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

来源 :人口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j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在统一的时间,用统一的方法和项目,对全国人口进行的全面调查。我们的伟大祖国,是一个拥有10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社会主义大国。然而,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在经济上比较落后,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人口普查,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有计划地限制人口增长,统筹兼顾,安排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我们进行人口普查,就
其他文献
<正> 江城四月,春意盎然。松花江畔,林荫路旁,到处耸立着宣传“三普及”——普及人口理论、普及节育知识、普及优生知识的巨幅宣传画和标语牌;公共场所,动人的标语条幅,更是琳琅满目。去年年底,在中共吉林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市计划生育办公室主持召开了宣传工作会议,专门讨论、研究了如何开展“三普及”宣传教育的问
中国现阶段的环境污染现状十分严峻,将大面积同步观测、可动态掌握信息、成本效益高的遥感技术深入于环境监测领域十分必要,意义重大。目前,环境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宏观环境质量和生态监测方面。本文章将阐述遥感技术于水、气、土壤、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运用状况及前景。
<正> 同1964年人口普查时比较,18年间,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增加如下表。数字表明:尽管受到了十年内乱的干扰,我国的教育事业仍有相当的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十二大精神,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正> 生育观指导着人们的生育行为。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阶级都有不同的生育观。生育观的形成有其社会、经济、文化、思想意识、传统习惯等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它和其它意识形态一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它并不随着社会制度的消亡而立即退出历史舞台,正如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旧生育观,直到现在仍有相当大的影响,成为贯彻执行现行人口政策的严重障碍。因此,破除旧的封建主义的生育观,树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育观,已经成为控制我国人口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我国封建主义生育观的特征及其形成的条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逐
<正> 控制我国人口是一项关系到四化建设速度、子孙后代幸福和全国人民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重大措施。人口控制是要通过一系列社会措施,调节有生育能力的社会成员的生育动机,并改变他们的生育态度,形成一股节制生育的社会风气,从而实现社会需要的人口目标。这些问题都与社会学紧密相关。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以湖北省人口控制的先进典型——咸宁县大桥公社为例,对生育动机、生育态度以及控制生育的社会措施进行一些社会学分析。一、对生育动机的社会学分析人口控制实质上是生育控制,生育控制实质上是对生育行为的控制。社会心理
阅读杜威,是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是教育信仰者的异域旅程.我怀着期待,带着好奇,翻开了《杜威教育名篇》,渐渐走近了杜威.震撼于先生思维的深刻和犀利,阅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
<正> 我们桦甸镇位于桦甸县城,所属10个大队、7个街道,16,885人;加上县直单位和驻镇国营以及省、市营厂矿,总人口为81,426人。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由于全镇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指示和政策规定,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层层落实“双包”责任制,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1980年虽是多灾的年景,仍然夺得了好收成,实现了“两增一降”:人均产粮由上年的433斤,提高到462斤,(人均产菜由75年的1,696斤,提高到3,728斤);人均收入由上一年的171元,提高到186
<正> 健全的国民经济循环,是物质生产总过程与人口生产过程相互转化的辩证运动过程。物质总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以产品的生活消费为质变点向人口总生产转化,人口总生产包括人类自身生产(含劳动力的生产)、劳动力分配、流动(就业过程)、消费(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用于生产消费),也是四个环节,以劳动力的生产消费为质变点向物质总生产转化。两种生产的相互转化在不断进行,人化为物、物化为人,周而复始、循环不己。这种由两个生产总过程组成的经济运动,我们称之为“完全经济循环”。
<正> 双阳县鹿乡公社现有10个大队,130个生产队,2,974口人,其中回族、朝鲜族占11.4%。几年来,公社党委坚定不移地贯彻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逐步把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今年以来,共出现计划外怀孕152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5%,人流60例,引产76例,新数率为89.5。到目前,出生189人,其中一胎172人,一胎生育率为91%,计划生育率为92.06%,实现了无三胎生育,予计今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可降到5‰以下。一、正
学生能力的提升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积极性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内在因素,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了能力成长的内在动力。我们要努力创设和营造良好的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沈老师的课创设了几个真实的任务情境,“老师没有去过春秋淹城动物园,让学生设计最佳路径”,通过设计路径这个任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和体会了示意图的要素,真实的任务驱动,比老师简单地灌输更能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