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听觉转向中的有声阅读

来源 :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_su26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技术的发展驱动阅读从视觉空间转向听觉空间,重新诉诸听觉的有声阅读成为当代典型的声音景观.有声读物与传统的朗读、听书一脉相承,在媒介技术的辅助下也具有了印刷文本的留存性和自由性优势,可以说是对两种阅读形式的继承和发展.有声阅读经历了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过程,因此也注定了具有通俗调性.此外,有声阅读空间作为一种听觉空间,具有社会性和私人化的特征.
其他文献
短视频的普及赋予了个体自主创作的能力,但其简单易操作的使用特性也使得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能轻易进入内容生产的领域.儿童作为短视频领域稀缺的资源,正被资本置于商业语境与生产逻辑之下,孩子们在凝视中被异化为只会表演的工具人.在媒介环境的影响下,网红儿童的行为和外貌都呈现出了成人化倾向,这与儿童自身的成长环境和外部商业力量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政府筑牢法律防线,平台学会履责并提高儿童用户的准入门槛,家庭和学校加固教育的壁垒,才能为儿童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群参与已经成为粉丝了解偶像、追逐偶像必不可少的行为.本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情感依恋的理论视角出发,以张国荣微博超话社区的粉丝参与行为为例,探究情感依恋如何引导粉丝的超话参与行为.研究发现,虚拟社群情感依恋会促使虚拟社群参与成为粉丝的习惯,同时会被粉丝们在生活中的压力或际遇所唤起,并指导他们选择不同的虚拟社群参与策略.
《丁真的世界》呈现的田野生活,是现代人内心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们面临现代性焦虑、陷入精神危机的状况.《丁真的世界》正是媒体经过加工和美化的拟态环境,是一个有选择的仿真的世界.但是,人们的现代性焦虑想要通过对田野的想象与寄托来治愈是“治标不治本”的,消费狂欢的背后只是人们在暂时地逃离现实,逃离现代社会的压力和焦虑.对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消费能否解决实际的问题.
从“社畜”到“打工人”,网民掀起一场又一场网络狂欢,究其根源,是出于人类本身对态度表达和情绪宣泄的需要.在“打工人”事件中,同样使用了阶级性话语,但戏谑冲淡了严肃冷硬的冲突意味,网民的重点在于情感宣泄和流行文化的身份认同,阶级性话语中原本的反抗意识被消解.尽管网民化用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戏称自己为“码农”“电视民工”等,但后者囿于媒介素养、社会经济地位等要素的制约,其实被排除在游戏之外.与资本关系紧密的中上阶层没有在狂欢中缺席,而是借“打工人”包装营销.传统主流媒体的态度较为审慎,多通过对“努力”“劳动
网络红人、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为中国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李子柒海外视频内容文本的分析与海外用户评论的观察,结合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与“召唤结构”,发现李子柒通过构建个人符号和田园生活空间,展现中华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满足海外用户对她的身份期待、情感期待和文化期待;运用低语境叙事手段,召唤人文情怀,打破海外用户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李子柒注重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传播仪式感,以此感召海外用户观看其视频.
作为当下备受关注的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就是对不同的游戏英雄的皮肤售卖.游戏皮肤是游戏开发商推出的符号性商品,在玩家的互动过程中,使其产生了更多的意义,如玩家形象的修饰、玩家消费自由的表达、社会层次的划分以及游戏实力的彰显等.在追寻符号意义的过程中,游戏玩家应该警惕这种消费意识形态的“异化”,避免陷入消费意识形态的陷阱.
在互联网社会,受众进行社会呈现的场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被虚拟的间接交往所取代.如何从后台出发,培养受众健康的微信前台行为方式,是当今微信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利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框架,研究了微信用户的行为方式.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微信用户的前台线上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用户坚守社会规则,明确个人投射的情景定义与角色规定,又需要尊重其他用户,以建构和谐、理性、文明的移动互联网络生态.
线下剧本杀颇受年轻玩家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借助环境营造、推理与自我演绎、DM引导、互动社交等方式,赋予参与者极强的沉浸感、参与感.在玩剧本杀的全过程中,玩家能够处于心流状态.未来,线下剧本杀的发展应继续竭力为玩家提供这种沉浸体验,挖掘优质的剧本,并抓住玩家首次消费的沉浸感,打造剧本杀IP,使线下剧本杀的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挥.
随着粉丝的力量不断增强和粉丝经济的出现,媒介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思路.如今的媒介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之前的“表层融合”步入“深层融合”,不仅终端产品有所融合,从内容、业务技能、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尝试.“if爱与美好”就是在粉丝经济这一模式下出现的自媒体账号.它利用一线明星、一线品牌、高价值内容的多平台分发、打造个人移动自媒体以及运用大数据围绕粉丝设计O2O等运营措施,成为同类账号中的佼佼者,发展势头强劲.粉丝经济的发展是将目标转向“人”,媒介融合对粉丝经济的利用还处于摸索中.
在当前社会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以三、四、五线城市为代表的下沉市场消费正在逐渐升级,形成一片可待充分挖掘的蓝海领域.从用户下沉、内容下沉、问答下沉、大V逃离四个层面看,知乎平台形成了下沉路径:从精英用户到“新知青年”,从精英问答社区到普惠内容平台,从“认知盈余”到“体验盈余”,头部用户集体逃离,社交蒸发冷却效应问题日渐突出.在用户监管尚不成型和商业策略尚不完善的情境下,负面影响随之而来.知乎只有制定清晰的下沉策略,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用户下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