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届发展中国家地震灾害与减轻国际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
【机 构】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国际合作司
【出 处】
:
国际地震动态
【发表日期】
:
2004年01期
其他文献
最近科学界确定和公认这样一个事实:在大地震(火山喷发)之前的几天或几小时,在强震和火山活动区的地壳和对流层中存在电磁耦合过程,在电离层内存在异常变化。解释这一现象的一批物理模型出现了。其中最可能的模型基于大气边界层地壳发射物(氡、惰性气体和金属气溶胶)的化学反应。这些发射物改变了边界层的电导率,从而改变了活动区域内的大气电场值。根据实验测量,在大地震前几天或几小时,地表的地震感应的垂直电场强度可达
在简要分析了地震预测面临的主要科学难点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推进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战略对策,认为地震预测研究需要长期攻关,需要有长期的稳定的支持计划。目前推进地震预测科学进步的障碍点可能在于中期(几年尺度)强地震危险地点的确定,若在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就为最终短临预报的突破奠定了基础,应强调理论创新和观测技术进步;坚持发展地震预测试验场;经验性预测与物理预测结合等。
重申了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意义, 提出了对其性质的认识, 就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要求、特点等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实际工作中如何充实和加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