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在科学认知活动中自我建构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w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科学知识的获取、科学方法的习得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三者并重,教师的引导要确保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能同时获得重要的科学概念、科学方法,以及养成科学态度。教师到底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经过几个学期对幼儿认知类科学活动的尝试,我有以下一些看法:
  一、恰当投放物质材料
  幼儿天生好奇,运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最重要的方法是供给大量直接经验,利用其好奇心,让他们亲身体验去探寻答案。开展幼儿观察和认知活动的材料运用要注意几下以点:
  1.提供的材料应是真实的、生动的。真实、生动的材料提供给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是多维的,信息量远远比一张图片或一个模型或标本要多得多。如:我们在引导幼儿认识猫时,如果用图片让幼儿观察,幼儿只能观察到猫的外形特点,无法让幼儿观察猫的动态、感受猫脚上的利爪、肉垫、叫声等,这样就导致幼儿对猫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又如认识螃蟹活动,提拱鲜活动的螃蟹让幼儿用小棍拨弄、观察、感受螃蟹螯足的力量和甲壳的坚硬,这些是图片和录像都无法传递给孩子的。
  2.材料投放的数量与层次。首先,材料在数量上要充足。需要动手摸、看、闻、尝的最好是人手一份。如:认识萝卜,幼儿要通过看一看、捏一捏、用牙签扎一扎、尝一尝等方式观察探究,如果没有人手一份,幼儿在操弄是总是相互争抢干扰,就无法深入的观察发现,影响幼儿的观察和对其认知的效果。
  其次,提供的材料要符合幼儿认知的需要,是为观察和认知起推动作用。如:我们在引导幼儿认识螃蟹活动中,除了提供螃蟹,还给幼儿提供筷子或小棍让幼儿可以拨弄螃蟹,幼儿拿着小棍触碰螃蟹,螃蟹举起螯足夹住小棍让幼儿直接感受螃蟹的螯足的作用和力量。幼儿还用小棍将螃蟹翻过来看螃蟹胸甲又观察到螃蟹雌、雄的不同外形特点,幼儿在这种玩玩弄弄中兴趣盎然,不断有新的发现。
  再次,材料投放要有层次。要根据活动的推进情况逐一提供,如果一开始就投入所有的材料,观察目标和内容太多太散,幼儿就不能细致的观察和探究,从而影响了对事物的探究深度。如前面说的认识萝卜,牙签就应在后面投放,如果一开始就投放,很多幼儿会玩牙签而不是细致的观察萝卜外形特点了。
  二、多种形式开展活动
  幼儿在生活中,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科学经验。幼儿园的活动有正式学习活动和非正式学习活动,科学活动的形式也是如此。除了正式的科学认识活动,还可以利用散步、区域游戏、帮厨劳动让幼儿习得经验。
  1.散步活动。散步活动是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如:每天餐后带幼儿找找幼儿园的树。观察树叶、花、果实是什么样子?每天什么变化?一学期下来幼儿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树。又如:秋冬天在轻松的散步中,让幼儿自由结伴或自主观察各种颜色、形状的落叶,捡捡树叶,对比观察落叶树与长绿树的不同,观察叶脉及摸摸其质感,通过多次观察与比较,观察能力就能大大提高,日积月累,幼儿的收获可想而知。
  2.幫厨劳动。帮厨劳动中,有意识地让幼儿帮助食堂整理蔬菜、鱼虾等活动。教师不给幼儿任何压力,目的是给幼儿提供接触自然生物的机会,让幼儿在整理过程中,自然、自主的发现其中的奥秘。如:在整理蔬菜时,自然的认识其根、茎、叶,剪虾时发现虾有须和额剑等。教师只需在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有什么发现,或在幼儿有疑问时进行引导就行了。
  三、适当组织与指导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观点认为:科学知识是不能由教师教给幼儿的,而是要通过他们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同时,科学知识是个人建构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允许每个幼儿有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允许每个幼儿经历自己的建构科学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与指导幼儿的过程中,要科学和适当。怎样才是科学和适当的,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得到以下几点看法:
