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周作人”——周氏早年日记(1898—1906)细读(上)

来源 :上海鲁迅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a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现知周作人在1904年5月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说死生》1,这之前,他留下的文字就是其早年日记了。周氏的日记“始于光绪戊戌年(一八九八)”2,1898年周作人可算14岁,在14岁到第一次公开发表文章的20岁(1904年)之间,周氏留给世人的文字 Preface Now known as Zhou Zuoren in May 1904 published the first article, “said dead” 1, before that, he left the text is the diary of his early years. Zhou ’s diary “began in 1830 Guangxu years (1898) ” 2, 1898 Zhou Zuoren can be 14 years old, between the age of 14 to the first public article 20 years old (1904), Zhou ’S words left to the world
其他文献
<正> 李欧塔(J—F·Lyotard)是当今法国颇为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其一生著作甚丰,但思想多变。他最初研究现象学,而后,随着本世纪50、60年代的欧洲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之波澜壮阔的发展,他一度成为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弗洛伊德主义者。70年代开始,他一反过去的思想观点,进入对后现代状况的研究。特别是自1984年他的《后现代状况》一书译成英文出版以来,他在英语国家的声望日盛。今天,人们已经把李欧塔几乎看作“后现代性”的同义词。 李欧塔的后现代主义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其作品的核心思想是
刑诉法规定,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且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讯问。由于法律没有阐明刑拘入所和首次讯问之间的关系,导致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刑拘后第一次讯问
独眼魔怪和毛手大侠一起消失了。熊豆豆低头在草地上搜寻,找到了假扣儿的踪迹,它藏在一棵栗子树下,钻在一堆土坷垃里。熊豆豆高声叫永壮,说:“永壮,它在这里,赶紧把害人的假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感遇》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感遇》  我们先看陈子昂的这首诗。他说:“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
哲学与自由陈刚哲学与自由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当代哲学的重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诚然,马克思在思想成熟以后很少专门涉及这样
作为在明清及民国时期广泛流传的说唱文学,宝卷对城市的书写体现了民间文学的独特视角与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为城市空间的多重展示、市井生活的全景扫描和宗教信仰的特殊
1,那一砖头本是打狗的九常从外边拉麦秸回来,晚饭后仍觉得浑身燥热,从窗台上抓块香皂朝外走。走到路边被瓦兰叫住了,又野哪去哩?九常说他去白沙河洗澡呢。瓦兰说没看小彬在墙
历来在我国封建传统社会中,妇女不受重视。女子的地位远远低于男性,处在社会的底层。但蒲松龄反其道而行之,打破对妇女的非人待遇和陈腐的传统观念,他在《聊斋志异》中绘声绘
评《历史、理性与自由》邓安庆众所周知,我国学术界围绕着历史决定论和非历史决定论展开了长期热烈的讨论。究其原因,它不仅仅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巨大热忱,而且有着现代西方哲学、特别是波普尔社会历史哲学的巨大影响。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与《历...
论毛泽东哲学的双重文化性格雍涛在80年代兴起至今们历久不衰的文化反思大潮中,人们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毛泽东哲学的理论来源只是马克思主义,还是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批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