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孩子的双手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明日报》1994.11.13刊登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补救的方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店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陶老的高明之处在于主张解放孩子的双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则故事,对我们教师仍有很大的启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大凡为人师者,都应该也必须认真思考。
  
  一、教师创新的理念是前提
  
  理念是人们行为的指南,科学的先进的富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对于自身的行为和教学实践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的理念,并且自始至终长期不懈地贯彻于教学行为之中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排除功利主义、短期行为,因为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奏效的,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和空间存在。这就要求教师有一个极为明确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创新理念,贯穿教学实施过程即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互动之中,并进行富有创造性地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并不存在着绝对的主体,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不能以真理化身的姿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创造性。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创造性的眼光去观察、发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时激发创新的激情,捕捉创新的火花,积极为学生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种创新能力形成的温床和土壤,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美”的时空,这些都是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师所必需的先进理念。
  
  二、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要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方法的创造性主要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课堂教学的创造性也昭示着教学艺术的生命,作为课堂艺术的主导者──教师应把学生的创造力放在首位,为了达此目的,必须形成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勇于改革和创新,敢于打破陈旧的思维定式和传统约束,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大胆探索,形成最优化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赋予“传道、授业、解惑”新的涵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知识传授由枯燥变为有趣,化腐朽为神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得好“教学生不能将所点的金给他(金子虽多终有尽日)……善于教人者是教人以研究的方法。”这都是创造性教学方法的积极性的有力佐证。比如有一位语文老师在讲解“裹”这个字时,把这个字有机的剖解,“裹”就是把“果”插入“衣”中。在讲解的同时,辅以体态表演,由于体态语言的完美,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古人说“大大疑则大得,小疑则小得,不疑则不得”“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优秀品质。教师要故意创设“疑”的氛围,大力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甚至敢疑于权威的能力。这些对学生成为创造性的人才是大有裨益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千差万别,‘万般变化,求新,求变、永远是教师探求创造性教学方法的美好品质。
  
  三、创造性的评价方法
  
  创造性的评价方法是指与传统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不同,要弘扬学生的个性、主动精神。教师有评价的主体退居到次要地位,并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参与者,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体验到创造成果的乐趣,从中得到审美愉悦,更加激励自身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中要注意阶段性,科学性,由评优劣、等级、名次改为;侧重激励;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在教学评价时要注意全面性,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进而培养开放性思维,勤于动手,主动参与,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教学评价具有创造性对学生创造力的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诸如学术型、科技型、艺术型的课外活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要积极指导,绝对不可放任自流,使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努力体现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有机统一,尽可能创设学生积极性发挥的氛围,要重视学生的個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这样在活动中,课堂中余犹未尽的设想及构思,在课外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完善、深入并得到落实,同时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亲自参与多种探索活动,能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兴趣。即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未达目的,也会给他们留下许多遐想,这也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课外活动要持之以恒,总之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完全服务于学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期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参与氛围    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
期刊
记得初为人师的时候,我怀着几分欣喜,几分激动,几分好奇,同时也怀着几分担忧,来到三中报到。一报道就被通知培训新大纲,新教材,在培训的过程中,我已近 明白语文 老师并不是别人所说的所有的人能够胜任。只有经过用心的学习,钻研才能成为 一名语文老师。这一发现,我知道了当老师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事实也是这样。   新课程的教材是全新的,是过去从未接触过的,没有参考书,没有辅导书,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期刊
把學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然而,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中学外语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明显削弱了,有些教师把外语教学变成了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纯语言教学。有的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这种只顾教学不管育人的状况如果任其发展,势必会造成一种教育危机。因此,很有必要在中学外语教学中渗透和贯穿思想教育的问题。  现在随着国内外对语言教学的深入研究,作为教师的我越来越
期刊
200年前的一天,一位数学教师走进课堂,也许是想清静一个小时,给四年级的学生们布置了一道题:从1加到100。5分钟后,一个叫卡尔·高斯的学生走到他跟前,交上了正确答案,5050。这时他是多么吃惊呀!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既使是这个老师,听到这个问题时,也是算了一个多小时才复算出了正确答案的呀!这怎么可能呢?这个孩子一定是个天才。那么高斯他是怎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算出正确结果的呢?  当要求把数字从1
期刊
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首先应该更新我们的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
期刊
聋生受听力言语障碍的影响,在对字词的学习理解上与正常的孩子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也自然地影响着他们识字的积极性。要使聋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识字量,保证教学质量。教学中就必须抛开单调枯燥的识字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想象和引导,使聋生在生动有趣、适合自身接受特点的识字教学中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逐步学会独立识字。    一、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摘要:我省中学生健美操比赛已举行多届,随着比赛次数的增多训练的难度相应加大,如何提高中学生健美操竞技水平,使之在比赛中保持领先地位是每位中学带队老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 健美操 训练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通过难度动作的完美完成,展示运动员连续表演复杂和高强度动作的动力。成套动作必须通过所有动作、音乐和表现的完美融合体现创造性。它是由一系列连续动作组成的,是一个接一个的连串
期刊
结束了在太白县支教的工作,我圆满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任务,受到受援学校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临别时,十几名家长翻山越岭来学校道别,当时的场面令人感动,令人难忘。尤其是一位女学生泪流满面,要我留下来继续做她的班主任。因为在我支教期间,成功制止了她长期遭受的家庭暴力,保护了她的自尊和合法权益。  初到太白县太白河九年制学校,我承担着一年级班主任、数学等教育教学任务。班里女学生罗玲只有六岁,长得眉目清秀,惹
期刊
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且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它能使中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给予优先注意,并使之一往情深地去研究它 、掌握它。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那样: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主张:一定要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去学习,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最大的快乐,以乐学激发观察、增进记忆,促进思维和想象,获得成功的快樂。所以教学中
期刊
不少人看着行色匆匆中小学生感叹道“看着疲惫不堪的中小学生,真是难过啊!”“可怜之余,敬佩中小学生”“我们的教育有些疯了……”“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一位高中学生说,我们每天早上都要在5点30分到教室早读,为了不迟到,我们早上不洗脸、不刷牙,每次都是大脑昏昏沉沉地走进教室读书。白天上课时无法控制地会打瞌睡,学习效率一点都不高。学校天天都在喊素质教育,可我们参加体育活动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