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与境:17—18世纪中国园林置石艺术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园林构建的石材可以被置于"理想自然"与"实际自然"的双重场域中加以讨论。中国园林造景的石,自造园活动之始就被有选择性地采用,而在选择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一系列文化因素。本文结合晚明以来的中国园林绘画,分析选石逻辑背后的文人自然观念以及审美价值取向。通过绘画图像释读17—18世纪园林设计的细节,借由园林用石的性质与功用观照其作为理想化自然与实际自然间的差异化表征,在艺术史与园林学研究中均具有意义。
其他文献
周四下午走进教室,一堆男孩子围着一本杂志看得津津有味,图片上橙衣军团张扬地笑着,信心爆棚的样子,“呆会儿上课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呀!”我说,他们哈哈一笑,收起杂志准备上课。他们的高中时代和我十年前的高中时代颇有几分相似,简单而繁忙。在当年兵荒马乱的应考日子里,我也喜欢蹭着看看球赛,尤其喜欢看球员进球后张开双臂风一般满场飞奔的欢庆模样,那样的喜悦无极,那样的激情四溢,那样的飘逸疯狂和纵情率性,是我梦寐
事件回放  前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安溪铁观音集团甫一发布招股说明书,即被指存在品质安全隐患。该文提到,“安溪铁观音”既是商标,又是作为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专用标志。在安溪县,以“安溪铁观音”作为商标使用的有220家企业,作为地理标志使用的有100家企业。也就是说,安溪铁观音并非都是安溪铁观音集团独家生产。一旦出现企业侵权行为或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将极大影响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品牌形象,造成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