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引发的关于执政能力的思考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网络热词“躲猫猫”的由来
  
  随着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热词不断涌现。2009年“躲猫猫”一词因为其在百度的搜索指数超过33万、相关网页近千万而名列榜首。2009年2月12日,云南一个因盗伐林木被关进看守所的青年李荞明,在看守所内受伤被送进医院后死亡,死因是“重度颅脑损伤”。警方称其受伤原因是放风时和狱友玩“躲猫猫”撞在墙上。对此解释,死者家属难以置信,公众根据常识判断也很难接受一个健壮的青年非正常死亡竟缘于游戏的说法。于是,网民们在满怀狐疑又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知真相的情况下,把键盘当成话筒,将一个单纯的词语“躲猫猫”生发出无穷含义,有猜测的、嘲讽的、失望的、愤怒的、同情的,折射出网民的种种心态。“躲猫猫”一夜间风靡互联网。
  事件发生后,面对网民的各种质疑和调侃,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于2月19日下午在网络上发布公告,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调查委员会,并于2月20日上午前往昆明市晋宁县具体事发地,对“躲猫猫”事件真相进行了调查。此举开创了宣传处理的先河。但是,网民调查委员会提出的会见在押嫌疑人、观看监控录像等要求被以制度、法律的名义所拒绝。网民调查委员会并没有探寻到真相,反而被很多网友质疑,认为是官方的托,整个事件是在作秀。2月27日,云南省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社会极为关注的“躲猫猫”事件检察机关调查结论:李荞明系因同监室在押人员殴打、拳击头部后撞击墙面,导致受伤死亡。案发后,几名涉案人员为逃避罪责,共谋编造了李荞明在玩游戏过程中不慎头部撞墙致死的虚假事实。另外,公安机关也宣布了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尽管此案侦查已告一段落,但对此事的思考却远未结束,它再一次给我们政府部门敲响了警钟,引发了我们对执政能力的诸多思考。
  
  二、网络热词引发的关于执政能力的思考
  
  (一)政府公信力建设迫在眉睫。
  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提高政府公信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指因社会公众的信任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支配力,它包括权力与非权力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支配力等综合实力。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如决策失误、腐败滋生、政府信息失真等,已经严重影响了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削弱了政府执政的基础,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的国际形象。像“躲猫猫”事件中由于警方最初公布的信息不真实、不全面、不细致,从而让公众浮想联翩。在细节不明、信息不全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一般会向“好坏”两个方向发展。在太多负面新闻的影响下,人们往往喜欢从反面看问题,即事实发布方从这一方面说,但公众总从另一方面想,总会怀疑其间存在避重就轻、蒙蔽事实的可能。社会学认为,人的某种情绪或思维倾向在集体环境的传递中会被放大。悲哀的是诸多案例表明,很多怀疑最后都成了事实,而这些个案其实都透支了政府的公信。某些公职人员或公共部门,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要由网民通过网络民意去推动网下的工作,推一推动一动,推一件事动一件事。这样的结果,也让公民对整个社会公权力的认同感在极速萎缩。因此,个别地方政府部门信息一时的不公开、一次的不准确将会导致公众对政府信息权威长期的不信任,对政府公信产生可怕的晕轮效应。事实上,如果政府公开真实信息再及时和透明一些,如果给予民众的表达机制再畅通些,那么像“躲猫猫”、“做俯卧撑”、“正龙拍虎”这种流行词就可能少一些甚至不会出现。所以,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既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也是科学发展的要求。
  
