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毛作品中的流浪意识的觉醒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三毛的中期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中,她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的所见所闻,以及零散的生活细节与经历,尽管这只是她一生流浪的一个阶段,但是透过散文集中的散文可以看到其中反映出了三毛内心的流浪意识进一步觉醒和她一生的追寻,而这一类型的自我放逐式生活正是由于寻求生命意义的主动流浪意识造成的。在文集中她表现出追求生命的本真和自身独特的思想个性,带给读者极具感染力的艺术享受。本文通过对《撒哈拉的故事》这部散文集中的流浪意识的表达的解读,分析她自身流浪意识觉醒的因素,对其作品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流浪意识;觉醒
  一、自身独特个性的释放
  散文中三毛用第一人称“我”来记录撒哈拉的生活,所有一切的情节,一切的经历都是围绕着“我”来展开的,而没有其他覆盖过作者本身主角光环的人物,就连叙事也是平铺直叙地来描写“我”在撒哈拉生活的一点一滴,直率地表达出“我”的情感,沙漠故事也在三毛这样独特自我个性的影响下,回归到“我”这个人物本身极度自我的个性上来。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创作时流浪意识觉醒的表现,严格来说,就是三毛独特个性的释放。三毛曾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于是,这个荷西口中的“异乡人”,把沙漠的流浪当成了个性释放的理想之地。对于撒哈拉沙漠这么一个荒凉、贫苦、炎热、蛮荒的地方,三毛内心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个性会不自觉的利用心灵上自我放逐来逃离现实世界的孤独与痛苦,而撒哈拉这个远离现代文明的沙漠环境也催生了她自身流浪意识的觉醒。
  二、追求乌托邦式的个人理想
  在黄建华先生的文章中三毛被这样评价:“三毛的流浪有她的理想和愿望的,是一种诗意的,带有乌托邦色彩的追寻。”
  这片撒哈拉沙漠实际上深深刺激了她心底深处的流浪者的那个“家”的感觉,不单单是因为荷西这一个心灵的归宿始终陪在她身边,更是因为三毛把浪迹撒哈拉当成她乌托邦流浪理想的“家”的所在。因此她始终觉得那样的感觉是一份来自遥远前世的家乡的味道,而她也不知为什么的把自己“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在三毛看来,能够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她而言就是精神上的文明,无论撒哈拉沙漠多么愚昧无知的蛮荒环境,或者是面对沙漠生活中困苦现实的考验,三毛都能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她在散文集里用了大量幽默、调侃的语言描述着自己是如何在沙漠旅居中看尽世间百态,对困难应对自如,用轻松幽默地笔调展现着异国的美丽风情和生活中细小的甜蜜,只因撒哈拉沙漠对她来说是有着“一片诗意的苍凉”的乌托邦理想之地,她依然没有放弃当初的选择,可见自我理想的实现让三毛的流浪意识进一步觉醒。
  三、对爱情的渴望
  三毛执着地保留她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去坚持她的流浪,而符合她爱情理想的流浪才能让她的心灵得到解脱。散文集中的《白手起家》一篇中她写道:“除了我父亲鼓励我之外,另外只有一个朋友, 他不笑话我,也不阻止我,更不拖累我。”,“他,也默默地收拾了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矿公司找到了事,安定下来,等我独自去非洲时好照顾我......我便决定要跟他海角天涯一辈子流浪下去了”,于是当得到了能与其一生追求的流浪相配的永恒爱情之时,也自然地萌生这样的想法。所以说,她流浪意识的觉醒也是源于她对自己爱情观的执着追求,为的是去尽情地在沙漠里体验自己与荷西完美的爱情。
  四、渴望回归自然,探寻生命的意义
  在沙漠结婚前,三毛深入大漠的游牧民族的附近去搭建帐篷居住,当她“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飞奔野羚羊的美景时,我的心才忘记现实生活的枯燥和艰苦。”对于三毛来说,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情感,是她一直寻找的流浪带给她的无法言语的喜悦。对于三毛流浪意识的觉醒,还可以从这一方面看,她是要得到一个通过流浪来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即探寻生命的意义。无论是那沙海天地间壮美的景色,还是沙漠中愚昧落后的撒哈拉威人,在她看来那都是一种人性最真诚的回归,所以三毛看见沙漠居民把生老病死看得如此自然,以一种貌似很优雅的姿态去对待生死之时,她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悟,“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的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来看,三毛从她早期的《雨季不再来》里表现出对人生中无法摆脱的宿命感的无奈,到了《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里已经转变成为不断地思索生命的意义,并找到答案。通过流浪生活得到的生命感悟,给她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创作灵感,而创作灵感成就了《撒哈拉的故事》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韓志湘.论三毛的“我执”创作心态[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9-90.
  [2]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白手起家[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146,131~132,132,131,132.
