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气候条件下不同养护模式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与优化设计

来源 :混凝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干旱气候不同养护模式,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与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比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强度增幅表明,在热水养护温度为65、95℃时,最佳养护时长分别为4、3 d.对于UHPC试件强度提高来说,95℃热水养护3 d的效果要优于65℃热水养护4 d.UHPC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随干热养护时长的增长先增加后降低.提高热水养护温度能很大程度的改善UHPC的高温爆裂性能,95℃热水养护UHPC试件高温爆裂性能改善最佳.热水养护时长越长,UHPC抗爆裂性能越差,热水养护时长为4 d时UHPC抗爆裂性能最差;干热养护时长为3 d时抗爆裂性能最差.影响UHPC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高温爆裂性能的最佳的组合养护方式为:95℃热水养护3 d后,再干热养护4 d.
其他文献
介绍了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的研究进展,评述了防水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成果.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水性渗透型无机防水剂能够进入混凝土内部并发生反应,密实混凝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但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防水剂处理方式、混凝土自身强度、涂刷龄期、试件的养护环境都能够影响防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提升效果.
随着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增多,其成本较高问题逐渐突出.为降低超高性能混凝土成本,利用机制砂配制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机制砂的级配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机制砂可配制出工作性能良好,28 d抗折、抗压分别大于30、160 MPa的试样;机制砂与水泥石基体结合紧密,钢纤维在水泥石基体中分布均匀,致密均匀的结构使试样的力学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气泡的产生与稳定性受控于液相表面张力的大小、气泡的液膜强度、气体的透过性以及液膜的静电作用等.表面张力是影响表面活性剂引气能力的关键指标,而增稠剂可有效改善高海拔地区引气混凝土的引气效果.利用界面化学理论,能够系统地分析、解决混凝土气泡问题.
PC构件质量风险评价是一个涉及多指标的复杂过程,将PC构件质量风险归纳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人员风险及材料机械风险6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和熵权组合赋权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将贴近度原则和物元可拓模型相结合建立PC构件质量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某PC构件企业进行质量风险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风险应对措施.
为研究改进的高性能聚合物水泥砂浆(PCM)工作性能,将不同掺量的S105矿粉、微珠、纤维素醚、淀粉醚、有无减水剂和聚乙烯醇对改进的高性能PCM的抗压、抗折强度和流动度影响进行对比,设计了18组不同配合比的160 mm×40 mm×40 mm试块,测定其3、7、28 d的抗压、抗折强度和流动度.结果表明,在S105矿粉与微珠总量不变的基础上,随着矿粉掺量的减少,微珠掺量的增加,改进的高性能PCM的抗压、抗折强度和流动度增大;随着纤维素醚和淀粉醚掺量的增加,改进的高性能PCM的抗压、抗折强度增大,流动度减小;
为提高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节能环保性,将水泥混凝土层替换为基于β型半水石膏的石膏混凝土层.首先得到了石膏基混凝土层的推荐配合比及相应的物理力学性能,然后将其与压型钢板协同起来得到新型的组合板式构件.为确定压型钢板石膏基混凝土组合板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得到抗弯纵筋的配制依据,从理论上提出了基于平衡原理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都验证了新型组合板的可行性以及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对比分析了2种含碳量粉煤灰(FA)的细度、粒径分布、微观形貌等特征,通过净浆流动度和维卡仪试验分析了其对水泥净浆流动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其水泥浆体的早期抗压强度和活性指数.结果显示,高碳FA显著降低浆体流动度的原因,除了因为其中碳对浆体中自由水的吸附外,还因为其非球状颗粒含量较多;净浆流动度指标对流动性的反映比维卡仪测试结果更敏感;FA早期活性主要与其细度有关,与其烧失量变化关联不大.
为研究渗流作用下新型装配重力式挡土墙应力变化及墙体排水通道对墙后土体固结的影响,采用ABAQUS进行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相吻合,证明该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渗流作用下墙体应力变化趋势及墙体排水通道对墙后土体固结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横向排水通道对墙后土体固结效果的影响优于纵向排水通道对土体固结效果的影响,墙体底部横向排水通道的影响作用最显著;渗流作用下墙体应力由上往下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墙体下部所受最大水平剪应力最大.
为了探索变态混凝土注浆在软弱围岩地层加固应用的可行性,从其扩撒机理的研究入手,首先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借助于模型试验对变态混凝土浆液注浆扩散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然后以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新建隧道为例,对变态混凝土在软弱围岩地层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最后采用开挖取样法对注浆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成果表明:首先,实际施工中可将注浆压力、注浆量、浆液的水胶比和颗粒直径作为主控因素,并借助于模型试验得到各影响因素与注浆扩散半径之间的函数关系;其次,基于COMSOL 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
基于静态力学试验测定钢渣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之间相关性,将透水混凝土路面孔隙分成上、中、下三层,采用ABAQUS软件建模,以迁安市某市政道路为背景,分析不同孔隙率和不同面层厚度下主应力变化情况,并研究了不同降水条件下透水混凝土孔隙率和面层厚度的选择要求.分析结果表明:钢渣透水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与孔隙率之间具有线性相关系,而弹性模量和普通混凝土一样符合受立方体抗压强度影响的规律,但相比较普通的混凝土偏小;钢渣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厚度需要最大主应力满足抗折强度以及透水层的总厚度满足透水所