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旅游研究初探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44150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灾难具有双重性,它一方面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文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从灾难旅游研究的进展、概念的界定、旅游动机、资源的分类及开发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灾难;灾难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378-01
  
  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灾难伴随着地球运动和人类活动而产生。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认识的不断提高,灾难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灾难一方面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破坏,另一方面塑造了一批具有观赏价值、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的景区、景点。国内外众多的与灾难事件有关的景区、景点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如汶川地震遗址、庞贝古城、革命纪念馆等。灾难旅游正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旅游形式。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出现了相关术语,如“死亡旅游”、“黑色旅游”,这些都是把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一些灾难、死亡等不幸的事件进行开发包装销售,而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类型进入旅游领域。1996年,苏格兰大学的约翰·列侬和玛尔考姆·弗尔列二人首次提出了“黑色旅游”的概念,认为黑色旅游是“部分地或主要地为了现实的或象征性的面对死亡或灾难的旅游”。此后,二人合作出版了《黑色旅游:死亡与灾难的吸引力》一书,二人认为“黑色旅游”不仅仅是参观灾难发生的地方,而且是灾难遗留下的产品以及旅游者对灾难地造成的重大影响”。从此黑色和灾难旅游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注意。2006年,菲利普·斯通对黑色旅游目的地的黑色旅游产品做了相关的研究,提出了“黑色旅游谱”。
  国内对灾难旅游的研究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卫旭东等(1999)提出“灾难地可适度进行旅游开发”。陈辉(2006)对灾难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胡传东等(2007)对黑色旅游与探险旅游、灾难旅游、事件旅游、红色旅游等概念进行了区别界定,探讨了黑色旅游发生的机制和开发的措施。也有学者从灾害学的角度定义这种面对死亡或灾难的旅游。吴相利(2002)认为,旅游者主体针对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的场所进行观光游览考察的活动是灾害旅游。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文采用灾难旅游这一概念来描述面对死亡或灾难旅游活动类型,灾难旅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对灾难发生地的旅游景点或者模拟构造的灾难场景进行游览与体验的旅游活动。
  二、灾难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传统旅游观认为,旅游者进行旅游的目的是追求休闲、娱乐、探新求异,旅游是与惬意、舒适、美感等正向感受相关的。而灾难代表着悲伤、不幸和死亡,不能够给人以愉悦的享受体验,并且从伦理的角度来看,旅游者游览给人类社会造成重大破坏的灾难及其遗迹,并从中寻求一种心理满足,这是对生命的不够尊重。但是随着中外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旅游者的动机不仅仅是追求愉悦、美感等动机,还有其他动机。灾难遗址地是灾难的发生地、承载地,也是人们对灾难的情感寄托地。到灾难发生地去参观,可以满足旅游者新奇、经历、学习等多种心理需求。事实上,灾难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隐晦的、难以解释的,是尊敬、窥阴癖、甚至接近死亡的冲动的混合。
  三、国内灾难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开发
  (一)根据灾害旅游资源的属性,桑琰云等(2003)将灾难旅游资源分为自然灾害旅游资源和人文灾害旅游资源。黄涛(2005)认为灾害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三类:场景式灾害旅游资源、事件式灾害旅游资源和综合式灾害旅游资源。张岩丽(2010)认为灾难可分为自然灾难、生态灾难和人为灾难,所以灾难旅游资源相应的可分为自然灾难旅游资源、生态灾难灾难旅游资源和人为灾难旅游资源。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灾难旅游资源是指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以灾难、死亡、暴力、恐怖等灾难事件为核心所形成的,能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各种自然景观、遗址及配套设施等。具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灾难遗址地旅游资源;二是为纪念灾难事件另行修建的纪念馆、博物馆等;三是灾难事件本身。
  (二)国内关于灾难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比较多,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一个灾难频繁发生的国度,有关学者的危机意识比较强,较早地关注了灾难方面的旅游资源开发问题。黄涛(2005)首先提出灾害性突出、知识性兼具、安全性第一、依托性开发的灾难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并提出保护区式开发模式、博物馆式开发模式、主题公园模式的开发模式。杜海忠等(2006)首次以案例的形式探讨了灾难旅游开发的原则及模式,并提出灾变景观旅游地开发要遵守:保护性、主题鲜明形象突出、观赏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和安全设施优先规划的原则。刘世明(2009)强调灾难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突出整体性,要与周边灾难旅游资源形成连贯的系统。王金伟等以四川灾区为案例对黑色旅游的“共生”模式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对灾难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开发的可行性,开发的原则和开发的模式。对开发后的保护及效果研究较少,在这两个方面以后应该加强。
  结束语:灾难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研究领域,虽然已有不少文章触及到灾难旅游研究的方方面面,但是未来的研究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灾难旅游者,灾难旅游者不同于大众旅游者,其在旅游动机、旅游过程中的体验与大众旅游者有明显的区别;另一方面是灾难旅游者与灾难目的地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同的旅游者会偏好不同的灾难旅游目的地。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作者简介:武刚(1985— ),男,四川大学,旅游文化;夏建萍(1986— ),女,四川大学,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世明,李蔚,刘晓彬.灾难遗址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汶川大地震旅游环线设计为例.
  [2]王金伟,王士君.黑色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及“共生”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2:339-344.
其他文献
生物技术作为生命科学前沿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正迅速应用到工业、农业、医药、医疗和环境保护的各个部门,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崛起则进一步为人类健康、农业发展和
通过对青藏高原干冷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分析说明了在这种环境下随水胶比及粉煤灰变化混凝土强度的变化规律.
采用低起爆能和高起爆能对微乳化柴油进行无约束条件下的静爆试验,利用高速摄像机、红外热成像仪分别记录柴油爆炸过程及爆炸火球的温度场参数,并与-10号军柴进行对比评估.试
摘 要:档案管理是高校日常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高校开展学术活动的保障之一。行之有效地档案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包括文献知识、保密知识、高科技档案管理手段的掌握等等。本文将从档案管理人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两个大方面对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做简单地探讨。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
W34基因经pGEM-T-EASY载体,克隆到pBDREB载体EcoRI位点,得到在Amp平板上生长的转化子pBW34-DREB质粒;质粒pBW34-DREB、pSPROK、pBlueks分别经PstI/KpnI、KpnI/EcoRI、PstI/Ec
422、429、430、942、950、966是由多倍体(四倍体或三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得来的早世代稳定水稻品系,利用上述早稳型水稻与普通二倍体水稻杂交,以研究水稻早世代稳定特性在杂交
雌雄异花同株类型在甜瓜杂交制种时可部分免除人工去雄,确保杂交种纯度,所以,对杂种优势利用中有着重要价值。为了研究和利用控制甜瓜雌雄异花同株基因A,用雌雄异花同株材料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