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数民族史传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we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东越列传》是《史记》五篇少数民族史传之一,体现了司马迁的民族大一统思想,司马迁对汉越之间的战争及东越、闽越民族的内迁对汉的一统天下具有积极作用。该传述及的东越民族的变化发展的情况对于我们研究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史记》;东越列传;民族迁徙;大一统
  《东越列传》出自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五十四,主要记述了东越的变迁史实,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秦末汉初时,东越由郡县变为闽越国及东海国,勾践的后裔无诸成为闽越王,摇成为东海王。后来,东海王助汉诛杀叛乱首领吴王濞而迁处江淮间。馀善杀闽越王郢而得立东越王。第二部分写馀善谋反而被杀,东越国重新变为郡县,其民迁处江淮间。《东越列传》揭示了东越和中原间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逐渐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反映了司马迁维护中央政权的大一统思想。司马迁打破“种别域殊”的内外差别,把四周民族纳入华夏大邦,认为东越、闽越都是黄帝子孙。出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司马迁对汉越之间的战争持肯定态度。东越、闽越民族的内迁对我国统一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东越列传》中述及的东越、闽越一共进行了两次内迁。第一次内迁是在建元三年,东瓯请求把全国都迁徙到中国去,于是就率领全体民众到中国来,居住在江淮一带。第二次是在元鼎元年平定东越王馀善反后“天子曰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覆。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关于内迁的原因的研究,王克旺、雷耀铨、吕锡生《关于东瓯的建都与内迁》中对东瓯建国时间与都城进行了概述,提出内迁的原因除了害怕闽越的进逼与兼并外,东瓯王对其先世在江淮一带争霸中原的丰功伟绩铭记不忘,向往祖居的江淮地方是内嵌的一个原因。而江淮离吴越最近且交通方便也是东越举国内迁至江淮的一个原因。[1]马骏鹰《读<史记·东越列传>》中指出第一次东瓯迁徙除了避免其他越族的骚扰进攻外,更有羡慕中原文化的一面;第二次迁徙则是武帝为了稳定边疆,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尽管带有一些强制意味,但依然有着积极作用。[2]钱志熙在《古代“东瓯国”杂考五题》中认为汉初东瓯、东越之内徒江淮之间,其实正是古徐人之后后裔迁回其祖先旧地很可能是汉廷根据东瓯国统治者的意愿的一种选择。[3]
  有关闽越国的存亡的研究,陈有喜、龚正权在《从自然地理因素看西汉时期闽越国存亡》中结合史籍与考古资料从闽越国的地理自然因素探讨闽越在西汉时期存亡的原因。[4]李尾咕在《闽越亡国原因探析》中指出闽越国亡国的深层原因是由于社会生产力落后、内政外交失败及军事策略的失误,认为“闽越国的灭亡,在客观上是由于闽越国的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口少,国力弱等原因导致的,主观上是由于闽越国在内政外交上没有处理好,在军事上又舍己之长,用己之短,以有限的兵力与汉朝拼耗战。①”最终导致闽越国的灭亡。[5]
  闽越国的灭亡使闽越人大部分被迁往江淮地区,促进了闽越人民与中原民族的融合,使得落后的闽越人民更快地融入文明社会。关于东瓯族群迁徙与融合的研究,林亦修的《东瓯的族群迁徙与融合过程述论》指出“秦闽中郡和西汉东越国的建立,标志着瓯人和闽人亲密的地缘关系和族群的融合。”②[6]林亦修在《试论瓯人文化的越化和汉化》中认为西汉对东越地实施了削国分封和分化、军事干涉、徙民虚地等三种政策,逐步消除了东南隐患。山越人被迫迁出山区来到平原定居,山越原有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大批的山越人迅速涵化而融入汉族。[7]这些进入内地的越族人民与汉民混居在一起,共同生活、生产,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和边境的稳定,对形成汉族的一统天下无疑是有利的。
  《东越列传》揭示了东越及中原之间的历史渊源和密切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逐渐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纵观东越的发展过程,可见这是一个善于学习、随遇而安的民族。东越等民族的两次内迁及汉越之间的战争有利于形成汉一统天下,发展我国的统一事业。东越作为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对于汉的一统天下作出不可低估的贡献。“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段历史对于今天我们处理民族间的关系,团结各民族有一定的借鉴和学习的作用。笔者在整理关于东越的研究资料中发现,史籍中关于东越的资料较少,历代研究者对此传研究不多。因此,我们要在收集、整理东越资料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和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学习和创新研究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东越的历史,对汉越战争以及东越两次内迁作出客观的评述,对于我们研究民族关系及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李尾咕.閩越亡国原因探析[J].龙岩学院学报.第02期:23.
  ②林亦修.东瓯的族群迁徙与融合过程述论[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25.
  参考文献:
  [1]克旺,雷耀铨,吕锡生.关于东瓯的建都与内迁[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版第1期:44.
