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质量评价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课程。针对环境质量评价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作者从教学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门课程进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讨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目的是提高学生环境质量评价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涵盖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并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1],[2]。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关的法规与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最终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及登记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3]。
  我们针对环境质量评价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探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目的是切实提高学生的环境质量评价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环境质量评价人才。
  1.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指实习教学,如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虽然它已成为高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仍然是本科教学工作中一个明显薄弱的环节[4]。在环境质量评价课程的传统教学大纲中,理论环节安排较多,实践环节较少。由于学生从未参与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在学习时往往觉得枯燥、晦涩、难懂,学习兴趣不大。另外,由于实践教学少,要学生全面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更谈不上实践技能的培养。2004年人事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推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从以学术研究为主过渡到一项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工作。社会对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培养素质过硬的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也是目前环境科学及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能力培养拓展的发展方向[5]。
  2.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
  2.1课程学时分配增加实践教学
  我校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置为54学时的理论课学时。自2009年起,我们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改革后的学时分配如下:第一部分,20学时,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第二部分,28学时,介绍大气、水、噪声、生态等各环境要素及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要求;第三部分,6学时,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讨论与分析。课程前两部分每章节中均设置了实践分析环节,把实践教学分散在每个专题理论教学之中,实践围绕理论来开展,便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第三部分则把之前的专题实践教学进行整合,以几个完整案例为素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2教学内容更新重实践性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身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等特点。与其他专业课相比,该门课程可以说是在工作中的实践应用诞生的,随国家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在不断充实与发展[6]。我们注重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更新,紧跟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动态,随时关注国家和地方环境方面的政策法规和社会关注热点问题,及时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评动态,例如,引入最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最新产业政策等内容,从全局上把握学科的走势。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同时,结合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如介绍环境影响识别的概念和方法后,即给出某一具体建设项目的工程建设内容,要求学生识别工程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性质及程度。综合案例分析环节中,选择实际的环评项目,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工程资料,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要求选择正确的标准、确定评价等级、掌握工程分析,在工作程序图的指导下,正确选用模式进行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在教学中,我们还注重增加实践性习题,从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上岗证考试题等题库中收集和编纂了组成了习题集。通过这些习题和“真题”的训练,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也对今后参加上岗证考试和环评工程师考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没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教改中,我们注重互动式、讨论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深化引导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如我们把各常见的建设项目类型结合工程实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分析其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通过启发、讨论、辩论、比较,促进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深化吸收,促进了知识、经验在参与者之间的吸收转化。
  针对学生没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经验的问题,可对教材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逐渐引入案例式教学。其优势在于密切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在教学中穿插案例和《技术导则》的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选择学生熟悉或社会关注的实例进行介绍,使书本内容更贴近实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以淮北市东湖周边某建设项目为例,讲授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公众参与问题。
  2.4考核方法强调实践能力
  传统考查学生学习效果主要是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其中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为了避免学生死背公式,考试过后随即把知识忘光的学习模式,我们采用了试卷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30%、案例分析成绩占30%的综合评定方法。考试仍然采取闭卷方式,但试题中增设了案例综合分析题,着重考查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的得分依据是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案例分析的评分即课堂实践的评定,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组学生查资料,查看已有的环评报告书,通过个人思考与集体讨论,对几种典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和措施,并以PPT的形式向学生和老师介绍所选案例及分析结果。通过“自述—提问”的方式,学生和教师同时打分,进行最终评定。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考核模式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联系已学的理论知识,最终达到亲自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结语
  针对环境质量评价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师应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同步进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手段,改变考核方式等方法对该门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从而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知识,极大地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又培养学生解决环境评价实际问题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波,吴春笃,储金宇.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94-96.
  [2]喻泽斌,莫创荣.改革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7,(8):181-182.
  [3]陆书玉.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管莉菠,虞方伯.高校实践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02:2.
  [5]金建祥,丁成,韩香云,陈天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群教学资源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111-112.
  [6]贾彩云,甄海欣.项目教学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1,(1):158.
其他文献
非电离能损(NIEL)引起的位移损伤效应是空间装置失效的原因之一.运用改进的Monte Carlo程序SHIELD,建立了质子的NIEL计算手段,模拟计算了能量范围在10-400MeV的中能质子在硅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探讨防范管理对策.方法:收集本院消化内科的12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时间在2018年4月-2019年7月间,将其参照双盲法分为2组,即甲组,乙组.其
去年九月,邓小平主任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向全党新老干部提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
提 要: 文言实词多而繁琐,仅新课标中规定的就有120个实词,500多个意思,如果只是靠老师的讲解或靠学生的死记硬背,效果不佳。那么,有何方法能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文言知识呢?作者介绍了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做法。  关键词: 新课程 高考 文言文 复习方法    2011年考纲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用法。(3)理解与现代
在江苏高考政治学科中,想达到B级及以上,做好选择题固然重要,但主观题千万不可小视。主观题是否能拿高分,决定某学生是否能达B级还是达A级以上。主观题在总分比例中达45%,学
摘 要: 本文是作者根据高三的考前复习,从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从而总结出来的一整套高三物理复习策略。其中包括每一阶段时间安排,计划的制订,试题资料的选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设计,课后作业的设计,专项限时训练等所有复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一套完整的复习安排。对高考复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考物理 复习 策略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一年一度
随着转型经济期,国有企业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如何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风险及内部控制的发展是本文主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风险及内部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项目反应理论及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系统的相关理论,对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功能模块及数据库。  关键词: 项目反应理论 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系统 系统设计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考试软件来辅助教师完成考试工作,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但大部分考试系统的基本思想基于传统的经典测量理论(CTT)。在经典测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情感教育。学生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注重应试调节,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本文介绍了数学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