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把少女之吻无数次地献给书本,骄傲的蜜蜂蝴蝶顿时自惭形秽,而尘封五千年的书香,喜获终极注解,一道闸门开启,天池纯水汩汩流淌,来吧,鸿蒙中所有的文字,列队前来受洗,洗去铅尘,洗去铜臭,污浊统统洗去后,或能复活,一册干净的灵魂。”
这是一位诗人写给90后香港女孩曾芷君的诗,因为她的“吻”有着无穷的魔力。
小时候,刚刚出生几个月的曾芷君突然因神经萎缩双目失明,只能感觉到光和影,被界定为“完全失明”的她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的花花草草,甚至连爸爸妈妈的样子都看不到了。读小学时,她的双耳确诊为中度至严重弱听,原本什么也看不到的她又被命运重重地撞击了一下:她竟然什么也听不到了,只能靠助听器与人沟通。然而,上天给这个女孩的磨难并未从此止步,由于神经萎缩,她渐渐出现了手指触感缺陷!看不到,听不到,连想像普通的盲人一样用手触摸盲人专用的点字书也行不通了!
考验接二连三地砸过来,一向喜欢读书的曾芷君再也坐不住了,小小年纪的她开始尝试身体各个部位的最佳触点,慢慢地,她终于发现用“嘴”也能“读”书,于是兴奋地告诉父母:“不能看,不能听,不能摸,幸运的是,我还有嘴呀!”
看着孩子长时间用嘴“吻”书,脖子常常累得抬不起来,曾芷君的妈妈心疼了,也曾劝她放弃过。生性倔强的曾芷君微笑着安慰妈妈:“放心吧,我没事的。终有一天,我必须要接受现实。如果这次逃避,这个困难就会跟着我一世。”
一般视障人士练习用手阅读点字书都要摸索一段时间,以唇“吻”书的困难可想而知。即使阅读同样的内容,曾芷君不仅比其他用手读书的失明人士慢,更要比正常人多花一至两倍的时间,但她从来没想过要退缩,成为盲人学校唯一一个“吻”的孩子。
曾芷君终于可以继续“读书”了,生性乐观的她还想像个普通孩子一样生活,原本她可以在盲人学校安心就读至中学三年级,但由于想早些融入主流学校,曾芷君提早在中学一年级时便转往英华女校,和正常孩子们在同一个教室里读书。
然而,视觉、听觉、触觉“三感不全”的曾芷君要和正常学生在同一个课堂听、写、阅读、讨论,对她而言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戰。因为要比一般学生多花一倍的时间读书,除了吃饭、洗澡和睡觉外,曾芷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吻”书上。
课堂上,曾芷君捧起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点字笔记,一边埋头用嘴“吻”字,一边带着助听器听老师讲解。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听讲,她只会偶尔拿出她的专用超级巨声“打字机”记录笔记。英语教授的通识课信息量大、观点多、内容新,课堂上不仅要讨论、还要小组代表发言……这些普通学生看了都要皱眉头的问题,曾芷君都没有回避。
曾芷君讲英语的速度虽然比较慢,但依然积极主动发言。别的学生可以靠看电视、看报纸了解时事,这些对曾芷君来说都是不小的困难,但她的观点却经常让人眼前一亮。在香港英华女校里,不止一位老师感叹:“难以想象她是怎么掌握那么多学习内容的。”
终于,今年夏天,曾芷君迎来了香港“高考”。
即便根据有关规定,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可以豁免中英文听力考试,但曾芷君并没有安然享受这样的“优待”。“虽然我有听力障碍,但是我不能这样放宽对自己的要求,仍应该善用尚有的能力。”就这样,她不仅借助助听器完成了听力考试,并最终完成了在很多人眼里“不可能”的任务:在香港“高考”中学文凭考试中摘得多科状元级成绩,成功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
如今,自从香港“高考”放榜以来,曾芷君的故事传遍了网络,越来越多的人被她的精神所感染,更有媒体想采访她,本以为听到的是她“身残志坚”的“血泪史”。然而,他们见到的曾芷君却是乐观而又幸福的。即便父亲是点心师傅,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的她家境普通,即便她的学习比常人的难度不知道大了多少倍,但在曾芷君眼里,充实、朴实但有意义的生活,远远胜过丰厚的物质生活。如果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乐趣,以及维系家人、朋友、师长间融洽的关系,就可以知足常乐。“我很明白未来的道路一定有满头挑战,比现在的更多更大更难,但因为身边一直有鼓励和支持,所以我一定会努力面对……”
很多人称曾芷君为“2013最感人励志少女”,更有人把她比作90后的海伦·凯勒。也许,正如海伦·凯勒所言:“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悦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
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强大的内心往往更会迸发出神奇的力量。
这是一位诗人写给90后香港女孩曾芷君的诗,因为她的“吻”有着无穷的魔力。
小时候,刚刚出生几个月的曾芷君突然因神经萎缩双目失明,只能感觉到光和影,被界定为“完全失明”的她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的花花草草,甚至连爸爸妈妈的样子都看不到了。读小学时,她的双耳确诊为中度至严重弱听,原本什么也看不到的她又被命运重重地撞击了一下:她竟然什么也听不到了,只能靠助听器与人沟通。然而,上天给这个女孩的磨难并未从此止步,由于神经萎缩,她渐渐出现了手指触感缺陷!看不到,听不到,连想像普通的盲人一样用手触摸盲人专用的点字书也行不通了!