其他文献
宝石花开  此刻,在荒凉的大漠  塔里木的宝石花在娓娓地诉说  祖国啊祖国,请把责任交给我  此刻,塔里木群星闪烁  佩戴宝石花的石油人  走上塔克拉玛干的大舞台  演绎青春的赞歌——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每一个佩戴宝石花的人  心怀都如此豪情万丈  宝石花,神话了边塞与爱情  宝石花,将石油儿女牵引  从五湖四海来到神秘的塔里木  在这里,神奇的沙漠与胡杨  一万年前就在这里等候
期刊
“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开篇,萧红就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描绘了一幅萧瑟而诡异画面。羸弱的山羊,崎岖的道旁,垂老的榆树,也许还有昏沉沉的黄昏做背景。忙着生,忙着死,正如这山羊忙着咀嚼,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乡村,那一群愚昧无知的老农,也是在这么忙着、赶着的活着。  要看这本书,就必须谈谈萧红的一生,绝非是单单两个字“坎坷”就可以概括的。她的千言万语,拼凑出了一个不屈不挠正义凛然的中国女性
期刊
摘要:米格尔·德·乌纳穆诺是西班牙著名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是98一代的最重要作家及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乌纳穆诺作为20世纪西班牙文学重要人物,他深深为西班牙社会现实忧虑,终生不懈创作,揭露社会问题,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乌纳穆诺的作品中,对于人性及人类的存在的哲学思考也始终是他重要的主题之一,并且对其他作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发表于1914年的小说《迷雾》是乌纳穆诺的代表作之一,
期刊
摘要:作为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两个重要文学思潮现象,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在时间和内容上都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以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学》刊登的刘心武《班主任》为滥觞,伤痕文学开始奠定其以揭露和控诉为特征的文旨基调。与这个思潮一起被人们关注和记住的另一篇文章,是卢新华的《伤痕》,1978年8月发表于《文汇报》。再加上旅美华裔学者许芥昱《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中共文学讨论会的讲话》中据此提及的“Hur
期刊
摘要:《傲慢与偏见》以贝内特家庭几个女儿的婚姻情况为线索,展开对不同婚恋状况的叙述与表达。贝内特家庭中父母的婚恋观对女儿们的婚恋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贝内特先生理性的婚姻观对伊丽莎白性格培养以及婚姻选择的积极影响;贝内特太太拜金的婚姻观以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莉迪亚虚荣的婚姻观。通过对比女儿幸福与荒唐的不同婚姻结果,反思家庭环境及教育对子女的不同影响,揭示理性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以《爵士乐》中的黑人在历史与社会变迁下的痛苦与困惑为研究对象,探讨黑人如何正视历史,秉持传统文化之根,如何以爱之名化解仇恨,重构文化身份。  关键词:黑人民族;历史;文化之根;爱;重构身份  《爵士乐》是托妮·莫里森现代小说中的不朽的篇章。盖茨(Henry Louis Gates, Jr.)指出,“莫里森的小说总是象征着人类的共同命运,既描述又超越了性别、种族和阶级的界限。”[1]《爵士
期刊
摘要:对人类男女两性进行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学界、文学界、艺术界研究的重点。受西方近代女性解放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涌现出了大批的女性主义色彩鲜明的相关作品。《李双双小传》就是其中的代表。笔者试图以该作品为案例进行分析,来探讨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义体现形式。  关键词:《李双双小传》;女性主义;女性解放  在二十世纪的社会背景变革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坛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具体的变化,其现代化的
期刊
摘要:在影视艺术已十分成熟的当下,“镜头语言”成为“诗如画”的新内涵。莱辛的《拉奥孔》认为文学宜表现在时间中延续的事物,为诗词的镜头语言奠定了哲学基础。镜头语言在前媒介时期出现,根源于诗词家们的视觉经验、心理经验和语词的驾驭技巧。  关键词:诗如画;诗词鉴赏;镜头语言  除了雪月空明般的静美平和,唐宋诗词中更有云雷奋发、奔走流动,如电影镜头的篇什。诗词家们将独特的生活经验与非凡的创造力融合,将那些
期刊
摘要:近年来,蔡骏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悬疑小说家之一,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蔡骏和他的小说进行分析。首先,他创造了自己小说的风格类型——“心理悬疑小说”;其次,他把神秘、推理、恐怖融于一体,形成自己创作小说的独特构思;再次,他的作品虽然在市场上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但是还明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模式化的情节设置、心理分析薄弱、缺乏思想性等问题,这是他需要改进的方面。  关键词:蔡骏;悬疑
期刊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向阳开,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新春来……”每当《红梅赞》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在耳边响起,《红岩》这部小说中的感人情节就会历历在目,激励着我学习、弘扬革命先烈的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红岩》这部小说描写了许云峰领导工人运动,江姐、双枪老太婆开展华蓥山武装斗争,成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