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街头相关的时尚史

来源 :LADY专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模和明星总在轻易书写时尚,与此同时,街拍的风潮正传达着民间的时髦讯息,大量职业摄影师将镜头锁住人来人往的街道,“街头秀”应运而生,成为时尚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街头秀场
  街拍作为时尚的一种表达方式,一直都存在我们的生活里,并且擁有着模糊的概念,以至于让我们无法断定它所出现的时间点,从而无法精确地去追溯街拍的历史。
  作为一种源于欧美国家的文化,街拍最早是源于时尚杂志的需求,用相机捕捉街上的时尚元素,还要传递来自民间的流行信息,所谓“街头秀”就应运而生。在英文里它是“Street Snap”,其中“Street”是街道的意思,代表着走过的、看到的、自由的、普通的、熟悉得让人无法察觉的地方;而“Snap”,原来的用法之一是形容词,指快闪的、突然的、或者咔嚓的声音,快速且灵活的移动,猛然获取的镜头等。
  “古典好莱坞”
  街拍的对象并不只是平民百姓,大量职业摄影师对明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抓拍,也成为街拍的一个重要流派。作为最具时代性的潮流表达模式,街拍已不知不觉地成为了时尚圈中的“重头戏”,无论是在各大时装周秀场外,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街拍镜头似乎时刻准备捕捉那些着装出众的时尚潮人。
  照片作为回顾历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即使是在街拍未成体系的年代,也早早开始记录下当年人们的穿着。电影史学家们称上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大制片厂时代为“古典好莱坞”。“古典好莱坞”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好莱坞电影最好的时光,亦是同时代时尚界的美好记忆。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女演员。她们的魅力使“古典好莱坞”的光芒一直闪耀到今日,也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代年轻人对时尚的理解。费·雯丽、格蕾丝·凯莉、奥黛丽·赫本、英格丽·褒曼、玛丽莲·梦露……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了卓越的才华与极致的美。
  好莱坞女星为代表的主流妆容派自然、温和,她们的造型频繁地被之后的时尚界争相模仿、对比。在她们的脸上,粉底已由当初单一的象牙白,发展变化出粉红色、浅蓝色和奶白色;唇色多以热情夸张的红色为主,唇线也界线分明。与红唇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弯弯的柳叶细眉,凸显古典美人的精致。
其他文献
一份问卷调查  巧克力是不是你真爱  Q1:您的年龄是?  A15-20  B21-30  C31-40  D41岁以上  Q2:您的性别?  □男  □女  Q3:您买巧克力是自己家人吃还是过节送礼?  A自己吃  B过节送礼  C自己吃更多,过节也会买来送人  D过节送人,自己偶尔吃  Q4:您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巧克力?  值得纪念的日子  情人节  圣诞节  春节  其他  Q5:您每月购
期刊
她在事业最得意的时候选择了息影结婚,随丈夫在美国生活了20年。在这二十年中,她接连怀了8次孕,却只成功生下3个女儿和1个儿子。在美国,她一边带孩子一边拼命赚钱,离婚后她又回到香港重新打拼。  郑佩佩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影坛一姐,她为中国内地观众所熟知,是在周星驰的喜剧片《唐伯虎点秋香》中扮演了口齿伶俐、神经兮兮的华夫人以及《卧虎藏龙》中的“玉面狐狸”。在此之前,她已是中国第一打女,演起武侠片
期刊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忘记关照自己的身体,不懂得休息、养生、保健,出了状况,又不懂得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保护生命,故而不知道明天要面对的是未米还是意外。美亚生技集团总裁吴宜蔡说,健康是可以预约、可以储存的,为了明天的自己和家人。  TIPS  为什么自体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如此重要?  人体内的成体细胞不断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整个机体动作随之越来越慢,呈现出来就是整个人的亚健康与衰老状态。换言
期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追求爱与美的心。无论你生活动荡还是已经做了母亲,不要忘记造物主賜予你的美丽。
期刊
18岁刚进大学那一年,误打误撞选到一堂大二以上学生才能修的一门心理学课程叫《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结果第一次随堂测验,我考了全班倒数第三名。教授立刻约谈我,问我一个大一新生为什么要选这么难的课,我坦白告诉他:“我看课名是《人际关系》,感觉应该很有趣就选了!”于是教授问我,那你还想继续上吗?我笑笑点了点头,于是他规定我,以后每次的课堂上都要举手发问五个
期刊
一个家庭中,孩子是最美好的希望。这些各国的妈妈甚至生了十个以上的孩子,真是無法想象家中的状况啊。不过,孩子们站在一起拍照的时候看上去还真是有趣啊。  (下)英国伦敦,已经育有13个子女的母亲Joanne Watson在生产7个月之后又怀上了。  (右上)英国夫妇Tom和Stacy Shaw一共育有13个孩子,他们的这13个孩子在同一天受洗,忙坏了教堂的牧师。  (右下)德国夫妇Ronny Rein
期刊
90年代,那些颜色亮丽的紧身裤让人记忆深刻,以及那些宽大舒适的帽衫或是運动开衫。人们开始更加注重服装的舒适性。不过除了这些休闲时尚之外,设计师服装依旧在升温中,并且人们对于潮流的追捧更加的多元化。带有未来感的闪片和漆皮凸显在个性的90年代,大胆出位的着装尤其受人们追捧。  当巴黎、米兰或纽约的时装大师再一次剪短上衣的下摆,使女士露出了肚脐时,舆论不再惊讶。同样,当T型台上的模特穿着透露的时装时,仿
期刊
时尚进入70年代,随着嬉皮文化的风靡,时尚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要话题。当时几乎人人都拥有一条宽筒喇叭裤。游牧风格的短款上衣也成为了年轻男女钟爱的单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露出自己的小腹,而穿着正装的人也越来越少,款式轻松休闲的套装成为了通勤人员的最爱。  就像《阿甘正传》的那些影像,“崇尚自由、张扬个性”似乎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標签,那时候带有强烈节奏感的嘻哈、雷鬼、Funk等黑人音乐,成为了年轻人追逐的一
期刊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 1961),一个生平和文学生涯始终伴随争议的硬汉,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区,一生中感情错综复杂,历经战争,热衷于冒险,酗酒、长期失眠——晚年终于厌倦了一切,在爱达荷州的家中自杀身亡。在世之时,海明威一直在告诉世界,他是不会被打败的——唯有被自己了结。  在海明威62年的生涯中,写下了《太
期刊
60年代在不同领域都充当了分水岭,由三个互相不搭界的原因共同催生:避孕药、The Beatles和越战。审美开放程度悄悄地突破了以往的极限,露肤程度的下限打开了。妆容就更不够瞧的了,女孩儿们纷纷开始采用存在感更强的眼线线条,眼影也开始越来越走向浓墨重彩的趋势。  1960年,英国设计师玛莉官 (Mary Quant) 到美国作了一次愉快而成功的旅行。美国人自由、开放的性格,鼓舞了她的设计构想。在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