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咋就有个“陕西村”?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75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回眸
  
  有这样一件事情。在前苏联时期,一位在莫斯科学习的中国记者遇到一位相貌与中国人没有半点差别的访客,要与这位中国记者畅叙亲情。可是,这位访客操着一口一百多年前的晚清陕西方言,让记者“似懂非懂”,无奈,最后访客只得放弃了用他的“中国老话”与记者沟通,改用俄语交谈。
  原来,这位访客是一位“东干人”,他的祖先来自中国陕西。在中亚地区已经生活了一百二十多年。那么,东干人到底是什么人呢?他们怎么会说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古话呢?要理清这个脉络,还要翻开中国的近代史。
  1862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晚期,我国西北陕西等地的回民联合当地各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反清起义,同太平军、捻军遥相呼应,对清政府的统治构成了极大威胁。
  清政府调集重兵镇压起义,但是屡战屡败,几易主帅之后,最后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左宗棠对起义队伍采取了招抚分化和剿灭相结合的策略,而起义军缺乏领导核心,逐渐被各个击破。1877年,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征战,一支起义军队伍溃败到了新疆的天山脚下,这时,起义军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为避免全军覆灭,起义军决定向西翻越天山山脉,进入中亚。
  这一年深冬,大雪封山,起义军每一家留一人在国内,以防绝户,然后在领袖白彦虎的率领下,越过海拔5千至5千米以上的高原。后有清兵追击,前有雪山阻路,70%的人或战死、或冻死、或饿死、或倒在雪崩中,只有约五千人来到中亚,扎下了“营盘”。
  最初,这支外来的队伍与本地人也不无摩擦冲突,生存条件非常险恶。所幸的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当地最终接纳了他们,沙皇分给他们土地,准许他们垦殖开荒,并免除了他们十年的赋税。后来,在苏联时期的民族普查中,他们被称为“东干族”。“东干”是汉语“东岸子”的音译,“东干人”就是陕西方言“东边的人”。
  
  移民生活
  
  “他们是中国以外最大的回民社会群体”,历史学家这样为东干人定义。
  今天东干人的人数达到12万,他们的语言在世界上是独具特色的:用俄罗斯字母拼写中国语言,准确地说,拼写的是中国古代的陕西方言。所以他们虽然住在中亚,使用俄罗斯语,说古中国话,但是他们的文字俄罗斯人不认识,中国人也看不懂。相应地,东干人也拥有以斯拉夫语拼写的报纸及完整的一至十二号的课本教材。
  与中国隔绝近百年后,这些东干民族的生活方式,有些还停留在清朝时代,比如在他们的日常用语中,称呼首相、总统为“皇上”或“皇帝”,政府机构叫做“衙门”,警察叫“衙役”,学校叫“学堂”,上学或上课叫“上学堂”。
  从120多年前迁居到中亚后,一直到现在,他们仍保留了古老中国的结婚习俗。
  一是青年人的婚姻通过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当男女到了成人年龄,一般都是通过多次的说媒,才可完婚,并确定媒金、嫁妆。
  第二是青年女子从小就要学会缝制结婚的嫁妆,尤其是婚礼服饰和鞋袜,都是以旧时中国的传统手工缝制、刺绣,以便在结婚那天穿上。
  婚礼当天,新娘还要把头发弄成清朝时代的“燕燕头”。这种风俗在今日的中国已极为少见,却被这些中亚的回民保留了下来。
  
