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5a来黄河源区沙质荒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

来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67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3S"技术,对黄河源区1975~2019年沙质荒漠化土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沙质荒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先增大而后减小、总体减小,程度先增强而后减弱、总体减弱,截止2019年底,沙质荒漠化土地在研究区仍占有较大比例,程度以中度为主;沙质荒漠化的景观多样性先增大而后减小、优势度与破碎度均先减小而后增大,景观格局的复杂程度加重,出现了分割、破碎化、缩小与消失的景观变化过程;气候条件中的升温、大风与人类活动中的超载、过牧等要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沙质荒漠化土地在2000年以前的快速发
其他文献
为实现通过遥感手段对滑坡灾情进行评价、对滑坡滑动性质做出判断的目的,本文以不同时间的Sentinel-2和UAV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光学遥感影像配准与关联(COSI-Corr)方法提取江顶崖滑坡的水平位移。对比分析了以同源和多源影像为数据源的计算结果,探究COSI-Corr对多源影像数据的兼容性。同源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2018年江顶崖滑坡最大位移为140 m,平均位移为20.6 m。滑坡上部位移大
期刊
矢量地理数据中的敏感点状信息,具有重要的国防和经济价值。本文结合信息伪装和矢量地理数据的特点,分析了点状矢量数据伪装的原则,提出一种基于ELGamal算法的点状矢量地理数据伪装方法,利用公钥技术将一个重要属性值转换为一组属性对的形式,并能保证表达形式的合理性。通过在单点坐标和考虑缓冲区的多点坐标值中进行试验分析,发现该方法能够满足点状矢量地理数据伪装的基本原则,为重要点状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提供支
期刊
Cesium是当前最先进的开源三维GIS框架,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可直接在浏览器页面上展示三维虚拟地球并叠加丰富的地理要素,同时可以集成影像服务、地形服务、矢量服务和三维模型等。本文研究了基于Cesium的三维可视化场景建设及发布浏览技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可以将各种要素数据进行处理符合Cesium标准的格式,并进行发布和浏览。验证了通过Cesium技术搭建三维可视化场景并进行发布浏览的可行性。
期刊
针对当前新型基础测绘建设中开展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三维化、实体化升级改造探索,本文提出了借鉴瑞士三维地形数据库(Swisstopo 3D geodata)建设的相关技术方法。分析了Swisstopo 3D geodata的数据结构与内容,以及其实现各类地形实体对象三维化、实体化的技术方法,并介绍了其数据采集更新与数据应用情况等其他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其对我国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的借鉴意义:(1)
期刊
本文研究探索了对已有1:10 000地形图存量数据进行实体化改造,进而生产地理实体数据的方法,通过数据语义映射、模板化、自动化抽取、辅助编辑等过程,建立从地形图数据到地理实体数据的一整套可行的工艺方法。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的建设在促进社会交通事业的发展中意义重大,而公路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关键工作就是测量工作,测量工作贯穿于公路设计和施工阶段,包括选线、定线、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的过程,公路工程在施工前期阶段的测量决定了整个施工阶段测量成果的质量,并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经济投资的成效,也更表明了前期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旨在探讨公路工程施工的前期测量工作,为公路施工打下坚实的工作。公路
期刊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交通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愈发重要。交通是保证城市建设和区域建设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随着我国交通需求的持续增加,路桥工程作为我国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一步提高路桥工程建设的质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一般认为,在路桥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的测量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路桥工程的测量,能够进一步对焦路桥工程中的问题,切实保证路桥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目
期刊
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公路隧道进行了地质勘察研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可以大致得到该隧道洞身范围内各地层及基岩风化层厚度、基岩起伏情况、不同岩性接触关系、构造,判明基岩裂隙水的位置及赋水情况。由于电磁探测的体积效应与地球物理探测的多解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进一步结合其他勘察手段获取更为精确的地质断面。
期刊
为了实现对可溶岩区公路路线范围内的隐伏岩溶发育规模及形态进行高精度勘察,为后期处治设计提供翔实可靠的地质依据,在公路塌陷区域岩溶勘察中引入了一种新技术——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成像技术.文中首先对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简述;然后论述了该方法的4种主要技术特点;紧接着对该方法的质量控制原则及数据处理流程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最后利用该方法在惠清高速公路岩溶塌陷区探测中进行实际应用,成像结
期刊
传统公路遥感地质勘察方法较难获取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区信息,影响后续山区公路选线。为此,采用一种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山区公路遥感地质勘察方法。以青海省沿黄公路隆务峡至公伯峡段为研究区,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entinel-1A影像,通过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路线范围内沿雷达视线(LOS)方向的地表形变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坡向方向的形变信息,然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典型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