  [2]马骏鹰.读《史记·东越列传》[J].北京广播大学学报.2004年第01期:19.
  [3]钱志熙.古代“东瓯国”杂考五题[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4]陈有喜,龚正权.从自然地理因素看西汉时期闽越国存亡[J].科技信息2016(04).
  [5]李尾咕.闽越亡国原因探析[J].龙岩学院学报.第02期:23.
  [6]胡牧.《东越“草昧蒙翳”辨》[J].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25.
  [7]靳阳春.汉武帝进攻闽越路线考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作者简介:赖文君(1995—),女,汉族,广东湛江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其他文献
摘 要:主题班会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主题班会也是一个主要形式。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班级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主题不鲜明、不突出,内容落后、单薄;范围有限、参与度相对较低;纪律松散、把控较松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薄弱等,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和策略,提供一些提高主题班会质量的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提升;高校;主题班会;质量  高校主题班会是一种进
期刊
摘 要:陶行知先生在《全民教育》中指出:“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进步不断。”对于小学生来说,好的写字习惯,能帮助他更好地学习汉字、写好汉字,培养他良好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抓起。  关键词:低年级;书写习惯;兴趣  陶行知先生在《全民教育》中指出:“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进步不断。”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并且对于学生日
期刊
摘 要:水彩风景画属于一种学易难精的画种,也因此在运用水彩进行作画时,技法的使用会影响到画质以及画的表现风格。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水彩风景画中的技法,其次通过整体画面、题材选择、共性个性表现等方面,就技法对水彩风景画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自己一点看法。  关键词:水彩风景画;绘画技法;艺术特点  水彩画是运用水调以及透明颜料来进行作画的一种绘画方式,由于其色彩透明,而作画中能够通过一层颜
期刊
摘 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坚持了一生的思想,较比同代诗人,他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更加坚定。本文基于对杜甫的最高崇拜,对开元盛世与其“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展开研究,深入走进其内心,探索杜甫政治理想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杜甫;“致君尧舜”;开元盛世  杜甫的远大理想与政治追求是值得世人肯定的,其的“致君尧舜”政治理念与开元盛世密不可分,在某种程度来说可被理解为是盛唐精神的一种表现。该种政
期刊
摘 要:辛弃疾词风多样,其中以豪放见长的登临怀古词广为人知。这类词作,从抒情手法和写作特点上表现出辛弃疾词作的鲜明特点。本文拟就辛词中的这一类作品,分析其中多样的抒情手法,探讨其中“以文入词”的特点,以此视角,来窥见辛弃疾词作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关键词:辛弃疾;豪放;登临怀古;特点;抒情;以文入词  辛弃疾一生创作的词作不可胜数,既有田园山水之乐,亦有登临怀古之思。这里仅就后者讨论辛词两大特点
期刊
摘 要:纪录片《象牙之战》丰富生动的视听呈现,表达了深刻的人文关怀。笔者主要通过对纪录片《象牙之战》的选题和视听语言的探究分析,希望从影评中获得一些关于纪录片创作的认识。  关键词:纪录片;《象牙之战》;人文关怀  一、人文关怀的选题视角  对于一个纪录片创作者而言,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最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拍什么?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就是分析、确定一个可行性强的选题。如果说一开始选题确定对了,那么
期刊
摘 要:《疯狂动物城》讲述了兔子朱迪与狐狸尼克合作破案来挑战刻板印象的故事。以兔子朱迪展开,尽管身边的人都觉得兔子不可能当上警察,但她还是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第一个兔子警官。在追寻真相的路上,携手狐狸尼克互相帮助发现了这桩案件背后隐藏着的一个天大的阴谋。电影最后片段,当这些刻板印象被纷纷击破后,动物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与繁荣。  关键词:《疯狂动物城》;刻板印象;启示  《疯狂动物城》是由迪士
期刊
摘 要:翻译这一活动在很早以前便在中国开始了,在翻译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别具看法的翻译方式与策略,这些翻译方式和策略也对其后的翻译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佛经翻译的历史当中,文质之争成为翻译活动中的主要讨论点,本文试图从文质的角度去探讨翻译当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文质的关系究竟是“你死我亡,相互对立”,还是“协调发展,相互统一”。  关键词:文;质;协调发展  翻译活动在中国的历史当中产生的很早,在翻译活
期刊
摘 要:就目前农村初中来说,初三前各学科的“学困生”还有相当大的比例,化学教师是否激发这些“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事关整体初三化学的教学质量问题。所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所面临严峻的、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学困生;化学实验;兴趣  学习困难生简称“学困生”;是指那些学习困难、厌学,难以达到义务教育规定基本要求的学生。极大多数的“学困生”并非先天资质有问
期刊
摘 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它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提高;教学效率  一、数学教学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一)激发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高度贴近了学生和教师心灵的距离,去除了学生对教师的生疏与畏难心理,为课堂互动、课外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