  (二)重视网络民意,善用网络监督,提高执政能力。
  云南“躲猫猫”事件中,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征集网民参与事件调查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举动”,改变了以往面对公共舆论事件时采取得比较多的“拖”、“堵”、“删”、“等”这四招。尽管做法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云南宣传部门对网络民意的尊重和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的保障,对敏感事件不与公众“躲猫猫”的诚意,积极回应网络舆情、满足公民知情权的这种尝试依然值得肯定,客观上也起到了危机公关的效果。
  当前网络正在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发展。看美国2008年大选,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互联网成了本次美国大选影响民意的重要手段。那些数年前还不存在的传播渠道如博客、Myspace社区、Youtube视频,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奥巴马竞选阵营利用网络游戏做竞选广告。奥巴马在Facebook拥有230万忠实的追随者,不仅通过网络筹集竞选资金,还将竞选战场拉到Youtube上,上传了大量宣传竞选者的视频短片,为其成功当选立下了汗马功劳。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3亿,网民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并积极回应,已成为新时期政府官员的一项基本素质。这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给大家带了个好头。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成为“中国第一网民”。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今年两会期间,我们看到网上议政之声纷纷扬扬,“总理,请听我说”、“我有问题问外长”、“向部委建言”等为主题的网站论坛一片火爆。一方面网络媒体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公民意识也在迅速成长。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网络监督亦风起云涌。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会选择网络曝光。回看2008年,可以称得上是网络监督年。从一波三折的华南虎事件、黑砖窑事件到“天价香烟局长”周久耕被立案调查,从公务员出国“考察门”到林嘉祥事件……网络一次又一次展示出巨大的能量。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政治活动方式。如何做好“网事”不容置疑地成为各级领导的“必修课”。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公开表示,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执政者在发展迅猛的网络时代中,要重视网络民意、善用网络监督,熟练地驾驭它,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三)完善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独立调查机制。
  任何一种流行语出现,其背后都传递着深刻的民意诉求和体制的缺陷。制度的改进是所有参与和推动个案走向正义的公民的期盼。“躲猫猫”事件进展到现在,公众则希望查处工作能够再进一步,不是止步于惩处几个责任人,而是藉一个年轻生命的非正常死亡,推动相关制度的建设更趋完善、规范、合理。
  从此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行的看守所制度将侦查权和羁押权合而为一,这虽然对打击犯罪提供了方便,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执法和司法成本,但也为公权力的滥用和行政不作为打开了方便之门。比如“牢头狱霸”早已存在却乏人问津;监控设备“年久失修”却无人过问。这样的看守所,怎能不发生“躲猫猫”死亡事件呢?人们希望李荞明的死能像孙志刚之死一样,不仅让各地的看守所引以为戒,也能推动相关制度的变革。同时我们也看到,近些年来,由于在一些重大社会热点事件中缺少及时、权威的调查,公众得不到可信的调查结论,致使一些个案最终酿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所以在中国法制不断健全,执政者努力打造“阳光政府”,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意识日趋强烈的今天,构建重大公共事件独立调查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正日益凸显。如果在发生引起公众广泛质疑的事件后,能有一种得到公众信任的独立调查机制的话,就不会出现网民调查委员会遭遇到的尴尬,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弥合社会分歧、促进社会稳定。
  真相终于不再“躲猫猫”,但公共层面的反思不能就此结束,对此案件的关注必须超越个案本身,深刻而更全面的追问和反思应该要持续下去。
  
  责任编辑 晏蔚青
其他文献
博客没有替代论坛,SNS也没有替代圈子,各自独立的发展。虽属四个应用,但其本质就却只有两个,内容和关系。互联网现在的重心落在关系上,所以SNS现在很火。很多网站都借鉴Faceb
[前言]rn意象是中国诗歌韵味的集中体现.诗人写诗,第一思考的即是“意象”.《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中这样记载:“诗思有三.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这种凭
期刊
美国副总统戈尔关于“数字地球”的演讲引起许多国家政界、学术界的关注。“数字地球”是继“信息高速公路”之后的又一信息基础设施,而“三维城市”则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
期刊
本文选择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WT无线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访谈和一些调研,获取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对WT无线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在WT无线公司的产品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营销理念逐渐向关系营销的观念过渡,即从关注单次的交易逐渐向关注与客户建立长期满意关系转变。客户关系营销(customerrelationshipmarketing,CRM)使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建筑结构性能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于是,框架结构以本身独有特点,备受欢迎.从目前来看,框架结构已达到较好建筑功能的要求.下面结合我国建筑结构
期刊
[真题回放]rn作文.rn生活中处处有“顶”.你看,一粒种子,顶出土层;一只海燕,顶风冒雨;一座大山,顶天立地;一个团队,合力相顶……它们都顶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春天.“顶”,意味着
期刊
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rn标题为《采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女采摘莲子的过程,也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