腾得不轻,本以为这些症状只是因感冒引起的,可是吃了两周感冒药,症状丝毫没减轻。最后,赵先生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仔细诊断后,告诉他这些症状并不是感冒引起的,而是由过敏性鼻炎引发的。  春季天气干燥,气候多变,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过敏性鼻炎的4大典型症状是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这些症状与感冒很相似
期刊
目的 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MSCT表现,提高对SFTP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9例病理证实的SFTP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分析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
母亲的心脏一直不好。有次,听一位朋友说,他的父亲也有心脏病,有位专家推荐了一套运动疗法,效果不错,建议母亲不妨试试。后来,经这位朋友介绍,我找到了这位专家,他推荐了一套“踮脚尖疗法”,让母亲回来后按照要求去做。  这套疗法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踮脚尖走路。每次走50步左右,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再重复几组。走路时,速度适中,以感觉舒适为宜。一开始,母亲扶着墙练习,一周后,她
期刊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SOD检测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进行评价.分别对健康对照组(n=30)、血脂异常组(n=17
目的 探讨乳腺MRI征象的权重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的影响,为乳腺肿块型良恶性病变鉴别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病变125个(良性56个,恶性6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