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000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教师需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通过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1. 文化意识概述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抽象性强、测评难度大等特点,因此一直被教师所忽视。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被人们重新重视起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初中生文化意识的教育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应具备跨国界的文化交流能力与视野,为未来成为综合性人才而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教师也应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其形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共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及文化意识四个方面,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对中外优秀文化的汲取、认同与理解,也体现了学生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态度、行为取向与认知。同时若将文化意识细分开来,其还包括文化理解、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文化交际、地理、历史、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等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并逐渐培养形成世界意识与文化交际能力。另外通过培养文化意识,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表现出对异国文化的充分理解与尊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跨文化交流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2.1导入设计,激活学生知识储备
  课堂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可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话题,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做到学生知识储备中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的激活,为之后的教学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Can you play the guitar?”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便可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吉他的图片或是播放一些动听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在此之后穿插一些其他乐器的图片与音乐,让学生进行辨别。一部分学生在接收到这些任务后,便会迅速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准确找到相应的答案。而有一部分学生则显得有些迟疑,不知道该怎样选择,这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供一些解答线索,问学生:“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itar?”由此便可引出吉他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吉他发展历史、类型、演变方法等。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促使学生很好的将已有经验、知识及兴趣联系起来,加深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进而活跃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效果。
  2.2深度探析,挖掘语言文化内涵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可向人们表述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为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基于语篇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对其中的语言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并依照社会生活进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单词教学过程中,sandwich、hamburger、burger皆为食物名词,且实物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辨析这三个名词,教师可试着引进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实质性区别。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与顾客,明确告知hamburger来源于英语hamburger steak,意思就是牛肉汉堡,绞碎的牛肉,牛肉饼的意思;而burger来源于hamburger,它前面可以加cheese burger, vegetable burger, chicken burger等等说明类型;而很多老外眼里不仅仅是面包房卖的切片包装好的那些三明治叫sandwich,虾排堡鸡肉汉堡等这些夹有蔬菜酱汁或者其他除了牛肉的肉类的面包,他们都叫sandwich。学生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不仅可体验到学习英语的趣味性,还能深刻体会外国的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2.3组织活动,增强学生实践技能
  除了要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活动外,教师还可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师可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化节、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对异国文化进行欣赏,并学会主动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同时,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用校园广播向学生定期播报一些英语新闻、英语趣事与英文歌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另外,教师还可在班级内组织英文板报、阅读角等形式的課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其实践技能,为其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3. 结束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正确认识文化意识的内涵,通过导入设计,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引导学生做到对语篇的深度探析,挖掘语言文化内涵,此外,还要积极组织各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其他文献
油用牡丹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经济综合价值高等优点,在我国多地均成为重要的农业发展项目。本文结合关中地区实际,从品种选择、种植地选择、日常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引言  沉浸式阅读教学课堂是第二语言直接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沉浸式课堂模式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加拿大,后期在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國家迅速发展,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沉浸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学习第二语言的特色教育形式,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且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将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沉浸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  1. 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落后  初中英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教学行为的重大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代空间结构的设计趋势是设计人员借助电脑虚拟空间、工作模型和模拟分析共同配合来实现极具变化的三维关系。在这种趋势下建筑形式出现了极度自由化,这将会产生自由曲面网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并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2006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2007年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中华大地上骤然打响。受到疫情的影响,我国各行业均受到了较大冲击。全国各学校采用网上授课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延长的假期”面前,“停课不停学”已然成为了学生族假期生活的主流。爱国是我国公民的义务,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网络授课时也理应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新陆早21号是适应新疆南、北疆、甘肃河西走廊早熟棉区种植的早熟、丰产、优质、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棉花新品种。2005年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2006年11月20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及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共同举办的“中加矿产资源开发与加拿大矿产资源项目推荐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和加拿大政府的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具有政治背景的高管由于其具有的丰富的个人社会关系及资本,也在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以求能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能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一个美国黑奴的自传》和雅各布斯的《一个奴隶女孩儿的生活往事》是奴隶叙事的代表作。奴隶叙事记录了在种族歧视下奴隶们的苦难经历和他们所受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