  1.重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要让幼儿自我建构对事物的认识,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给幼儿讲述已有经验的机会。一般我会将此作为活动的开始部分,这样做一来把幼儿学习兴趣一步到位地引到学习的中心点上,另一方面了解了幼儿的原有经验能更好的调整和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少走弯路。另外,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活动的目标定位和组织形式也应有别。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通过多种感官来感知未知世界的,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旨是以手动、心动为精髓的指引式发现学习法。要关注看、听、摸、尝、闻。观察认识类活动更应如此。如:认识萝卜活动,要让幼儿观察、感受萝卜外部和内部特征,品尝味道。幼儿通过摸摸、捏捏、看看、用牙签操弄、尝试后说:“萝卜的外部是滑滑地、硬硬地、凉凉地、里面有好多水分,吃起来脆脆地。萝卜有的是圆圆的,有的长长的,还有不同的颜色。”这些经验的获得,都是幼儿通用各种感官获取的。同时,也要注意多种感官并不是同时调用,而是合理调用或分层调用。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外形结构特征时,最好不要有动作和声音的干扰。让幼儿听时,手上最好没有东西或其它事物的干扰专心听。
  3.提问的层次与技巧。观察认识类的科学活动,开始的提问要能启发幼儿发现与探索。一个科学活动如果被一个待答的问题所启动,就会成为一项富用挑战性的发现学习,也就是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与学习兴趣。如了解幼儿原和经验可以问:“你知道关于XXX的哪些事情?”之后让幼儿带着问题的观察:“去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秘密?”注意过程中的提问要能促进幼儿的推理与思考。如,在观察鸡与鹅后,幼儿发现鸡鹅的脚不一样就顺势问:“不一样的脚会为会有不同的作用呢?”引发幼儿对鸡和鹅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内在联系的思考。
  4.给幼儿交流的平台。观察活动中,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看到什么说什么。给幼儿观察后充分表达的机会,教师将幼儿讲述内容,事实求是的图示出来肯定幼儿观察的结果,激发幼儿再继续探究的欲望,这样就可以在帮助幼儿获取科学知识经验的同时,也发展幼儿语言。另外还要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表达认同与质疑并说明理由,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点,大家认同的和不一致的一起验证,这个过程是帮助幼儿在原有经验上重新建构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幼儿科学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手段。
  5.活动的经验拓展。科学观察认识类事物是多维的,是立体的,涵盖的知识点是十分丰富的,而一个教学活动能解决的问题,让幼儿获得的经验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教学活动后,我们还要进行相关的延伸活动,准备相关材料,拓展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经验。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惠丰幼儿园)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放射科行PCI手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循证
课堂生态的建立对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课堂教学生态的概念和内涵、本质和结构进行了阐述,并从生态学视角提出了课堂生态构建策略,期望为教育改革
2005年,云南省勐醒农场抓住机遇,稳步发展非公经济,全场实现经济总产值1732.11万元,比上年增加487.44万元,增幅达到28%;纯收入达到806万元,比上年增加302.57万元,增幅达到37.5%,从业人员人均
介绍高电流密度自然循环复极式离子膜电解槽改造为膜极距电解槽过程中,对阴极液循环系统进行化学清洗,消除铁离子富集在阴极网造成的槽电压升高。
2012年5月,泰兴开发区重大项目开发进入收获期。2011年年11月,鉴于氯碱产业链下游需求旺盛的新形势,新浦化学第5次扩产,追加投资近2亿美元,上马30万t/a离子膜法烧碱和32万t/a氯乙烯
又是一年春水绿。正值春采时节,记者走进皖南茶区,在这里不仅领略了翠绿山岗的茶园生态美景和经济大发展后写在干部职工脸上的坚定的自信心,同时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安徽农垦
为发挥院所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实现资源互通,打造一流的高端实验室,2012年5月24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与乌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此次合作项目为集“科
20年前,他带领全家开垦荒地,创办了团场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10年来,靠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之路,并成为闻名全师的劳动模范,大家送他外号“郝百万”。20年后,虽已退休的他仍不辍劳作,要
笔者最近到江苏省弶港农场参观考察了一段时间,期间的耳闻目睹无不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说那路灯林立、灯火辉煌的夜晚,也不说那些勤劳致富、春风满面的弶港人,单说那设施
介绍了一种气固流化床加料装置的自动控制原理、配套设备的选型及其在三氯氢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