  百年贡献
  
  在中亚,从中国回民第一代起,他们就已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政治社会生活,现在最大的中亚回民村哨葫芦村,就是最早被沙皇亚历山大命名的。
  当年,东干人还参加了俄土、俄日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更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例如吉尔吉斯米粮坊村的王阿訇,就曾获苏联最高英雄奖,该村还为他建了英雄纪念馆。更有政治人物马三奇,在哈萨克回民村营盘以及阿拉木图市,都有街道以他来命名。
  一百多年来,东干人已融入了当地生活,他们曾是全苏联少数民族中,文化程度最高的民族,人才辈出,涌现了大批卫国英雄、音乐家、画家、艺术家、教授和出色的农民等,为他们所在国的进步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他文献
自动搅拌的咖啡杯
期刊
蝙蝠吃什么?当然是虫子啦!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蝙蝠仍然能在夜晚用超声波捕捉飞虫。这已经是它们尽人皆知的绝技了。然而,有些蝙蝠的胃口更大,吃蚊子、苍蝇已经满足不了它们的雄心壮志。它们决心去挑战那些更大的猎物。比如:鱼。  可是……鱼在水里,蝙蝠在天上,它们能吃得到嘴吗?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场惊险的“蝠鱼大战”!  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后足异常发达,长而锋利的爪向前弯曲,足底光滑少毛,适合
火药,和罗盘、造纸术、活字印刷术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代表。可是,总有些人怀疑,火药到底是不是最先由中国人发明的呢?在其他国家的一些历史书上,也记载着不少神秘的故事,似乎和火药有关……    “海之火”之谜    公元673年的一天,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里,来了一个穿着褐色袍子的希腊僧侣。他要求拜见拜占庭的皇帝康斯坦丁四世,说是要向他进献一件秘宝。  皇帝勉强接见
什么东西可以躲在只有巴掌大小的手机里,而且还是几十亿个?  这可是个不简单的学术问题。两位推理界大师决定通过“肥肠专业”的推理,来找出这个神秘的家伙!  手机里面有什么呢?芯片!秘密一定在复杂的芯片上!  芯片上面有什么呢?晶体管!所以这几十亿个一定是晶体管了!  在兩位十分符合“逻辑”的推理下,正确的答案悄然浮出水面。藏在手机的芯片中、数量有着几十亿个的小玩意儿就是——晶体管。  晶体管可以做到
动物们的尾巴各式各样,那一条条功能不一的尾巴看着真让人羡慕!  我希望有一条小松鼠的尾巴。因为小松鼠的尾巴毛茸茸的,摸上去可舒服了。如果我有一条这样的尾巴,天冷时,我可以把它当大衣;午睡时,它是一个十分舒服的枕头;下雨时,我还可以把它当伞。不过,天气炎热的时候可就不妙了。  我还希望有一条金鱼的尾巴。金鱼的尾巴强壮有力。如果我有了这样一条尾巴,我就可以在水中来去自如,游泳比赛的第一名非我莫属!我还
“佩普基诺”是一种迷你西瓜,又称拇指西瓜。它原本是南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一个“成年”普通西瓜长约为13—48厘米,直径约17厘米,但“佩普基诺”仅有3厘米长。虽然外表与普通西瓜无异,但“佩普基诺”的内瓤为青绿色,口感如黄瓜般清脆爽口。营养价值比普通西瓜高,可直接食用。1987年一家荷兰公司开始在美国和亚洲种植这种奇妙的植物。它的生长周期是60—85天,一根瓜藤上的产量可以达到60—100只。
集装箱变家居  在许多国家的港口、码头,人们都能看到大量被闲置的集装箱。虽然一些无家可归者早就开始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家”,但它们毕竟是铁做的,里面不通风,而且十分闷热。不过,仍然有很多建筑设计师还在开动脑筋,争取经过改造,将这些废置的集装箱利用起来,变成适合办公和居住的简易房间。    飞机旅馆  家用电器报废了可以卖给回收站,那——飞机报废了该怎么办?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商人奥斯卡·迪奥斯有了新创
我的腦袋里有所大房子,里面住满了热情的想象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过了二十年,我发明了一个机器人叫爱爱。你知道吗?爱爱与我的一天可让人羡慕了!  先说说爱爱的样子吧!她有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双灵巧的手,一双走路非常快的“飞毛腿”,和人长得很像。而且爱爱不用充电,她可以吸收我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以吃掉不可回收的垃圾。  清晨,我正在甜美的梦中游荡。突然,“主人,该起床了!”爱爱走过来说。我醒过来,马上穿上衣服、洗漱,对爱
中国有个北极村,那就是黑龙江的漠河,它是我国的北极,但离北极圈还有1000000米。从漠河往北,穿过北极圈,进入西伯利亚北部的广袤地区,才算进入了北极。  北极有动植物吗?  提到北极,第一印象肯定是常年被冰雪覆盖,气温极低,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动物植物真的能生存下来吗?在北极的生物种类繁多,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麝牛,其次是驯鹿、狼、狐狸和旅鼠,还有大量的植物和昆虫;海洋中最大的动物是鲸,还有海象、海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