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tao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的3月1日,在三十五中召开校庆85周年校友座谈会上,面对在座的校领导、身为教授学者的师兄、师弟们,自感我这既没学历,又没进过大学的“小干部”真没勇气说什么。犹豫之余,手中这几封信,促使我走向讲桌。这些信是1954年我上初一时的音乐老师杨瑞霞在1983年写给我的。说起杨老师,我又回忆起52年前我上中学的第一节音乐课的情景。当她把名字写到黑板上时,哇!多么流畅、漂亮的字体!同样精彩的,还有她娴熟的钢琴弹奏。
  杨老师的音乐课,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视唱、欣赏、音乐知识、学歌曲),而且处处体现“诚”和“爱”两个字。她为我们做示范演唱时,就像在舞台上的正式演出一样,那么认真。尽管当时教的班次多(当时仅初一就有十个班)嗓子都累哑了,还是毫不减力地教我们唱歌。共四个学期的音乐课,没见过杨老师对哪个“顽童”发过脾气。当我们一进音乐教室,第一眼见到的就是杨老师和蔼的目光。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杨老师用自己家中的一台收音机(电子管式)连上电唱机为我们播放唱片。使我第一次欣赏到了《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光明行》。促使我加入了本校的国乐队,初中毕业时,出于对民乐队及杨老师的依恋,我报考了本校的高中。在民乐队实践中,6年里我学会了校民乐队现有的全部乐器的演奏技能,1959年担任了队长兼任乐队指挥。进入高中后,就不设音乐课了,尽管见杨老师的机会少,可一见杨老师我总是把躬鞠的深深的。
  由于那个年代的极左政策,我报考音院民乐系及专业民乐团,总是“技艺合格,政审被否”。其因是父亲属北平和平解放起义的军官而被判刑。无奈,远离了北京,去了茶淀劳改农场任教。从此就和杨老师失去了联系。父亲平反后,我被落实政策,回到阔别19年的学校任教。我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杨老师。1982年,40岁的我出现在杨老师的面前。我深深地向老师鞠了躬,真不忍心用我那多年干活而粗糙,手指已变形的手去握杨老师的手。杨老师认出了我,见到我极为简朴的装束,并不嫌弃。就像母亲安慰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深情地说“没关系,再从头做起,找回丢失的时间”。并把当时很珍贵的一本音乐知识词典给了我,至今也20年了,我一直珍藏。
  由于工作单位的种种原因,我极少机会进京。于是杨老师用书信指导我提高琴艺和教学工作。在十分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为我购买音乐教学工具书,来不了北京就给我从邮局寄去,还托人为我寻找有关资料。此时必须提及的是,杨老师已是临近退休的老人了。她在信中,从不言及她的辛劳。她历年都是带领学生参加市级歌咏比赛,从排练到演出,为我办那么多事,写那么多的信,从日期上推算,正是北京酷暑时节,况且,她的亲属正在医院里住院治疗。
  杨老师写给我的这些信,字里行间浸透着她的心血。杨老师1949年毕业于北师大,任教于“燕大”附中附小,1953年2月来三十五中任教。她究竟教了多少学生我不得而知,终生受益的绝不是我一个人。我仿佛又回到了52年前的三十五中,听!“青山坡下,平原宽广……”“依依垂杨,随风飘荡……”,“遥想当年,乙支将军,率大军赴战场……”。音乐教室里同学们唱歌的旋律和着杨老师爱心的旋律,又在母校的上空回荡……
其他文献
初到杨儒怀教授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书山碟海。并不宽敞的书房里除了书桌跟电脑外即是满屋子的书与碟。书桌上除了一小块仅能容一人读书、写字的区域外整个人便陷入书的“围城”。“从事作曲技术理论研究和学习的师生因其研究的复杂性、技术性、学术性与外界的联系很少,非常感谢媒体对我们的关注。作曲技术理论是发展音乐的基础,表演者在演唱(奏)时也应对作曲家创作的作品风格、创作手法、美学背景有所了解,这对演唱(奏)来说都
期刊
专业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音乐专门人才。“专门”是否就等同于“单一”、“纯技术”?“人才”是只重“才”,还是“人”、“才”并重?思想认识的模糊与游离,直接影响着教学实践。    重技术 轻艺术    不久前,中央音乐学院朱亦兵教授在谈到参评德国纽尔何士国际大提琴比赛的感受时,曾指出:“中国学生聪明,肌肉反应快,技术上毫不逊色,潜质很好,而且还非常勤奋。但他们的演奏却缺少感性,缺少热情和自信。”钢琴家周
期刊
