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10~80 wt%)和不同厚度(0.1~3.1 mm)的远程荧光粉薄膜对白光LED光学性能的影响,为了解不同功率密度激发下荧光粉层的特性,利用大功率LD照射的远程荧光粉层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准号:2017YFB0403200、2017YFB04032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10~80 wt%)和不同厚度(0.1~3.1 mm)的远程荧光粉薄膜对白光LED光学性能的影响,为了解不同功率密度激发下荧光粉层的特性,利用大功率LD照射的远程荧光粉层研究了其随功率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远程荧光粉薄膜的工作温度随其浓度和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存在一个适用的最大浓度和厚度。40 wt%(0.2 mm厚度)和0.7 mm(20 wt%)的荧光粉薄膜可实现最优的光学性能,而薄膜的工作温度及温度分布由荧光粉产热量、散热结构及热导率共同决定,这对于未来进一步改善白光LED的光
其他文献
谐振腔发光二极管(Resonant Cavity Light-emitting Diode,RCLED)利用谐振腔改变自发辐射的空间分布,使其具有效率高、方向性好、光谱半宽窄及波长稳定等优点。基于AlGaInP材
在环境可控的密闭植物工厂内,将定植后的生菜全生育期均分为3个生长阶段,分别用苗期、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表示,每段7 d,共计21 d,研究了苗期(S1)、生长前期(S2)和生长后期(S3
2021年3月27日,通过内管注入、外管焊接、全管体热处理、内外管稳定同步生产等工艺验证,2000 m多通道连续钢构管,在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下线,这是国内首盘最长
针对微光夜视系统仪光源模块照度均匀性差、光谱匹配度低和参数不可调整等问题,开展了一种基于μLED(微型LED阵列)的微光光源模拟技术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微光光源模拟
城市夜生活的兴起和夜经济的发展,使城市规划和设计对城市活力的关注需要从白天延展到夜晚。作为城市功能性附属设施,城市照明是城市物质环境空间中的一个长期被忽略的能动因
为了使海洋平台关键系泊锚桩能在交变应力的复杂深海环境下保证储油平台有稳定的系泊效果,以铸钢材料作为研究基础,对比了德标和美标铸件材料的性能,提出了铸造工艺优化控制
传统的照明应用研究一般基于心理物理学实验,结果往往仅适用于特定照明应用场景,缺乏普适性。基于人眼神经通路的视觉计算模型理论上可克服该问题。本文综合了前人在视觉神经理论计算模型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套从视网膜光感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到水平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视觉形成过程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对输入图像进行处理,形成小细胞通路(PC通路)和大细胞通路(MC通路)的响应路径图,可以用于明视觉、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