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组诗《蜗牛》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000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儿童诗的情趣。
  2.引导猜想,领略儿童诗的思维美。
  3.倾听蜗牛心声,倾听万物心语,激发儿童创作热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感受走路“不算慢”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蜗牛图)
  生:蜗牛。
  师:提起蜗牛,你想到什么?
  生: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儿。
  生:蜗牛走路慢腾腾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组儿童诗,题目是——
  (生齐读课题《蜗牛》)
  师:诗中的蜗牛走路是怎样的速度呢?我们来看一看。
  (师课件出示:一小时/走了五寸半)
  生:一小时走了五寸半。
  师:大家都笑了,一小时差不多有两节课的时间,这个时间要是让你在前面加个词语,你加什么?
  (师课件出示:填一填: 的一小时)
  生:漫长。
  生:很长。
  生:长长。
  师:长长的一小时,蜗牛走了五寸半。“五寸半”有多长,你知道吗?
  (生茫然)
  师:(拿起讲台上的一支笔)告诉大家吧,“五寸半”大概有一支铅笔这么长。
  (生笑着用手比划五寸半的长度)
  师:蜗牛一小时走了五寸半,这个速度你觉得怎样?
  生:实在是太慢了!
  师:谁来读读,读出慢的
  感觉?
  (生读,突出了“一小时”时间的长和“五寸半”距离的短。)
  师:蜗牛一小时走了五寸半,真是太慢了!
  (板书:慢)
  师:我们觉得蜗牛走路慢,不过,蜗牛他自己是不是这么想的呢?自己读读蜗牛的心里话。
  (师课件出示:短短的一小时/我已经走了五寸半)
  (片刻,生纷纷举手。)
  生:他觉得自己走了五寸半,已经很好了。
  生:蜗牛想的和我们认为的不一样呢!
  师:大家从哪里读出来了?
  生:他认为一小时是“短
  短的”!
  生:他说,“已经”走了五寸半。
  生:最后还是感叹号,很自豪的。
  师:你们真是蜗牛的知音呢!对于蜗牛来说,一小时是“短短的”,他能走五寸半挺了不起的。蜗牛觉得自己走路慢不慢?
  生:不慢。
  (师在原板书“慢”前添加板书:不算)
  (师课件出示整首诗:我走路/不算慢/谁拿尺子量量看/短短的一小时/我已经走了五寸半!)
  师:谁来读一读整首诗,读
  出蜗牛的自豪?
  (生读诗)
  师:我听出了蜗牛挺自信的!能不能加上动作读一读?
  (生边表演边读,读得更加生动活泼。)
  【评析:《蜗牛》组诗文字浅显,是“浅语的艺术”,却有着独特的视角和形象的表达,尤其是“我走路/不算慢”这首诗更是颠覆了一般的认知。教学从一般的生活认知:蜗牛走路慢——“一小时走了五寸半”切入,再通过添加词语、变换词语的方式,把学生眼中的蜗牛与蜗牛眼中的自己呈现出来,并通过情境化的诵读进行感悟,激发学生思维的冲突,引导学生转换视角看蜗牛。】
  板块二 体验“知道得多”
  师:我们听出了其实蜗牛走路不算慢,他的话和我们认为的不一样。这里也有一只蜗牛,他在慢慢地走哇走哇,你看,他在哪儿走?
  (师课件出示图片)
  生:他在墙上走。
  师:他已经从墙上走到了墙的最顶端——墙头上。
  师:蜗牛在墙头上慢慢地走。听,他在自言自语呢。
  (师播放诗歌录音)
  师:小蜗牛说了什么?
  生:别的动物快,但是,墙头上有些什么,谁也没有我知道得多。
  师:蜗牛慢慢地走,他知道了墙头上有些什么呢?
  师:(播放音乐)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做一做小蜗牛,在墙头上慢慢走,边走边看,低头瞧一瞧,这墙头上有些什么?有花吗?有草吗?有叶吗?花儿开了吗?草长高了吗?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再走走,有什么别人没注意到的吗?嗯,那边发生了什么事吗?停下来,看一看。再慢慢走,边走边听,耳边好像传来了什么声音啊?再慢慢走,边走边闻……停下来,回味回味。刚刚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师:“小蜗牛们”,睁开眼睛,把你的发现与旁边的小伙伴分享分享吧。
  (生同桌交流)
  师:分享好啦?谁来说给大家听?