几年前,偶然听到电台的一档音乐节目中,有位女主持在讲解法国艺术歌曲,她的嗓音富于磁性,见解内行,娓娓动听。在我们国内的音乐普及中,艺术歌曲也许是最薄弱之处,现在有这么一位行家出现,令笔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她主持的这档节目我每期必听,并知道了她的尊姓大名——邱曙苇,毕业于巴黎师范音乐学院,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近年来在国内致力于推广艺术歌曲。  今年3月,听说邱曙苇又将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
期刊
施光南(1940-1990)是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当代音乐家,他虽然英年早逝,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剧《伤逝》、《屈原》等等,都是当代音乐创作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创作总是紧跟时代的步伐,情系祖国和人民,在全国人民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因此被誉为“人民音乐家”和“时代歌手”。  在施光南的作品中,歌曲《祝酒歌》尤其占有十分重要
期刊
二十世纪伟大的瓦格纳女高音歌唱家尼尔森于2005年12月25日病逝于瑞典家乡,享年87岁。她那宽广的音域、光辉的力量及壮丽的声势之歌声,勾勒起我对她歌唱一生及其歌唱艺术的追忆。    尼尔森是继弗拉丝达德(K.Flagstad)之后最著名的瓦格纳式女高音歌唱家。  1918年5月17日,尼尔森出生于瑞典卡鲁普一个农夫之家,自幼就是教会唱诗班的主力,23岁那年她考进了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声乐系,这
期刊
本报讯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务处直属学科展演系列音乐会之二,沈晓明电子管风琴教学汇报音乐会于3月15日在中央音乐学院琴房楼演奏厅举行。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电子管风琴教学中心主任、沈阳音乐学院电子琴系系主任、电子管风琴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沈晓明第一次以个人名义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教学汇报音乐会。沈晓明老师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1988年公派赴日本作阳音乐大学留学,1990年末在该大学音乐学部攻读
期刊
江苏音像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朱南溪的音乐作品专辑《奔腾的小溪》。  专辑共收录了朱南溪自1963年至2002年,近40年间创作的优秀作品20首,其中包括早期的作品舞蹈音乐《丰收歌》、小提琴曲《江南春早》、合唱作品《西双版纳,我爱上了你》以及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朱南溪自幼喜爱音乐,抗战时期曾担任过儿童团长,进入人民军队后,成为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的一名文艺战士。他参加作
期刊
春节刚过,央视春晚总导演郎昆即表示:今年春晚的歌曲演唱绝对都是“真唱”!并解释说:只要播放的歌曲录音带是歌手本人演唱的,就得算是歌手的真唱!(详见《华商晨报》2月8日报道)  如此解释,真把广大老百姓都“忽悠”了。真唱的标准解释是很明确的,人人都明白,无需作这样那样的演绎或“狡辩”!按郎导昆标准去作,老艺术家把当年的演唱录音上台对口型再唱也算真唱,那么真的是不减当年勇!  谁给了春晚总导演这样大的
期刊
儿时起,他便痴迷于吹奏唢呐,一直到老。然而,由于乡村吹唢呐常用于丧事,对此,四婶很是忌讳,只要一听到四叔的唢呐声,她骂人的嗓门儿就比唢呐还要高:“吹丧哪,早晚有一天我会被你吹死!”没办法,四叔便躲到村外场院的草垛后面偷着吹。有一次,他正吹的飘飘如醉呢,四婶气乎乎地赶来了,她二话没说,上前一把夺下唢呐便摔在地上,喇叭头当场瘪了。她不解气,又抓起唢呐一甩手扔到了不远处的臭粪坑里。“唉呀,我的唢呐!”猝
期刊
曾几度来沪的瑞士指挥家——夏莱·迪图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8年11月30日,上海大剧院刚刚落成启用,迪图瓦和他时年9月刚任音乐总监的NHK交响乐团来此举行了纪念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20周年的特别演出。指挥家在电梯门外等待时,念念有词地读着墙上的铭牌“Where there is a fire,please do not use the lift.”就马上对我说:“不对呀,不应用Where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