考验接二连三地砸过来,一向喜欢读书的曾芷君再也坐不住了,小小年纪的她开始尝试身体各个部位的最佳触点,慢慢地,她终于发现用“嘴”也能“读”书,于是兴奋地告诉父母:“不能看,不能听,不能摸,幸运的是,我还有嘴呀!”
看着孩子长时间用嘴“吻”书,脖子常常累得抬不起来,曾芷君的妈妈心疼了,也曾劝她放弃过。生性倔强的曾芷君微笑着安慰妈妈:“放心吧,我没事的。终有一天,我必须要接受现实。如果这次逃避,这个困难就会跟着我一世。”
一般视障人士练习用手阅读点字书都要摸索一段时间,以唇“吻”书的困难可想而知。即使阅读同样的内容,曾芷君不仅比其他用手读书的失明人士慢,更要比正常人多花一至两倍的时间,但她从来没想过要退缩,成为盲人学校唯一一个“吻”的孩子。
曾芷君终于可以继续“读书”了,生性乐观的她还想像个普通孩子一样生活,原本她可以在盲人学校安心就读至中学三年级,但由于想早些融入主流学校,曾芷君提早在中学一年级时便转往英华女校,和正常孩子们在同一个教室里读书。
然而,视觉、听觉、触觉“三感不全”的曾芷君要和正常学生在同一个课堂听、写、阅读、讨论,对她而言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戰。因为要比一般学生多花一倍的时间读书,除了吃饭、洗澡和睡觉外,曾芷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吻”书上。
课堂上,曾芷君捧起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点字笔记,一边埋头用嘴“吻”字,一边带着助听器听老师讲解。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听讲,她只会偶尔拿出她的专用超级巨声“打字机”记录笔记。英语教授的通识课信息量大、观点多、内容新,课堂上不仅要讨论、还要小组代表发言……这些普通学生看了都要皱眉头的问题,曾芷君都没有回避。
曾芷君讲英语的速度虽然比较慢,但依然积极主动发言。别的学生可以靠看电视、看报纸了解时事,这些对曾芷君来说都是不小的困难,但她的观点却经常让人眼前一亮。在香港英华女校里,不止一位老师感叹:“难以想象她是怎么掌握那么多学习内容的。”
终于,今年夏天,曾芷君迎来了香港“高考”。
即便根据有关规定,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可以豁免中英文听力考试,但曾芷君并没有安然享受这样的“优待”。“虽然我有听力障碍,但是我不能这样放宽对自己的要求,仍应该善用尚有的能力。”就这样,她不仅借助助听器完成了听力考试,并最终完成了在很多人眼里“不可能”的任务:在香港“高考”中学文凭考试中摘得多科状元级成绩,成功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
如今,自从香港“高考”放榜以来,曾芷君的故事传遍了网络,越来越多的人被她的精神所感染,更有媒体想采访她,本以为听到的是她“身残志坚”的“血泪史”。然而,他们见到的曾芷君却是乐观而又幸福的。即便父亲是点心师傅,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的她家境普通,即便她的学习比常人的难度不知道大了多少倍,但在曾芷君眼里,充实、朴实但有意义的生活,远远胜过丰厚的物质生活。如果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乐趣,以及维系家人、朋友、师长间融洽的关系,就可以知足常乐。“我很明白未来的道路一定有满头挑战,比现在的更多更大更难,但因为身边一直有鼓励和支持,所以我一定会努力面对……”
很多人称曾芷君为“2013最感人励志少女”,更有人把她比作90后的海伦·凯勒。也许,正如海伦·凯勒所言:“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悦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
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强大的内心往往更会迸发出神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