  生:我看到了蓝宝石一样的花,很蓝很蓝。
  师:那颜色好漂亮。
  生:我看到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生:我看到墙缝里爬出了几只蚂蚁。
  师:嗯,墙头上很热闹呢。
  生:我看到小嫩芽冒出来了!
  生:我看见了蝴蝶在翩翩
  起舞。
  生:我看见墙头上长出了青苔,摸上去滑滑的。
  师:别的动物一定不知道这墙头还铺了青苔绒地毯呢。
  生:墙头上有一个鸟窝,里面还有一个鸟蛋。
  师:多好啊。
  生:我在墻头上,风儿吹着我的脸。
  师:陶醉啦。
  生:我看见河里的鱼儿在举行舞会。
  生:我看见红宝石一样的
  花儿。
  生:我闻到了一阵阵花香。
  师:哇,还有呢。
  生:我还看见几个小动物在打架。
  师:好玩。   生:我还看见鸟妈妈在喂
  小鸟。
  师:“小蜗牛们”,我们“慢慢走,欣赏啊”,发现了别的动物看不到的风景、不晓得的故事。蜗牛慢慢走,知道得真多。 (板书:知道得多)谁把你知道的读进句子里?
  (生读,突出了“多”。)
  师:是呀,你知道得真多。谁再读?
  (生读,用自豪的语气突出了“我”。)
  师:真的,别人一定不知道,只有你知道。 谁再读读?
  (生读,抑扬顿挫,富有诗意。)
  师:嗯,先引人思考,后自信满满。
  (生纷纷举手读)
  师:咱们的“小蜗牛们”读得真好。也带上老师一起读吧。
  (师读前两行,生读后两行。)
  【评析:板块一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蜗牛明明走得很慢,但他怎么说自己不慢呢?著名诗人、儿童文学评论家樊发稼指出:诗是需要想象的。缺乏想象的诗,就像苍白的纸花,没有色香味,不能吸引蝴蝶和蜜蜂。而诗歌教学也必须关注想象力的培养。这一板块的教学就是利用文本空白之处,营造情境激发想象,进一步走进蜗牛的内心世界。教师用舒缓的音乐、语言的描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被激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被激活了。“慢慢走,欣赏啊!”这一颇具高度的哲思,伴随着学生的言语活动而扎根于孩子的心中。】
  板块三 理解“为了交通
  安全”
  师:蜗牛说的话好有道理呀。听,另一只蜗牛也来说话了。
  (师出示:不要再说我慢/这种话/我已经说过几万遍/我最后再说一次/这是为了……)
  師:谁来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这是为了——这只蜗牛走路慢是为了什么呢? 猜一猜。
  生:这是为了看风景。
  生:这是为了看花草。
  生:这是为了在墙头上欣赏风景。
  生:这是为了发现更多的东西。
  生:这是为了比谁都知道
  得多。
  师:这慢慢走是为了欣赏更多,有不一样的吗?再猜。
  生:这是为了快乐。
  生:为了不让别人笑话我。
  生:为了让好多人和我交
  朋友。
  师:蜗牛心里多希望大家理解他、喜欢他!大家猜了好多。这只蜗牛说,这是为了——
  (师课件出示:交通安全)
  师:哈哈,没想到吧?这只蜗牛眼中,交通安全可是头等大事。(师板书:为了安全)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生:慢慢走,才能让别人看清我,那样就不会撞到我。
  生:走得慢才不会被别的动物撞到。
  生:走得太快了自己会摔跤。
  生:走得慢才能发现危险,
  才来得及躲开。
  生:走得慢当然有道理!宁可停一分,也不抢一秒。
  师:你看,交通安全这么重要,有人却不知道,还总是说,小蜗牛,你走路真慢!小蜗牛可急了,谁来读?
