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捕鱼到护河,七旬夫妻的都柳江之恋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75岁的陆玉全,是从江县都柳江支流四寨河上的第二代“渔船崽”。1969年,陸玉全和邻船的“渔船妹”黄梅冬成亲,俩人一直在都柳江上靠捕鱼维持生计。2000年,陆玉全夫妇建起了新房,但长期生活在船上的他们,无法舍弃对都柳江的爱,依然每天摇着那条熟悉的小船穿梭在江上,打捞垃圾,宣传护鱼护河和生态环保政策,成了都柳江上支流四寨河的两个义务护河员。陆玉全说:“没有都柳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过去我们享受了大自然的馈赠,现在我们要回馈大自然,让都柳江永远清澈,让人们在美丽的环境里更好地生活。”(贵州图片库 张晖/摄)
其他文献
近日,黔西南州关工委、兴仁市关工委联合组织到兴仁市凤凰中学开展“学习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和“党旗在心中高高飘扬——老少携手共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教育宣讲活动,兴仁市94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吴念孔应邀给师生们作宣讲。黔西南州委原副书记、省水利厅原正厅级纪检员、州关工委主任田忠明,兴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局局长、市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谭巍出席活动,凤凰中学500余名師
期刊
4月20日,从江县召开2021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总结回顾2020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指明2021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思路并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老干部局局长、关工委第一主任李小锋出席会议。会议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副局长、县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温莹敏主持。  会议要求,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加强思想建设、组
期刊
为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分利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契机,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  典型事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助力榜样引领。利用革命先烈和县救火英雄“杨瑞伦”英雄事迹为载体,组织广大青少年走进烈士陵园爱国教育基地,通过瞻仰英雄事迹、聆听“五老”宣讲革命英雄故事等形式与课堂上典型形象结合起来,鲜活人物栩栩如生,使广大青少年感受到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令人心潮澎湃
期刊
近日,毕节市关工委原地区人大工委主任、市关工委主任周长琦一行6人到金沙县安底镇调研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金沙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县直机关工委书记、县委党校校长熊伟及相关同志陪同调研。  调研组实地察看了安底镇温泉村示范基地建设、劳动教育体验区、民宿体验区情况之后,召开了座谈会。安底镇党委书记就安底镇开展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和“校社融合”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  调研组对安底
期刊
近日,正安縣政协办、关工委、教育局、团县委、妇联、春雨义工协会、重庆华升(正安)律师事务所等11家单位在正安县第三中学联合举办了“把爱带回家”公开课线上教学(“四送”即送家风故事、送家教服务、送法治安全、送社会关爱)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在现场参加,全县中小学生及家长在线收看听讲。  县政协副主席、县关工委主任吴萍主持活动。县政协教科委主任冯其伟,县妇联主席黄奕,团县委副书记张艺波,县关工委副主任骆科
期刊
芳菲四月,人间春好。  听春雨敲窗,随春风引路,闻春阳生香,看它把新绿染上光芒,将红紫点上薄妆,春天每天都是一个新的模样,总是让人充满新的希望。  真好,我们期待的那个春天就在眼前,寒冷远去,忧愁远离,可呼朋唤友,从容笑语看尽满城桃李。  你的城市是否也是春意融融,你的脚步是否还是往来匆匆,记得偶尔要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看一看眼前的春景。  在轻燕逐春的盘旋里,在早天弥漫的云烟里,在你凝眸的
期刊
近日,习水县关工委联合习水企业家商会关工委、贵州省厚德公益基金会,在东皇街道岷山路社区益童乐园举行“关心下一代活動室”授牌暨“关爱后代,助力成长”党史宣讲活动。习水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平,副主任王德洪,习水企业家商会党委副书记、企业家商会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钟自良,贵州省厚德公益基金会理事陈友强,秘书长冉旭林,岷山路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部平等出席,50多名青少年参加活动。  李平和王部平向岷山路社区“益童
期刊
老年人某些语言能力的衰退,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语用表达能力的衰退,往往会导致老年人在社会交往中容易与年轻人产生代沟,甚至与人发生矛盾冲突。这成为诸多老年人面临的基础性问题,也是迟暮之年亟待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语言停顿、重复和不连贯的语言表达在部分老年人口语表达中并不少见,这其实是老年人语用表达能力衰退的表现。除此之外,老年人语用表达能力衰退还有如下表现:一是字词差错,句序颠倒;二是
期刊
今年50岁的卢华英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的一个雕刻世家,从小开始学习雕刻技藝。20世纪90年代,卢华英来到贵州省赤水市,与竹雕结下不解情缘,她将东阳木雕技法融入赤水竹雕,雕刻出带有山水、虫鱼、花草、人物、禽兽等图案的各种工艺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2019年6月,赤水“竹雕工艺”被列入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将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卢华英免费培训学员,使赤水竹雕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期刊
74岁的赵同泽是山西太原一名开挖掘机的退休工人,他从儿时起就喜欢在胶泥上刻画,一把凿刀、一盏明灯、一块石头,老人坚持了数十年。在石头上进行人物肖像的素描,然后再進行雕刻,之后将湿的宣纸放到雕刻好的石板上,用刷子刷,最后将拓片立体装裱。这几年来,赵同泽开始在工具上下功夫,包括拓包、雕刻刀具等已经自创了六七百种。“将来准备开个展览馆,将我的作品以及我自创的工具陈列在展览馆,供大家观赏。”赵同泽笑着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