  (生朗读,读出了生气、委屈、着急的语气。)
  【评析:“这是为了交通安全”是这首诗的妙笔点睛之处,充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趣。教学中让学生边猜边读,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链接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体验蜗牛慢的心思,建构了一个立体生动的蜗牛形象。思维的激荡,情感的认同让学生在阅读猜想中发现了自我,悦纳了“蜗牛”。】
  板块四 创写万物心语
  师:之前啊,我们都觉得蜗牛走路太慢了,其实他有他的心里话。(板书:蜗牛说)台湾诗人林良先生听懂了他的心里话,写成了我们刚刚学习的这组诗——(出示《蜗牛》组诗)。
  (生分组读组诗)
  师:怎么样?蜗牛的心里话之前大家没想到,现在觉得怎样?
  生:有趣。
  生:好玩。
  生:还包含了道理。
  师:是呀,蜗牛的话让大家想不到,却又特别有道理,有意思!小小的蜗牛有他的心里话,大大的狮子也有他的心里话。
  (师课件出示《狮子》部分:大家嫌我头发乱/大家说我懒/其实我不懒/只是……)
  师:我们来接着想一想,说一说。看谁想的不一样,又特别有道理有意思。先小组讨论讨论。
  (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只是我要捕猎,顾不上头发!
  生:我要巡视领土!
  生:我要处理很多事!
  生:我要守护家园!
  师:狮子很忙,顾不上自己的发型,有道理。有不一样的解释吗?
  生:我生来就是这样,根本不好梳整齐。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
  生:其实这是我做的最拉风的造型!
  生:这是我的特别造型,多帅气,多威猛。
  生:是我要装成草窝,好抓住小动物!
  师:没想到这是狮子的精心设计。其实,《狮子》也是林良爷爷写的。谁来读读?
  (师课件出示《狮子》全文,一生读。)
  师:大家想得和林良爷爷写得一样妙呢,我们也可以是小诗人哦。其实不只是蜗牛、狮子这些动物有他的心里话,自然万物都有它的内心。林良爷爷还写了《沙发》《稻草人》,课后读读吧。当然,小诗人们,我们还可以好好了解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身边的事物。想想他们有哪些心里话,把它写下来吧。比一比看谁写得有意思!
  【评析:“自言自语”式的童诗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将此类诗的阅读延伸至课后,实现童诗阅读的深入。发现诗的奥妙,说说狮子的内心,将思维的窗户进一步打开,视野走向丰富广阔,让诗歌阅读与创作自然连接,用课堂教学播下诗意的种子,相信能使儿童思维的土地上绽放出缤纷的花朵。】
其他文献
雷锋同班战友小周是个很乐观的小伙子,有一天接到家信后,脸上突然失去了笑容。后来,雷锋得知小周的父亲病了,希望小周寄些钱给老人治病。小周工作积极,从来不谈个人问题,更不想让连队救济。雷锋就悄悄地以小周的名义给他家写了一封信,并寄去了20元钱。不久,小周接到家里来信,信上写道:你寄来的钱收到了,正好用作医疗费,父亲病见好,你安心工作吧,不要惦记家里。小周有点儿纳闷:“谁给我家寄钱了?”后来,他知道这钱
达瓦,男,藏族,四川石渠人,51岁,1984年参加农行工作,会计员,现为中国农业银行石渠县支行运营副主管。先后荣获“2014年全省农行建功立业标兵”、“2014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辽阔的康巴高原,有一个被称作太阳部落的扎溪卡大草原,“扎溪卡”也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县的藏语别称。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及内地一半;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5℃,比南极科考长城站还低1
10月1日下午,当人们沉浸在国庆67周年的喜庆里时,方城县救火英雄王锋因病情迅速恶化,抢救无效去世,终年37岁。  王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81天的治疗,期间,医护人员与王锋一同与病魔作斗争、与死亡相抗衡,用“允忠允诚、至精至爱”的价值追求,让英雄最后的日子过得安详。  救治·延续英雄生命  王锋的病历资料累积起来足足有1米多高。翻开王锋的病历,10次全麻手术、64次院内外大会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